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2745056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与物理的结合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证明及应用初探 源于课本一份阅读材料的探究反思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奋斗中学:王珏 指导教师:张红学习完圆锥曲线的方程和性质后,课本上有一则阅读材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不仅了解了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这一常见现象,而且进一步对它进行了证明和探究,并对它在 数学解题和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后我经过反思与整理,写成此文。一、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11椭圆的光学性质: 从椭圆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经过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都汇聚到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 (见图1.1)椭圆的这种光学特性,常被用来设计一些照明设备或聚热装置例如在F1处放置一个热源,那么红外线也能聚焦于

2、F2处,对F2处的物体加热12双曲线的光学性质 :从双曲线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经过双曲线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汇聚到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上;(见图1.2)双曲线这种反向虚聚焦性质,在天文望远镜的设计等方面,也能找到实际应用13 抛物线的光学性质 : 从抛物线的焦点发出的光,经过抛物线反射后,反射光线都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如图1.3) 抛物线这种聚焦特性,成为聚能装置或定向发射装置的最佳选择例如探照灯、汽车大灯等反射镜面的纵剖线是抛物线,把光源置于它的焦点处,经镜面反射后能成为平行光束,使照射距离加大,并可通过转动抛物线的对称轴方向,控制照射方向卫星通讯像碗一样接收或发射天线,一般也是以抛物线

3、绕对称轴旋转得到的,把接收器置于其焦点,抛物线的对称轴跟踪对准卫星,这样可以把卫星发射的微弱电磁波讯号射线,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接收器上,保证接收效果;反之,把发射装置安装在焦点,把对称轴跟踪对准卫星,则可以使发射的电磁波讯号射线能平行地到达卫星的接收装置,同样保证接收效果最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它也是以抛物线镜面聚集太阳光,以加热焦点处的贮水器的图1.3F2F1图1.2AF1F2DO图1.1B要探究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首先必须将这样一个光学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释论证。二、问题转化及证明21圆锥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的定义设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当直线连续变动时,两点沿着曲线渐渐靠近,一直到,

4、重合为一点,此时直线称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过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称为曲线在点处的法线。此时,我们可以借助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对这一问题进行转化:2.2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证明预备定理 1.若点是椭圆上任一点,则椭圆过该点的切线方程为:。证明:由1当时,过点的切线斜率一定存在,且对式求导:切线方程为点在椭圆上,故 代入得而当时, 切线方程为,也满足式故是椭圆过点的切线方程.预备定理2. 若点是双曲线上任一点,则双曲线过该点的切线方程为:证明:由1当时,过点的切线斜率一定存在,且对式求导:切线方程为点在双曲线上,故 代入得而当时, 切线方程为,也满足式故是双曲线过点的切线方程.预备定理 3.若点是抛物

5、线上任一点,则抛物线过该点的切线方程是证明:由,对求导得:当时,切线方程为即而而当时,切线方程为也满足式故抛物线在该点的切线方程是.定理1. 椭圆上一个点P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被椭圆在点P处的法线平分(图2.1)已知:如图,椭圆的方程为,分别是其左、右焦点,是过椭圆上一点的切线,为垂直于且过点的椭圆的法线,交轴于设,求证:.xy2L图2.1证法一:在上,L则过点的切线方程为:是通过点且与切线垂直的法线,则法线与轴交于又由焦半径公式得:是的平分线,故可得证法二:由证法一得切线的斜率,而的斜率,的斜率到所成的角满足在椭圆上同理,到所成的角满足而证法三:如图,作点,使点与关于切线对称,连结,交椭圆于点

6、下面只需证明点与重合即可一方面,点是切线与椭圆的唯一交点,则,是上的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这是因为上的其它点均在椭圆外)另一方面,在直线上任取另一点即也是直线上到两焦点的距离这和最小的唯一点,从而与重合即而得证定理2 双曲线上一个点P的两条焦半径的夹角被双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平分(图2.2);已知:如图,双曲线的方程为,分别是其左、右焦点,是过双曲线上的一点的切线,交轴于点,设,xy图2.2求证:证明:两焦点为, 在双曲线上则过点的切线切线与轴交于。由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得双曲线的两焦点坐标为,故故 ,切线为之角分线。yx图2.3定理3 抛物线上一个点P的焦半径与过点P且平行于轴的直线的夹角

7、被抛物线在点P处法线平分(图2.3)。已知:如图,抛物线的方程为为,直线是过抛物线上一点的切线,交轴于,反射线与所成角记为,求证:证明: 如图 ,抛物线的方程为,点在该抛物线上,则过点的切线为切线与轴交于焦点为,(同位角)通过以上问题转化可知,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是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的。那么它在解题和生产生活中有何应用呢?三、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的应用31解决入射与反射问题例1. 设抛物线,一光线从点A(5,2)射出,平行 的对称轴,射在 上的P点,经过反射后,又射到上的Q点,则P点的坐标为_,Q点的坐标为_。解:如图,直线平行于对称轴且A(5,2),则P点的坐标为(4,2)图3.1.1反射

