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圆 北京奥运 百年梦圆 北京奥运百年梦圆 2022年8月,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本届奥运会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北京奥运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回顾北京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的历程,给予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一、北京奥运会的申办 2022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点10分,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经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投票决定,202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为北京!消息传来,举国欢庆,40万北京群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F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当晚在世纪坛和天安门广场,与各界群众共庆这一喜悦的时刻 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瞬间 (一)艰难的起飞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192022,中国人就发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高度重视,在与国际奥委会关系十分紧张的时候,周恩来、贺龙就多次讲:我们要有志气,我们自己就是个世界,有朝一日中国一定要举办世界性的运动会。
但是,在台湾问题没解决、中国的合法席位未恢复的情况下,中国还不具备申办奥运的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国家体育事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举办奥运会成为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提出申办奥运会的领导人是邓小平2022年7月,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在视察北京亚运村时明确提出:“中国要申办奥运会亚运会闭幕式上,观众席上打出了“亚运成功,众盼奥运”的横幅2022年2月底,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北京申办2022年奥运会,但在面临外部巨大的压力而竞争对手十分强的情况下,北京遗憾地以2票之差失利尽管未能获得举办权,但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 2022年11月,经过多方论证,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申办2022年奥运会,由此开始了北京第二次申办的历程此次申奥,北京优势非常突出首先,在过去8年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台阶,进入世贸组织已成定局,政治上非常安定,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些对申办都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北京奥申委也适时地亮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其次,北京市第二次申办,有了第一次申办的突出表现为基础,支持度大大增强再次,由于2022年奥运会在雅典,2022年冬奥会在都灵,按照国际奥委会不成文的传统,2022年应该到欧洲以外的地区举行。
2022年5月,国际奥委会公布了对5个候选城市的考察报告,北京、巴黎和多伦多成为三个大热门2022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举行北京和其他四个城市为了争夺举办权,展开了最后的争夺北京在第一轮就取得了44票,超出处于第二位的多伦多22票第二轮,北京赢得56票,以超过半数票的优势提前胜出,获得了202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一位奥林匹克的统计专家感慨地说:“获胜者与第二名的差距达到34票,这也是奥运会史的一个世界纪录 (二)成功的背后 申奥成功,离不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北京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202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08.8亿元增长到9353.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257元增长到58204元,合7600多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由50.46亿元增长到18822.04亿元交通、通讯、体育设施以及环境建设有了显著进步,积极努力尽早实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目标这些都为北京申办奥运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申奥成功,离不开首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北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许多国际盛会将举办地点定在北京2022年亚运会,2022年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2022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都以饱满的激情,周到的服务,一流的设施和组织水平保障了各项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给各国代表和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良好的首都风貌和北京具备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能力与自信 申奥成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自从北京宣布申办2022年奥运会以来,北京市民、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及海外华人都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北京申奥的支持2022年5月27日,北京市民自发在王府井工美大厦立起第一块申奥倒计时牌2022年5月8日,全球华人支持北京申奥联合委员会以“全球华人心连心,齐心协力申奥运”为主题,启动支持北京申奥系列活动据来北京进行评估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报告显示,北京在所有申办城市当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超过94%的北京人即1200万人支持北京申奥,全中国支持程度超过了10亿人。
申奥成功,离不开申奥委员的艰辛努力从令人耳目一新的《申办报告》,到精心设计的北京申办展台,从申奥委员的精彩陈述到申奥大使的动人演说,无一不凝聚着申奥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心血申奥委员何振梁参加了两次申奥,对奥运会一往情深他在陈述报告中以英、法两种语言交替作了发言,打动了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心,一位委员说:“何先生的肺腑之言,使我几乎要掉泪了”有的委员就是在听到陈述报告后,改变了对北京的态度,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北京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彰显了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升,其意义远远超出体育领域本身,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二、奥运会的筹办 从2022年7月13日到2022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走过了为时7年的筹备历程这7年的艰辛与曲折,定格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征程的重要一步,折射出社会主义中国国力强盛、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时代特征,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在践行国际承诺、承担国际义务中显示的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一)筹备之路彰显新时代民族精神 奥运会的筹办工作是在各种挑战与纷扰中进行的 7年间,大自然的考验接踵而来2022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袭击了中国。
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有比较强的传染力北京市的疫情从4月下旬至5月初直线飙升,成为全世界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一时之间,人心恐慌,对北京奥运能否如期顺利举行的质疑之声纷起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防治“非典”的重大部署和决策胡锦涛、温家宝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防治“非典”的第一线,要求各级政府把防治“非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专门对北京提出要求,不能因为“非典”影响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果断措施,迅速稳定了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响应中共中央号召,齐心协力抗击“非典”社会各界纷纷向北京伸出援助之手,神州大地处处体现出大团结、大协作的精神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标志着首都防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专门致信北京奥组委,表示将全力支持北京,对于北京采取果断措施,迅速遏制住了“非典”蔓延表示祝贺 考验远未结束2022年初,中国南方广大区域,经受了一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其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史所罕见灾情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共中央领导亲临抗灾现场指导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指挥下,几十万子弟兵和武警战士,数十万警力,18万电力抢修人员,成千上万干部群众,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灾救灾攻坚战,打响了一场真正意义的“人民战争” 雪灾刚过,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举世震惊的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受创地区约50万平方公里此时距离8月8日奥运会举办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国外媒体对中国能否如期举办奥运会产生质疑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在5月14日便称:“地震可能使中国失去奥运会”美国之音”也在同一天发出了《灾难,混乱毁了中国“庆祝”年》的报道对这些质疑,北京奥组委表示,汶川地震无论是从硬件上和软件上,对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都没有任何影响无论是怀疑、支持还是赞扬声都会成为我们举办奥运会的动力任何坎坷、历练和灾难,只会让中国人将奥运会办得更加了不起在汶川地震这个巨大的考验面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政府体现了杰出的应急处理能力:从地震受灾程度的信息收集,到上报中共中央并启动应急预案,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从下达命令到部队出动仅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地震发生后的四个小时,共和国的总理就到了地震的第一线,到了仍然发生余震的地震中心。
在极短时间里,组织调动十几万部队、几万名医生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中国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迅速反应能力、动员能力、及时的信息公开能力,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赢得了广泛赞誉美联社报道:这种快速的动员,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将灾难救援放在突出的位置,也向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奥运期间的任何突发事件都会准备充分俄新社评价: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多难兴邦灾难让中华民族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大灾中体现的民族大爱,激发了中国一脉相承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在罕见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气概,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筹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强大动力,以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水平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各项筹办工作 (二)三大理念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 历届奥运会都试图向世人传达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2022年7月1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正式公布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全面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并向世界庄严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2022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令人难忘的盛会。
“新北京,新奥运”代表着北京发展的新方向奥运会为北京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推动首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筹办奥运的过程中,北京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7年来,首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2.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倍,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以发展保奥运、以奥运带发展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大力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由42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大保护古都风貌的力度,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下大气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为奥运成功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是北京奥运最鲜明的特色,是综合考虑国际发展趋势与中国国情之后确定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中国历经改革开放30年,在物质条件与精神认知方面的巨大进步 绿色奥运,就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奥组委把绿色奥运摆在筹办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覆盖场馆建设、餐饮住宿、物流采购、大型活动等各个筹办领域的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编制了《环境总体规划》、《奥运工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