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戏曲――粤剧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66KB
约9页
文档ID:527214176
广东戏曲――粤剧_第1页
1/9

XX 戏剧一一粤剧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 1522年 "566年(明 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 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 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 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 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 9月 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1 •粤剧名人XX广州粤艺发展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正印花旦,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 线女的学生, 红派艺术的传人她在70年代末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后的二十年 间,主演过各类题材风 格的长、短剧数十个,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闹能仁 寺》、《拦马》、《王子与蛇仙》等刀 马旦应工的武打戏,也有《宝玉哭晴雯》、《红娘》等花旦应工的文场戏和《山乡风云》、 《家》、《白燕迎春》 等现代戏,更有《刁蛮公主憨附马》、《打神》等红派名剧她的戏路宽广,表演细腻,功架扎实,嗓音甜润,唱腔优。

XXXX粤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顺德人,家父罗家树是著名的掌板师傅, 叔父罗家 权势著名的粤剧演员,香港粤剧演艺名人罗家英是他的堂兄弟罗家 宝自幼生於戏剧世家, 从小受到了粤剧的熏陶,对前辈艺人薛觉先、白玉堂、 桂名扬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 有心得,顾集取各家之长,并结合个人的声 音条件,创造了独树一帜好听好唱的”虾腔〃虾腔〃声色浑厚甜润,尤其是中低音区域音质厚实,共鸣聲烈,行腔不事雕饰但极 具堂皇华采,高音区域虽然非其所长,但他能根据本身声综特点,发 展出一套跌宕有致 因其小名〃亚虾〃,〃虾哥〃、“虾腔〃之名由此而来罗家宝的 表演精湛洗炼,儒雅温 文,风流倜傥并被誉?〃小生王〃首本名剧《柳毅传 书》历演不衰文革十年后,他从小生转攻官生,饰演了《血溅乌纱》中的清官严天民、 《袁崇焕》中的主帅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的诗人陆游,在粤剧人物 长廊里塑造了一个又一 个深刻的艺术形象2002 年元旦的粤剧新年盛会上,罗 家宝获得了广东省所授予的粤剧〃 突出成就奖〃叱吒了舞台整整一个甲子的罗 家宝在2002 年 11 月成功地举办了〃从艺 60 年粤剧艺术系列活动〃,包括巡回演 出、推出 个人自传录、个人曲集、艺术展览和艺术研讨会。

在社会上得到了很 大的反响2 •表演方式自报家门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它由打引、定场诗、坐场白组成打引是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一些韵文结构的词句,这叫打引它简单地自叙 心情、处境、身份、经历、性格,抒发志趣、抱负、情绪定场 诗:当角色念完〃打引〃以后要念的四句诗,为定场诗内容大半是介绍剧中的特定情景 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帝女花XX》的诗白选段:倚殿XX奇树双XX万颗映XX如此断肠花烛夜不需侍女伴身旁坐场白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场白以后所念的一段独白内容是介绍人物的姓 名、籍贯、身 世、经历、心理等跑龙套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 衣而得名〃 跑龙套〃就是扮演这些角色的意思说白说白可以分为独白及对白,意思是演员把台词念出来,当中又可以分为押 韵及不押韵 押韵的包括诗白、口古、白榄及韵白不押韵的有口白、锣鼓 白、引子白及浪里白引子 白,又称打引,是演员出场时候所说的话,说完便 拉腔演唱譬如《三娘教子》中,三娘 出场念打引:"秀水不留空赚地,浮云无雨枉遮天〃武打粤剧中的武打场面被称呼为武场由于武术家云集在岭南一带,流派众 多,有洪拳、 儒拳、蔡拳、岳家教等,其中以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较著 名,所以在武场中使用的 传统岭南武功注重坐功、打功、拳术、器械对打、高 台功夫、绝技,以近距离对打为主, 强调力量。

