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汉语专升本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13KB
约25页
文档ID:527451434
现代汉语专升本_第1页
1/25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和方法第一章iiJ1.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 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完全可以称得上 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是文言文 著作2. 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的《新著 国语文法》3.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朱德熙《语法答 问》4. 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的原因: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而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5 .有无原则:是指某一方法特点为汉语所 有,而为英语所无;或为英语所有,而为汉 语所无6.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 的一一 一对应关系;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 基本上是一致的;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 构7. 汉语中确实存在着主谓结构做谓语的句 式8. 我国语法学界对于主谓谓语句基本上达 成了如下共识:主谓结构做谓语的格式是汉 语里最常见、最重要的句式之一,应看成是 正好跟SVO句式相匹配的基本句式换句 话说,SOV句式和SSV句式是汉语中最基 本的两种句式第二章1. 汉语词类的划分应当在词组层面进行,因 为:⑴短语是静态的语法单位,而不像句子那样 是动态的语法单位;⑵在短语这样的静态单位中,词语的组合及 其功能的显现基本不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可 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词语的分布状况; ⑶在短语中,词语的组合更能体现出词语的 功能和组合规则,更能清晰地显示汉语句法 结构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类型。

2. 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就是根据词在词组里的分布定词类3 .不能根据词的意义给词分类,因为:⑴没有普遍性,即这个标准并不是对所有的 词都适用;⑵即使按词汇意义把实词分成类,那么得到 的是要领的类,不能显示词语之间在语法功 能上的对立和联系ii-J4 .为什么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功能: ⑴从形态和功能的关系来看,汉语缺少严格 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并且一些所谓的形态也 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汉语不能按形态变化来 划分词类实际上,形态是功能的标志根 据形态划分词类,裨上就是根据词的语法功 能⑵从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看,词类确 实是根据词在句法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语 法功能)聚合而成的类别⑶从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关系来看,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如名 词、动词、形容词等,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 共同点,即有共同的语法意义5. 词义和词的同一性:当一个词形(语音形 式)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联系时,就 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项如果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词项可以认为是一个词,那么二 者之间就具有同一性6. 主要充当主语、宾语的核词是体词,主要 功能是指称;主要充当述语的核词是谓词,主要功能 是陈述。

7. 体词和谓词的主要区别如下:① 能否受否定词“不”、“没”的修饰;② 能否受“很”的修饰;③ 能否带宾语;④ 能否带补语;⑤ 能否充当补语;⑥ 能否受介词结构的直接修饰;⑦ 能否同“所”构成“所”字结构;⑧ 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还是主要充当述语8. 一个词不达意类的语法性质是一个词类 的语法功能的总和一个词类的语法特点是一类词同它类 词相区别的语法性质9. 划分词类的原则:⑴系统性、层级性原则;⑵依次使用主要标准和将要标准的原则;⑶柔性原则-词类系统中的中介物的处理;⑷兼类少数原则第三章1. 句法结构:词和词组合成的组合体叫做词 组,也叫做短语由于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 的语法单位,所以短语既有词与词之间的内 部结构关系,短语内部词与词的结构关系的 时候,把短语叫做句法结构2. 句法同构就是短语的结构关系相同还具 有相同的外部功能3 .句法结构根据结构关系和功能两个因素,可以分离结构,1^1向心结构两大类型4. 一个句法结构,有一个核心的叫做单核结 构,又分为前核结构和后核结构;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核心的叫做多核结构5.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以下条 件就是句法同构:①语法形式的长度相同;②包含的词的词类 都相同;③词的排列顺序都相同;④层次构 造相同,或者说同模;⑤相对应的成分的语法功能相同。

也就是狭义同构6. 主谓结构的识别:在a和b之间加“是不 是”7 .结构助词“的”是定中结构的形式标志8.结构助词“地”是状中结构的形式标志9 .动态助词“着、了、世是述宾结构的形式 标志10. 结构助词“得”是述补结构的形式标志11.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如果两 者之间可以插入“和、或、并、而”或有“和、 或、并、而”,那么句法结构S是联合结构12. —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如果两 者之间可以插入“是”而转化为判断关系的, 句法结构S是同位结构13. —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如果A 和B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先”“后”,并且A 和B之间可以插入“以后、然后、再,,那么 句法结构S是连谓结构14句法结构的平行性原则,就是说:如果两 个句法结构同构,它们一定具有结构上的平 行性所谓结构上的平行性,是指不同的句 法结构能够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句法变形,或者说不同的句法结构能够适应相同的句 法变形的要求15.“能愿动词+动词”结构一般看成是状中结 构但是通过句法变形分析,这种结构同状 中结构并不具有句法结构的平行性,而是同 述宾结构具有句法结构的平行性第四章1. 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 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 的形式的总和。

