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及审查要点说明:此《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及审查要点》根据《哈工大研究生学位论 文撰写规范》编写制定,重点考虑往届学生易出错的地方,仅供我院研究生撰写 学位论文时参考使用如有遗漏之处或与《撰写规范》不一致之处,以《撰写规 范》为准特别感谢本要点的原始作者徐文福老师1 正文前的部分1.1 标题(1) 字数不超过 25 字;若有副标题,则正标题+副标题字数不超过 35 字;(2) 英文标题:封面及扉页均全大写;(3) 采用名词性短语,不含标点符号;(4) 标题字号应为黑体二号,且应注意中、英文标题之间以及作者名称之间 的行间距1.2 首页及扉页⑴ 所在单位:深圳研究生院,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在职工程硕士按实际所在单位填写);(2) 用“Dissertation”不用 “Thesis";(3) 工学硕士用“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工程硕士用 “Master'Degreeof Engineering”;(4) 学校代码和密级的冒号应该对齐1.3 目录(1) 目录里的“ABSTRACT”可以写成“Abstract";(2) 目录章节编号要求编到3级标题,即;(3) 英文摘要标题首字母大写“ Abstract”。
1.4 摘要(1) 为独立短文,不用“首先、其次、然后„„”或“(1)、(2)、(3)„„”;(2) 摘要字数 500~1000 字,应主要反映课题研究背景,研究问题,解决方法 及评估结果;(3) 英文摘要做到无病句,无语法错误,尽量用简短句式,而不是复合句、长句型1.5 关键词(1) 3~6 个;(2) 中文关键词用分号“;”分开;(3) 英文用关键词逗号“,”,且所有字母小写2 排版要求2.1 页面设置(版芯)(1) A4 标准纸(210mmx297mm);(2) 版芯:150mmx(240mm±2mm),包括页眉、页码,每页约33行,33歹U;(3) 行距:章标题上、下行距10mm (段前一行、段后0.8行);节标题上、 下行距7-8mm (段前0.5行、段后0.5行);条标题上、下行距6-7mm (段 前0.5行、段后0.5行);款标题上、下行距3-4mm (段前0.0行、段后 0.0行)2.2 字体(1) 汉字用“宋体”;全文的数字(包括公式标号、图标、表标等)、英文单 词(包括英文标题)、字母、物理量单位(如mm)等用"Times New Roman";(2) 矩阵、矢量用“粗、斜体”,如矢量r;单变量用“斜体”(不加粗),如 x, y;(3) 上下标:有变量含义的用斜体,如xi;数字、单词首字母、单位等无变i量含义的用正体,如X],矩阵转置AT (T为转置Transpose的首字母), 5o;(4) 单位符号与数字之间应该加空格,如采用“……长度为3 cm",而不采 用"„„长度为 3cm”。
2.3 字号(1) 正文、公式中用小4号(对宋体而言、或12pt (对Times New Roman而 言);(2) 图、表中的文字、题注(图X-1、表X-1、等用5号或10pt2.4 图、表、公式(1) 编号:图 1-1、表 1-1、 (1-1);(2) 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 1-1"、"如图 1-1 所 示"等,各级标题后面不可直接插图;(3) 图、表与其题注同页;(4) 图的各分图编号用,a)、b)等,且各分图同页;(5) 图表需清楚,图片没模糊毛边,非出自作者自己的图片或数据需在恰当位置给明出处:图片在题注中给出,表格中数据以上标形式给出;⑹坐标及其单位:“t(s)”或“时间(s)”,不能用斜杠的形式,如“t/s”;(7) 当前页不够一个表时,采用“续表”的形式,即下一页右上角用“表2-1(续表)”表示为表 2-1 的续表,并重复表头(即表的第一行);⑻ 行内公式也需采用公式编辑器编写,如“这里d二2cm, x二12mm”;(9) 图表上下与文中文字间需留一定位置编排2.5 页末空白每页末尾部分不能留空白,应通过调整图、文字的位置,尽量使空白消除 (建议,每页末尾不超过 3 行)3 正文撰写3.1 绪论“本文的研究内容”中不用“第一章、第二章等”,而需用“本文的主要研究 内容如下:(1) „„;(2) „„;(3) „„。
3.2 论文主体(1) 正文字数: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3~5 万字(含图表),目录后及结论前的 篇幅不少于 35 页;(2) 章节及各章标题:字数在 15 字以内;(3) 除《第一章绪论》外,各章最后一节为“本章小结”;实验方法或材料等 章节可不写4) 正文中所有“()”应为中文格式3.3 结论(1) 分(1)、 (2)、 (3)列出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每条成果尽量用“提出了”,“建 立了”;(2) 2000 字以内,不加章标题序号,不标注引用文献;4 参考文献4.1 数量及引用要求(1) 数量: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 