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docx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98KB
约3页
文档ID:528612204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docx_第1页
1/3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课 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音乐创作中引用的民间音调素材的几种不同方式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熟悉《思乡曲》的主题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思乡”题材的音乐作品赏析,能感悟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思乡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教学重点: 1.欣赏作品《思乡曲》2.熟悉《思乡曲》的主题音乐教学难点:中国音乐创作中引用的民间音调素材的几种不同方式一、新课导入: 以“思乡”为主题,分享韩红演唱的歌曲《家乡》导入新课教师导语: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所熟知的关于“思乡”的歌曲或乐曲,跟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分享,教师导入本课内容《思乡曲》二、新课教学:(一)乐曲《思乡曲》赏析1.走近作曲家——马思聪马思聪(1912-1987),是广东海丰人1923年赴法国留学翌年入南锡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后入巴黎继续深造1929年回国1930年再度赴法,师从毕能蓬(1880-1956)学习作曲1932年回国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并任院长 2.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

《思乡曲》作于70年前的1937年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衷情于一方作曲家所熟悉的内蒙沃土原是“马思聪1937年所作《绥远组曲》(现称《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3. 分段欣赏、分析作品(聆听音乐的各部分,体会音乐结构和音乐发展的特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体会自由变奏的特点)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怀念和忧伤的情调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体现出具有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混合的结构原则4. 学唱原民歌,哼唱第一部分中三段音乐主题,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变奏发展5.曲式分析6.比较欣赏电影《海外赤子》插曲对比赏析三、课堂拓展结合思乡主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乡之情。

结合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四、教师小结课堂无论音乐如何变化,民间音调素材是不变的源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我们去到哪里, 思乡是我们中国人永恒的主题,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我们热爱的家乡 五、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关于思乡的音乐作品,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分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