自从薛觉先从京剧引入北派功 夫,强调大开大合,以远距离对打为主,加强了 舞台上的观赏美感3 •表演场所在粤剧的历史里,粤剧的演出地点就像其它中国戏曲不断演变粤剧的表演场所一般 分为临时搭建的戏棚及永久性的戏台明朝时期,人民生活富裕, 大户人家会自设戏台, 招聘私人戏班,而佛山祖庙前户外的华封戏台则是一个招待平民百姓的固定戏台到了20 世纪初(民国初期)粤剧表演走进了戏院 随着设施不断完善,让观众更舒适地欣赏粤剧 演出以往广州、佛山、香港有 很多著名戏院,而香港则有太平戏院、高升戏院、中央戏 院、普庆戏院、利舞 台,它们都见证了香港粤剧的黄金岁月在二次大战后,游乐场开始进入香港市民的生活中,一些著名的游乐场如启德游乐场 和荔园游乐场也成了粤剧的表演场地当利舞台在 1991 年被拆卸重 建成利舞台广场后, 新光戏院便成了香港粤剧的重镇随着粤剧在香港式微, 粤剧剧团主要在新光戏院、葵青 剧院及高山剧场等地演出戏棚早期戏棚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香港的戏棚大多在神诞和佛诞 演神功戏, 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香港的戏棚由竹支构成梁柱并加上铁片覆盖 屋顶及墙,提供简单遮 风挡雨的坏境一般的戏棚,每次搭建需约两星期的时 间。

戏台戏台的方位以底景分幕前幕后两则出入口称为虎度门戏台贴近观众席的部分称为 台口观众看到台口的左边就是棚面的位置棚面后面就是把子 箱邻近把子箱的虎度门 的底景位置称呼为师傅位师傅位的幕后部分的对面 就是提纲幕后除了一道长走廊,尽 是箱位,走廊尽头就是大棚箱位从观众 的角度,左边称为杂边,放的是杂箱;右边称为 衣边,放的是衣箱虎度门又称为“渡古门〃,因〃渡〃与古字"度〃相同,即渡过之意 因为以前演员所扮演的都 是已故的历史人物,所以外江班称之为〃鬼道门〃在虎度门附 近的〃提纲位〃所贴 上的是一道";提〃,是开戏师爷把故事、场次、锣鼓、排场、角色的 分配等用简 略地写上,作为提示之用在 20 世纪 30 年代或之前,行内人习惯只凭提纲提 示,在没有详细剧本下,故事细节内容全靠爆肚的表演方式,所以称为“提纲 戏〃虽然 现在看来看似笑话,但也可见粤剧伶人的功力深厚可是后来有声的 影画戏从美国登陆广 州,直接对粤剧造成冲击,薛觉先认为"提纲戏〃是戏行的 陋习因此薛觉先不断追求完 美剧本,促使粤剧急速发展传统的戏台没有繁复的实景,全靠演员用身段和做手配合曲词来塑造剧目的活动空间 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加以想象体会。

如《金山寺》中所用的水 旗、云片,表现波涛汹涌; 《游园惊梦》中花灯把杜丽娘〃因情成梦〃的梦境形 象化、浪漫化、庄严化运用两支旗 帜来表现坐车,用做手来表达策马、开 门早期粤剧戏台没有布景,戏棚才挂一幅布幕 很多时候利用一桌两椅位置 的变化,象征不同景物,例如公堂、城墙、山丘等20 世纪初, 粤剧受话剧的 影响,开始出现利用布类的东西制作成的软景,在大帆布上绘画城门、花园、 宫殿,山林、河岸等景物,挂在天幕做布景后来,又出现利用木材类的东西 制作的硬景 省港班兴起后,戏台便出现立体布景工作人员用木材及布组成 立体布景,有亭台楼阁、 假山、树木、厅堂等等后来,其它演员连〃宇宙 灯〃、"吊钢线〃,也搬上粤剧舞台 20 世纪30、40 年代,粤剧也流行机关布景,演员和道具可以移动、可以从天而 降、可以升 空、也可以匿藏于台下另外,也有在舞台上喷射真水、头盔安装 电灯泡、引爆火等技俩 来吸引戏迷4 •社会组织公元 1368 年 1644 年(明朝期间),由于粤剧在广东佛山越来越盛行,为了方便联 络和安排与班主订立合约,负责筹办粤剧的艺人便集合起来成立琼花 会馆后来,清朝咸 丰年间,由李从善老先生在黄沙同吉大街建立了同类组织 吉庆公所。

到了公元 1889 年(清 朝光绪十五年)在广州建立一个有规模的著名 粤剧组织一一八和会馆(八和是德和、永和、兆和、新和、福和、慎和、普 和、合和等共八个堂组成)随着粤剧在东南亚各地普及 粤剧组织相继出 现,有新加坡的庆维新和吉隆坡的普长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