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政府随班就读学校 形成支持合力融合教育研究第一章融合教育总论第二章融合教育服务对象第三章融合教育学校建设第四章资源教室与资源中心第五章融合教育中教师的工作态度、知识、能力第六章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第七章融合教育班级管理第八章 融合教育中的辅助技术与无障碍环境建设 第一章融合教育总论第一节融合教育概说一、 定义1、 “融合”美国教育部(2007)定义“将有特殊 教育需要的儿童和正常发展同伴放在同一间教室 一起学习的方式,旨在强调提供特殊需要幼儿一个 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学习环境”2、 融合分类:单向融合;双向融合??3、 融合教育越早越好(同意吗?)二、 目的1、 为特殊需求儿童服务2、 弥补教育缺失,追求正义、公正、公平,建设 平衡、和谐、高品质常态教育,让特殊需求学生进 入普通教育环境,并获得教育实效3、 让所有参与者(??)获得进步三、 发展融合教育的依据1、 理论依据:教育机会均等2、 法律依据:《残疾人权利公约》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四、 融合教育的特点1、 融合教育是渐进的(进入班级一观念、环境、 教学调整一融合:共同生活、学习)吴淑美老师的融合教育“四级理论”2、 每个人都受益,每个人都进步(学校、班级、 教师、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家长及家庭、社会)3、 融合教育是关怀、接纳、付诸行动的教育理论 与实践4、 融合教育贯通于学龄前、学龄、职业、成人生 活,贯通于生涯发展全程融合教育发展需要哪些支持?五、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一)支持性行政系统的形成省政府;教育厅;残疾人联合会;民政厅等新津县融合教育行政支持系统1县残联(各乡镇分管残联 各乡镇分管民政'各乡镇学校7各乡镇卫生院'各乡镇财政所[局 局局各村委会(二) 学校支持学校支持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导向与气氛教学中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资源教室建设评价体系的改革(三) 班级支持1、 班级所有教师协同合作,尊重随读生及家长2、 建立全班同学关心特殊生的合作、相互尊重的 班级3、 促进特殊生个人成长的班级(四) 家庭支持1、 家庭是特殊生重要的自然支持系统2、 家庭对融合教育工作的影响3、 家庭成长(家长的成长)4、 学校班级对特殊生家庭的关照(五) 支持性社区、社会环境(六) 自我支持:对己克制、对人尊重、对事负责、 对物珍惜六、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现状(一) 工作成效1、 法律政策不断完善;2、 服务贯通性加强;3、 服务人群类别增加;4、 融合教育学校不断增加;5、 公办、民办、私立相结合;6、 服务区域从城市向农村发展;7、 部分城镇、农村融合教育发展成为全国代表 云南省融合教育现状 王建颖《在2013年全省特 殊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四)经费支持力度持续有力。
自2008年以来,国 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明确到2020年, 基本实现市(地)级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 少年较多的县(市、区)都要建设一所特殊学校 我省纳入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共64所, 现已建成招生的学校共47所除迪庆州外,其余 15所州市学校都已面向社会招生我省在校特殊教 育学生达16777名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达 4750二) 存在问题1、 自上而下的行政支持系统尚需完善;2、 主动开展随班就读的学校、学生数量有待增加;3、 随班自流、随班就坐现象亟待解决;4、 普校对融合教育认识不足,教育能力不足;5、 特教资源尚未与普教资源整合;6、 评价体系不完善;7、 持续性生涯关照尚未形成体系第二节融合教育的理论及观念一、 生态观二、 生态社会观三、 教育进步观四、 多元智能理论第三节基于共同性与特殊性的融合教育辩证关系一、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发展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第二章融合教育服务对象(??)狭义:盲、聋、智力障碍 广义:言语障碍与语言障碍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 学习障碍儿童 超常儿童一、 狭义的服务对象(一) 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听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方法(1) 听力障碍筛查:我国卫生部、中残联等将儿 童听力筛查纳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内容,列入新生 儿疾病筛查项目。
幼儿园的儿童听力筛查由体检单 位完成(2) 康复训练:听觉刺激;语言刺激;发音训练; 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训练;认知训练;使用科技辅 具3、 听障儿童教育训练需要的支持(1) 建立完善的听障儿童教育训练网络;(2) 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3) 重视家长和机构合作,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工 作;(4) 融合教育安置形式(二)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视觉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方法(1) 学习活动的一般准则:成为活动的主导;改 变活动内容;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鼓励其独立; 好好利用现有视力(2) 视觉障碍婴儿的活动:多感官训练;交流训 练;定向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3) 儿童青少年期(义务教育阶段盲生的活动): 知识学习;定向行走;手工;生活常规;职业化培 养(钢琴调音、机械装配、自行车修理、接线 员、按摩、编制等)(三) 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内容与方法(1) 内容: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 社会适应(2) 方法: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工作分析;直 