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沪科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计划.docx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40KB
约10页
文档ID:528348520
沪科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计划.docx_第1页
1/10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基础知识计划第十二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一、平面内点的坐标1、各象限内点 P(a , b)的坐标特色 :第一象限: a>0, b>0;第二象限: a<0,b>0;第三象限: a<0,b<0;第四象限: a>0,b<0(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 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 ab<02、坐标轴上点 P(a , b)的坐标特色 :x 轴上: a 为任意实数, b=0;y 轴上: b 为任意实数, a=0;坐标原点: a=0,b=0(说明:若 P( a , b)在坐标轴上,则 ab=0;反之,若 ab=0,则 P( a , b)在坐标轴上3、两坐标轴夹角均分线上点 P( a , b)的坐标特色 : 一、三象限: a=b;二、四象限: a=-b4、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 P( x , y)到 x 轴距离为∣ y∣,到 y 轴的距离为∣ x ∣5 、(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 x 轴,平行于 y 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 y 轴,平行于 x 轴二、坐标系中的面积问题三、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坐标平面内,点 P( x , y)向右(或左)平移 a 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 x+ a, y )或( x- a, y);点 P( x , y)向上(或下)平移 b 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 x, y+b)或( x, y- b)。

第十三章 一次函数一、函数1.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 、分母中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 0 的数;② 自变量以 偶次方根 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拥有实质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必定吻合实质意义 )2. 求函数值二、一次函数1、一般形式 : y=k x + b(k、b 为常数, k≠ 0),当 b=0 时, y=k x ( k≠ 0),此时 y 是 x 的正比率函数2、画函数图像3、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y=kx+bk>0k<0(k ≠0)b>0b=0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直线经过一、三象限及原点直线经过一、二、四象限直线经过二、四象限及原点b<0性质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 1)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自左向右上升)( 2)直线必然经过一、三象限直线经过二、三、四象限( 1) y 随的增大而减小(直线自左向右下降)(2)直线必然经过二、四象限4、确定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 1)与x 轴交点:(b ,0) ,求法:令y=0,得k x+b=0,在解方程,求x ;k( 2)与 y 轴交点:( 0,b),求法:令 x=0,求 y。

5、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只需 x 和 y 的两对对应值即可求解详尽求法为:( 1)设函数关系式;( 2)代入 x 和 y 的两对对应值,得关于 k、 b 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 k 和 b6、 b 表示在 y 轴上的截距截距与正负之分)7、由一次函数图像确定 k 、 b 的符号( 1)直线上升, k>0;直线下降, k<0 ;( 2)直线与 y 轴正半轴订交, b>0;直线与 y 轴负半轴订交, b<08、 x=a 和 y=b 的图象x=a的图象是经过点(a, 0)且垂直于x 轴的一条直线;y=b的图象是经过点(0 ,b)且垂直于y 轴的一条直线9、由一次函数图像确定 x 和 y 的范围( 1)当 x>a(或 xb(或 y

求发:直线 y=a 和 y=b 之间的图象所对应的 x 的取值范围比方:如图10、由图象确定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十四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一、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例)2、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二、三角形的边角性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差 <第三边 <两边之和2、三角形的三角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 360°3、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三、三角形的角均分线、中线和高四、命题1、命题:凡是能够判断出真(正确) 、假(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分类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3、互抗命题原命题:若是 p,那么 q;抗命题:若是 q,那么 p说明:交换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就是它的抗命题 )4 、反例:吻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 称为反例。

第十五章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一、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二、判断:1、“边角边”定理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AD在△ ABC和△ DEF中∵ AB=DE∠ B=∠ EBC EFBC=EF∴△ ABC≌△ DEF(SAS)2、“角边角”定理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AD在△ ABC和△ DEF中∵ ∠ B=∠ EBC=EFBCEF∠ C=∠ F∴△ ABC≌△ DEF(ASA)3 、“角角边”定理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在△ ABC和△ DEF中AD∵ ∠B=∠E∠C=∠FAB=DEBCEF∴△ ABC≌△ DEF(AAS)4、“边边边”定理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AD在△ ABC和△ DEF中∵ AB=DEBC=EFB C E FAC=DF∴△ ABC≌△ DEF( SSS)5 、别的,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另一种方法,共 5 种斜边、直角边”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HL)A D在 Rt△ ABC和 Rt △DEF中∵ AB=DEAC=DF∴ Rt △ABC≌ Rt△ DEF( HL)B C E F第十六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对称点的坐标特色点 P( a , 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是( a ,- b);关于 y 轴的对称点是(- 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a ,- b)二、线段的垂直均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均分线。

2、性质:线段垂直均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l∵ 直线 l 垂直均分 AB,点 P 在 l 上P∴ PA=PBA B3、 判断: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均分线上P∵ PA=PB∴ 点 P 在 AB的垂直均分线上A B三、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性质:( 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同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等于 60°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均分线 垂直均分底边等腰三角形的 顶角均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 三线合一)3、判断:若是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简称“ 等角同等边 ”四、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一个内角等于 60°3、判断:(1)定义法: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两个角是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五、角的均分线1、性质:角均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断: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均分线上。

六、直角三角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 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是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