8、线过点设,则解得:图3.1.2图3.1.1例2. 已知椭圆方程为+= 1,若有光束自焦点A(3,0)射出,经二次反射回到A点,设二次反射点为B,C,如图3.1.2所示,则ABC的周长为。解:椭圆方程为+= 1中,A(3,0)为该椭圆的一个焦点自A(3,0)射出的光线AB反射后,反射光线AC定过另一个焦点 (-3,0)故ABC的周长为图3.1.3例3.双曲线,又,已知A(4,2),F(4,0),若由F射至A的光线被双曲线反射,反射光通过P(8,k),则k =。解:入射线FA反射后得到的光线AP的反向延长线定过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32 解决一类“距离之和”的最值问题张奠宙教授说“在一般情况下,光线在

9、传播过程中,总是选择最近的路线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这虽然还只是一种停留“经验、感觉”层面上的结论,但却为我们研究一类“距离之和” 取值范围问题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从而解决了一个从“想不到”到“想得到”的关键问题。如果再辅以严格的数学证明,这种“经验、感觉”依然是很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我读了他的文章,深受启发,并用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解决了我们经常见到而又觉得复杂的一类最值问题。例4已知椭圆C:,F1、F2为分别是其左右焦点,点Q(2,1),P是C上的动点,求|MF1|+|MQ|的取值范围。图3.2.1图3.2.2图3.2.3(一)分析猜想:(1)经计算,Q(2,2)点在椭圆内,由于椭圆是封闭

10、图形,因此|MF1|+|MQ|应该有一个封闭的取值范围,既有最小值也有最大值。(2)同样根据光线的“最近传播法则”,结合椭圆的光学性质,可得:从F1射出被椭圆反射后经过点Q的光线所经过的路程往往是最短的。这种情况又分为两类,一是被上半椭圆反射(如图3.2.1,光线从F1P1Q),二是被下半椭圆反射(如图3.2.2,光线从F1P2F2Q),究竟哪种情况距离之和更小呢?显然,根据椭圆定义,图3.2.1中的|P1F1|+|P1Q|2a,可见图3.2.1所示的情况距离之和更小。但是,最大值又是多少呢?图3.2.2所示的光线又有什么特点呢?将图3.2.1.和图3.2.2中的光线反射路线合并图3.2.3,

11、由于|P2Q| +|P2F1|+|P1Q|+|P1F1|是定值4a(a为椭圆长半轴长),而|P1Q|+|P1F1|由前面知最小,由此猜测|P2Q| +|P2F1|可能就是最大值。(二)证明|P1F1|+|P1Q|是最小值。如图3.2.2,连接Q F2,延长交椭圆于P2,在椭圆上另取一点,由椭圆定义知:|P2Q|-|QF2| +|PF1| = |F1| +|F2|(*),因为|F2|Q|-|QF2|,代入(*)式得|P2Q|-|QF2| +|P2F1|F1| +|Q|-|QF2|所以,|P2Q| +|P2F1|F1| +|Q|。猜想得证。(三)计算:综上所述,只需求出可得最小值为最大值为.例5已

12、知双曲线C:, F1、F2为分别是其左右焦点,点,M是C上的动点,求|MF2|+|MQ|的取值范围。分析猜想:经计算,Q点在双曲线右支开口内部。由于双曲线是不封闭曲线,显然|MF2|+|MQ|可以无限大,故要求|MF2|+|MQ|的取值范围,关键是求出|MF2|+|MQ|的最小值。根据光线的“最近传播”特点,我们猜想:从F1射出经双曲线反射后经过点Q的光线所经过的路程往往是最短的,再结合双曲线的光学性质(从一个焦点射出的光线经椭圆周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另一个焦点),可作出从F1射出被双曲线反射后经过点Q的光线:连接F1Q,与双曲线的交点即为使得|MF2|+|MQ|最小的点,设为P点,

13、光线从F2PQ。(见图2)图3.2.5(二)证明:如图2:按猜想作出点P,由于所求点P显然不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此时显然距离之和不会最小),故在右支上另取一点,由双曲线定义知:|PF1|-|PF2| = |F1| -|F2|,即|PF1|+|F2| = |F1| +|PF2|,因为|PF1|+|PQ|Q| +|F1|,两边同加|PF2|得:所以|PF1|+|PQ| +|PF2|Q| +|F1|+ |PF2|=|Q| +|PF1|+|F2|,故|PQ|+|PF2|Q|+|F2|,猜想得证。(三)计算:由题意知=例6已知抛物线C:, F是其焦点,点,M是C上的动点,求|MF|+|MQ|的取值范围。分析:由于抛物线不是封闭曲线,显然没有最大值,因此关键是求最小值。根据抛物线光学性质(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抛物线反射,反射光线与对称轴平行,反之也成立),结合光线的“最近传播”特点,我们猜想:过Q与对称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可能就是使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