接教学二、 广义的服务对象(一)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 因(生理、心理)2、 教育训练(1)正确评估1)构音障碍评估:自然谈话;指导与检查;构音 器官检查;听辨能力检查;正确音模仿2) 声音障碍评估:音调、音量等检查;发声器官 检查;自然交谈检查3) 流畅性障碍评估:口吃4) 语言发展迟缓:语意、语用、语法的运用5) 失语症:口语表达、理解、复述、命名、阅读、 书写(2)训练1) 构音障碍介入:区辨语音;2) 声音障碍评估:教导儿童适当地使用嗓音(听 觉训练;放松练习;呼吸控制;确定最佳音高;维 持正确的说话姿势)3) 流畅性障碍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流利 说话(气流、速度调整);类化说话技能4) 语言发展迟缓:加入有异议的情境以及实际的 应用5) 失语症:循序渐进,病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才 能收到预期效果(二) 脑瘫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脑瘫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特定的环 境调整(使用辅具、电动轮椅、姿势性摆位及支架)(三)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1) 自闭症儿童注意力训练及对刻板行为的转移(2) 遵从简单指令渐进到较复杂指令的训练(3) 给孩子鼓励与增强(4) 学习时间、学习量的控制适度、合理(5) 全面综合的教育训练(6) 评估与教育计划结合(7) 依目标进行不断重复的练习(8) 坚持每日专门训练(9) 每天给孩子个人独处的时间与空间(10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培养生活自理和生活常规(11)给与一日生活结构和活动结构教育(12 )多安排游戏环节和户外活动几乎,增进交往 能力(四)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品行障碍、焦虑- 退缩、社会化攻击行为、不成熟)的身心特点及原 因2、 教育训练(1) 药物治疗:抑郁症、焦虑行为、多动症(2) 心理治疗:劝说、解释、安慰、鼓励、支持、积极暗示、引导(3) 行为管理:强化(正强化、负强化)(4) 改变环境(五) 多重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多重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1) 医疗康复教育训练(2) 特殊教育训练(六)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请试论述学习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 J学业性学习障碍N阅读IV. 丿拼写k 丿/ 、算术)r \写书V 丿2、教育训练(1) 多感官学习(2) 涉及规律的环境(3) 认知训练(4) 直接教学:勤能补拙;替代学习;发现优势(七)超常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 请试论述超常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原因2、 教育训练(1) 美国:加速制、充实制(2) 中国: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用合理的教 育管理第三章融合教育学校建设融合教育(?)学校(?)建设(??)融合教育一对学生期望的结果家长相信他们的小孩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 会工作、会结婚等等,而且谈到孩子的未来, 是快乐的、有价值的而且被视为成人。
总之, 我们希望学生是具有生产力、有贡献的社会 成员,遵循社会规范,并且和其他人融洽的 相处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决策能力,能主导做一 个积极有活力的角色,处理以后将面对的生 涯抉择《普通班融合重度及多重障碍学生-教 师实务策略》 作者:June E.Downing 翻译:李淑玲一、全校参与的融合学校有效性建设(一) 全校参与的融合教育学校1、 学校校长及领导层面一理解重视2、 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一配合3、 各班级一开展4、 环境与资源一配备(二) 全校参与的融合教育学校的意义1、 常态(??)教育、常态学校回归2、 教育公平3、 教育梦一明日家庭、社会良善4、 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三) 融合教育学校特点1、 以学校和班级为核心,全体学生为本2、 平常心3、 持续、恒久的全校参与4、 创新的教育与教学5、 协同教学与合作学习(四) 融合教育学校结构(五)融合教育学校与班级的有效性建设1、 随班就做与岁半自留现象2、 措施(1) 良好氛围(2) 融合教育成为学校、班级常规的重要 构成(3) 相关教育活动:残疾认识;残障体验 活动;社会性服务工作;时间引导二、 全校参与的融合学校行政岗位职责三、 融合教育学校、班级评价第四章资源教室与资源中心一、 融合教育模式资源教室模式 咨询教师模式 巡回服务模式 资源中心模式 教育配对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特殊教育班模式二、 资源教室(一) 概念地点: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内容: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 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功能:个案咨询、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 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补救 教学、康复训练、教育效果评估目的:满足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儿童的特殊教 育需求资源教室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种 教育思想!(二) 历史发展主要流行于美国、加拿大1913年,艾文(IRWIN)资源方案1968年,邓恩批评特殊班缺点,提出资源教 室方案197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研究项目1986年,哈里斯和斯库兹对资源教室定义“由资源教师为障碍儿童提供直接服务和 由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为障碍学生提 供间接服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香港《融合教育实施指引》“向有特殊教育 需要的人士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