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秋光晚,书房窗未掩,透过窗那景色被幽幽月光渲染的宁静而优美,犹如水墨丹青的宣纸上,画着落红绿萼,逐渐憔悴成一阕瘦韵的唐诗宋词 ——依依 (一) 拂过红尘薄薄的帘幕,那些灵动的文字自柔弱的心底溢出,在指尖轻轻地流淌,飘出浪漫的诗意 如你,行云流水,温婉而书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大手笔《山居秋暝》,同样的月夜,同样的秋天,不同的意境,那宁静的美仿佛天籁让人久久的回味 这不施脂粉的文字,这水墨丹青的心情赏月,欣赏它的宁静、安详和柔和;听泉,欣赏它古朴的节奏与生生不息的流动,滴答滴答那是生命最初的声响 山居岁月的静谧,一场清新的雨后 秋天,在脑海,慢慢婉转成一幅水墨的秋,秋的意境于山间小溪之间流淌,宜人的微风,飒爽流畅的心情,白日向晚的安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股清幽明洁之气 大笔勾勒,给人以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很真实的几个场景,便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 (二)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是李太白的诗情画意《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一般人为了附庸风雅都会不自觉地冒出一两句唐诗,而多数都与李白有关。
李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 李白的诗向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豪爽,这次怎地就小家碧玉了不过很是喜欢最后那句“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枯黄凋落,秋色已经很深了 仿佛只是一夜,村庄房屋周边的梧桐树叶子就被秋风剪落,沙尘与叶子裹挟渲染成一片触目的黄色,它们漫卷在路边 恰似凋残在轻吟,一卷如锦的水墨落寞的喧哗着,那是生命里最后的光华,那些将要离去的,拼命的在展示着自己 (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唐·王绩的《野望》 秋色像落入宣纸上的颜料,渲染出迷人的图画来五叶枫或黄或红,远远的望去,如一团火在漫山遍野地燃烧着,美得让人禁不得要喊起来 尤其在黄昏时,嫣红的落日,把它的光泽披在了这秋野的每一棵树杈和叶子上,铺在了起伏的山坡草地上,更是给秋天,增添了些许醉人的色彩 是不是人的情感越来越细微,触觉越来越细致,灵魂深处越来越执着的缘故,还是因为什么呢? 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或多或少写的是秋的落寞,秋景的悲凉和落日后的愁绪读了王绩的《野望》心会猛然开阔许多。
每棵树木都附着浓浓的秋色,每座山都被夕阳披上了金灿灿的余晖 久别的温柔穿过重重的封锁缀在键盘上,怀揣着一份说不清的希翼和喜悦,读完这样的句子,心会忽然的轻松起来 (四)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本诗的大意就是: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写的是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读着杜牧的诗,我的思维开始了穿越:那是千年以前,一位宫女百媚千娇,可惜啊,无人赏识,深宫大院的寂寞,唯有对着月色倾诉了 红颜易老,少女时的美好愿望,在这里都成了空的想象,与青梅竹马的他只有像牛郎织女那样无法团聚,而,牛郎织女还有七夕啊,宫女有的只是无限的幽怨与落寂 给我的感觉喜鹊应该是成双的,可是在我住的小区怎么竟是单飞的,闹得我心慌意乱的难怪古人常用鸳鸯来比作恩爱夫妻“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鸳鸯形影不离,双宿双飞,不离不弃,是多少相守之人渴慕的 (五)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这首《中秋月》读起来竟有四分唐伯虎诗的风格!老苏是转字控的,当年他写月光随时光变化高低,就有“转朱阁”之名句 随着那长句短词的吟哦,那一片苍茫里夜色里,月亮恬静的脸无声地散发着幽幽的情感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老苏说: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让人联想到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 手法很随意,潇洒,表达了老苏对颠簸流离的人生宿命感 (六)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范仲淹的《苏幕遮》 云水泱泱,蒹葭苍苍,水墨间,一抹清愁在天边黯然升起。
笔下蔓延,很容易让人掩映出一缕情思,一脉幽香,蕉窗夜雨镜心留沧海桑田,只依稀记得陌上初逢 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不愧为真情流溢、大笔振迅的千古名篇 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 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之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卓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七)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最爱 这句喜欢吧,拍案叫绝!简直让人不知怎样来表达这种感受 我们可以这样想像:秋天里,一幅静止的画里,一棵枯藤,一棵老树,它们相依相偎,远远地看去,缠绕在一起,缠绕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旁边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桥,流水潺潺,环绕着不多的几户人家。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就生活在里面,抑或很向往这样的生活 (八) 清晨微凉,那还未退去的薄雾轻吻着额头,雾以一种苍茫的感觉,直让人联想起这无比阔大的人世真的天凉好个秋吗?那些愁滋味,那些新愁都是从哪里来的,搅扰的我日夜没得安宁 再读林清玄之《心的菩提》感觉脚步在放轻放慢,人在红尘中是谁? 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遗憾越来越具体了吗?还是人的生活与情感越来越抽象了呢?是不是我们没有办法承受那些太过飘渺的精神世界了吗? 后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无法用言语描述它的美 轻吟寂寞淡写流年 幻想着某一天,在某个小镇,与你再次邂逅,我们共享黄昏时日落的余晖,看着太阳慢慢的落到地平线下,然后时光,很慢很慢,我在你的怀里睡着了,多么奢侈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