■12.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 语法形式狭义的语法形式蛤指有形的语法 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 和无形的语法形式3. 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①语序②停顿③轻重音④重叠⑤虚词⑥语 调⑦形态变化⑧语法关系4. 无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①词类②层次③可能有的变换形式5 .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和结构关系所具有 的和所表示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6 .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第五章1. 在实词和实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 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和两种结构关系语法 结构和语义结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 关系语法结构是一种形式结构,语义结构 是一种意义结构:语法关系是一种形式关 系,语义关系是一种意义关系句法结构的 这一性质就是句法结构的二重性2.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区别:⑴构成不同:语法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法成 分;语义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义成分; ⑵结构关系不同:语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 关系是主谓、述宾、定中、状中、联合、连 谓、同位等;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是施事-动作、动作-受事、动作-结果等3. 当一个实词进入一定的句法结构时,总是 同时具有两种性质:语法性质和语义性质。

这一点称为“句法成分的二重性”4. 在汉语时,判断一个成分的语法性质是根 据以下三方面的因素:⑳语序或位置:②与 之组合的成分的性质及关系;③充当的句子 成分的性质5. 同样的成分组合起来会产生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法关系,但其语义关系保持不变6.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第六章1. 语言表达基本上取三种形态:指称形态、 陈述形态、修饰形态指称是所指,陈述是 所谓,修饰是所饰三者可以相互转化2 .实词的概念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个是从外延的角度,一个是从内涵的角 度从外延的角度所理解的概念义可以称为 概念的外延义从内涵的角度所理解的概念 义可以称为概念的内涵义3 .名词的指称功能最强4 .名词的指称义有以下几种状况: ⑴有指和无指⑵通指和专指5 .在语义上能够联系一个成分的动词叫做 一价动词在语义上能够联系二个成分的动词叫做二价动词在语义上能够联系三个成分的动词叫 做三价动词6. 陈述的内容可分为:⑴状态的陈述;⑵时 态的陈述;⑶事态的陈述7. 语法陈述是狭义的陈述,语音陈述是广义 的陈述8. 陈述有肯定和否定陈述的区别,这也是陈 述的最基本的区别。

9. 客观陈述是一种事实陈述,不作主观上的 评价主观陈述是一种事实再加上情态的陈 述10.主观陈述还包括运用模态词“可能、必然、■1应该、必须”构成的模态陈述11.谓词性成分充当的主语有两种性质:一种 是指称性主语,可以用“什么”来提问;一种 是陈述性主语,可以用“怎么样”来提问第七章 1 .语法本位的著作:马建忠《马氏文通》提 出以词类为基点建立语法体系的“词类本 位”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提出了“句本位”朱德熙在〈语法讲义〉、〈语法答问〉中提出 “词组本位”徐通锵在〈语言论〉中提出“字本位”邢福义提出在〈小句中枢说〉〈汉语语法学〉 中提出“小句中枢”马庆林提出在〈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 中提出“复本位”2. 本位,即基本单位3. 字本位说真正触及了汉语语法的本质特 点4 .根据语素、词、词组、句子四级语法单位 建立起来的语法系统可称为微观语法微观 语法只有词法和句法两面部分而以单句、 复句、句群及其组合、聚合规则为研究内容 建立起来的超句法可以称为宏观语法,或曰 篇章语法5 .组成关系,即词和词组之间是“部分-整 体”关系,词是部分,是组成部分;词组是 整体,是由“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

实现关系:即从抽象的句法结构到具体 的“话”是一种具体化的过程词组是抽象的 不附带超语段成分的句法结构;句子是具体的附带有超语段成分的词组-具体的话6.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特点:简明性、一致 性、合理性第八章1. 一个句法结构是由若干个词构成的一个 序列,这个序列表面上呈线性状态2. 一个词的序列不管多么复杂,就其内部构 造来说,总是在各个层次上以基本的句法规 则和句法关系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运用,这个 特点就是句法结构的递归性3. 依次找出一个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直接 成分的直接成分、一直分析到词,也就是说 分析的终端是词这样的分析过程,叫做层 次分析,又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直接成分 分析法4. 线性是句法结构的表面特征,层次性是句 法结构的基本特征5. 完善的层次分析包括两个部分:①划分结 构层次,②标明结构关系6. 层次切分的原则有三条:功能原则: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切分 出来的直拉成分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意义原则:①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要有意 义②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要符合被切分结 构的原意结构原则: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得到的 直接成分,应该是语言中允许有,并且被切 分的句法结构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

7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⑴层次分析可以从音段、词、短语、单句和 复句一以贯之,它有适用范围要比中心词分 析法的范围大得多⑵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层次关系和结构关系 都明确而清楚⑶层次分析可以提示结构形式相同但层次 构造不同的句法结构的特点⑷可以分化因内部层次构造不同而形成的 歧义结构第九章1. 变换分析的依据:⑴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即语 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格式⑵一个句法格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即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格式⑶同义格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它们 具有相同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内容;又存在着 一定的区别,即它们具有各自的形式特点和 各自的表义特点同形格式之间也存在着一 定的联系,即它们具有相同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