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与变形观测4-6-1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4-6-1-1 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 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 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 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 水准点的数目应 尽量不少于 3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 以保证沉降观 测成果的正确性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 •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3 •离开公路、铁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 5m避免埋设在低洼易积水处及 松软土地带;4.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m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利用工程施工时使用的水准点, 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基 点如果由于施工场地的水准点离建筑物较远或条件不好, 为了便于进行沉降观 测和提高精度,可在建筑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4-6-1-2 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要求, 一般与三、 四等水准点相同, 但也应根 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沉降观测在时间上的要求等决定当观测急剧沉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时, 若建造水准点已来不及, 可在已有房 屋或结构物上设置标志作为水准点, 但这些房屋或结构物的沉降必须证明已经达 到终止。
在山区建设中,建筑物附近常有基岩,可在岩石上凿一洞,用水泥砂浆 直接将金属标志嵌固于岩层之中, 但岩石必须稳固 当场地为砂土或其他不利情 况下,应建造深埋水准点或专用水准点4-6-1-3沉降观测水准点高程的测定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厂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 II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测误差不得超过土 1nmm(n为测站数),或土 4. L如果沉降观测水准点与永久水准基点的距离超过 2000m,则不必引测绝对标高,而采取假设高程4-6-1-4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 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以 及沉降缝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工业厂房的观测点可布置在基础、柱子、承重 墙及厂房转角处点的密度视厂房结构、吊车起重量及地基土质情况而定 厂房 扩建时,应在连接处两侧布置观测点大型设备基础及较大动荷载的周围、 基础 形式改变处及地质条件变化之处, 皆容易产生沉降,必须布设适量的观测点烟囱、水塔、高炉、油罐、炼油塔等圆形构筑物,则应在其基础的对称轴线上布设 观测点总之,观测点应设置在能表示出沉降特征的地点。
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地精确地查明沉降情况 这项工作应由设计单 位或施工技术部门负责确定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测量人员应与设计 人员协商,选择合理的布置方案所有观测点应以 1: 100~1: 500的比例尺绘出 平面图,并加以编号,以便进行观测和记录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1 •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2 •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 身保持一定的足巨离;3 •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4-6-1-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1.民用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埋设一般民用建筑沉降观测点,大都设置在外墙勒脚处观测点埋在墙内的部分 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的5~7倍,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一般常用的几种观测点如下:(1) 预制墙式观测点(图4-187),它是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其大小可做成 普通粘上砖规格的1~3倍,中间嵌以角钢,角钢棱角向上,并在一端露出50mm 在砌砖墙勒脚时,将预制块砌入墙内,角钢露出端与墙面夹角为 50° ~60°图4-187预制墙式观测点(2) 利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图 4-188)。
图4-188燕尾形观测点(3) 用长120mm的角钢,在一端焊一铆钉头,另一端埋入墙内,并以 1:2水泥砂浆填实(图4-189)2水- 泥砂浆匕1 1I13090 1—1图4-189角钢埋设观测点2 •设备基础观测点的型式及埋设一般利用铆钉或钢筋来制作,然后将其埋入混凝土内,其型式如下:(1) 垫板式 用长60mm、直径20mm的铆钉,下焊40mmX40mmx 5mm 的钢板(图4-190a)2) 弯钩式 将长约100mm、直径20mm的铆钉一端弯成直角(图4-190b)3) 燕尾式 将长80~100mm、直径20mm的铆钉,在尾部中间劈开,做 成夹角为30°左右的燕尾形(图4-190C)4) U字式 用直径20mm、长约220mm左右的钢筋弯成+U;形,倒埋在 混凝土之中(图4-190d)曰)(b)3)图4-190设备基础观测点如观测点使用期长,应埋设有保护盖的永久性观测点(图 4-191a)对于一 般工程,如因施工紧张而观测点加工不及时,可用直径 20~30mm的铆钉或钢筋 头(上部锉成半球状)埋置于混凝土中作为观测点(图 4-191b)F -;i-■ ■7 aE;厂;£讥.B图4-191永久性观测点在埋设观测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 铆钉或钢筋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斜撞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 影响观测质量。
2) 观测点应垂直埋设,与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 50m m,埋设后将四 周混凝土压实,待混凝土凝固后用红油漆编号3) 埋点应在基础混凝土将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标志埋入,再以 1: 2水泥砂浆灌实3 •柱基础及柱身观测点柱基础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埋设方法与设备基础相同 但是当柱子安装后进 行二次灌浆时,原设置的观测点将被砂浆埋掉,因而必须在二次灌浆前,及时在 柱身上设置新的观测点柱身观测点的型式及设置方法如下:(1)钢筋混凝土柱 用钢凿在柱子土 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预 制时留孔),将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或铆钉,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 以1: 2水泥砂浆填实(图4-192a)亦可采用角钢作为标志,埋设时使其与柱面 成50° ~60的倾斜角(图4-192b)1 , 1 胃(a)y *(i)图4-192钢筋混凝土柱观测点(2)钢柱 将角钢的一端切成使脊背与柱面成 50° ~60°的倾斜角,将此端焊在钢柱上(图 4-193a);或者将铆钉弯成钩形,将其一端焊在钢柱上(图 4-193b)40L-1(a) (为)图4-193钢柱观测点(3)在柱子上设置新的观测点时应注意事项:1)新的观测点应在柱子校正后二次灌浆前,将高程引测至新的观测点上, 以保持沉降观测的连贯性;2)新旧观测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以保证新旧点的观测成果的相互 联系。
新旧点的高差不应大于 1.5m,以免由旧点高程引测于新点时,因增加转 点而产生误差;3) 观测点与柱面应有30~40mm的空隙,以便于放置水准尺;4) 在混凝土柱上埋标时,埋入柱内的长度应大于露出的部分,以保证点位 的稳定4-6-2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4-6-2-1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应根据工程性质、 工程进度、 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 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1 )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 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 均应进行观测;(2) 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 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 挖方等,均应观测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 应连续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的间隔, 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 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 降稳定为止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 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应尽 可能做到四定:(1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 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 )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 •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 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 (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 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 精密水准仪4 •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 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 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应根据 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 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 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 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 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图4-194沉降观测线路1-沉降观测水准点;2-作为临时水准点的观测点; 3-观测路线;4-沉降观测点;5-前视线;6-置仪器位置5 •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 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 因此 必须提高初测精度。
如有条件,最好采用N2或N3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高 程测定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6.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1)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2) 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 一般不应超过50m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3)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4) 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4-6-2-2 沉桩过程中的变形观测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 多采用桩基 如果采用钢管桩、 钢筋混凝土打 入桩,在打桩过程中由于土体受到挤压等原因而引起地表土的位移及隆起, 因而 影响周围的原有建(构)筑物等为了顺利进行打桩施工,确保周围的安全,必 须对周围的建(构)筑物等进行沉降、位移、裂缝和倾斜等变形观测沉降观测就是测定建 (构)筑物上一些点子的高程随时间和打桩数量变化的 工作位移观测就是测定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随时间和打桩数量移动的工作 裂缝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随时间和打桩数量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裂缝进行 观测的工作倾斜观测是用测量仪器或其他专用仪器测量建筑物的倾斜度随时间和打桩 数量变化的工作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1)水准点的布设沉降观测一般应利用就近的城市水准点作为基准点引测, 如果就近无城市水准点时,可以自行埋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