40 篇,英文文献不少于总数的 1/2,近 5 年 文献不少于总数的 1/3,且要包含近2 年的文献;(2) 对于间接引用,文献标注在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如“„„的 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7]”单篇文献[1] (小 4号字体)、多篇文献[7, 9, 11-13], 同一文献多次引用时标注页码,如规定[3]92;(3) 对于直接引用,如“文献[23]研究了„„的表达方式时,[23]不用上标, 与正文排齐4.2 引用范例4.2.1 期刊中: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标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页码.英:Author A, Author B, Author C, et al.标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页 码.如:[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 1999, 35(1:: 101-106.[2] Helfat C E, Raubitschek R S. Product Sequencing: Co Evolution of Knowledge, Capabilities and Produc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 961-979.4.2.2 会议论文Author A, Author B, Author C, et al.标题名[C]〃会议名,出版社地点:出版 社,年份:页码。
如:[3]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C]// 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 司, 1996: 410-416.4.3 注意事项英文作者名的规则:姓(全单词,首字母大写) 名(仅首字母,大写,不加点:;论文标题的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5 格式自查要点5.1 首页、扉页、摘要、目录(1) 首页、扉页的英文标题所有字母大写;(2) 学位论文的英文翻译“Dissertation”;(3) 摘要:段落首句无“首先、其次、再次”及“ (1)、(2)”;(4) 关键词:中文关键词用“;”英文关键词用“,”分开,每个单词所有字母小写(除专有名词 外);(5) 目录:“ABSTRACT”全大写,编号到3级标题;5.2 正文(1) 绪论中的“本文研究内容”后面不用“第一章 ……、第二章……”而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然后用(1)、(2)、(3)列出各主要内容;(2) 页面设置:正文版芯33行,宋体、Times New Roman字体,小4号、12pt 字号;(3) 项标题题序空4 个半角字符书写,内容空4 个半角字符接排;(4) 图、表中的文字5号、1Opt字号;(5) 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 1-1”、“如图 1-1 所 示”等。
各级标题后面不可直接插图6) 矩阵、矢量用粗斜体;单变量用斜体(不加粗);单位(如mm,)、矩 阵转置符号“T”等用正体;(7) 缩写术语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现,必须给出术语完整形式;(8) 图、表、公式的编号按2-1 等形式(即含章标题);(9) 分图编号用“a)、b)”;各分图同页;(10) 图、表、公式编号正确、连续;( 1 1 )图、表、公式在正文中被正确引用(常见引用的图和希望被引的图不一 致);(12) 形如“如下图 3-5 所示:”应为“如图3-5 所示 ,“如下表 3-5 所示:” 应为“如表 3-5 所示13) 图中的横纵坐标的单位用括号,如t(s)或时间(s),不能用斜杠的形式, 如 “t/s”;(14) 同一页不够表示表时,在下一页采用“表 3-1(续表)”的形式;(15) 表格为三线表的形式;(16) 正文中的序号不能再用“1、2、 ”而用“(1)、(2) ”,更下一级别用“①、②……”或“(a)、(b)”等;(17)各页末尾不能留空白(尽可能小);(18) “文献[23]XXX”中的文献号[23]不用上标,与正文排齐5.3 参考文献(1) 数量:不少于 40 篇,英文文献不少于总数的 1/2,近 5 年文献不少于总 数的 1/3,且要包含近2 年的文献;(2) 英文作者名:姓(全单词,首字母大写),名(仅首字母,大写,不加点);(3) 论文标题的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4) 期刊、会议等的引用是否按范例的规则;(5) 采用Word中“项目(英文item)”格式,自动对齐每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