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版第5册数学备课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0KB
约74页
文档ID:526068677
青岛版第5册数学备课_第1页
1/74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日期内容备注第1周9.1—9.5克、千克、吨的认识P2-p10第2周9.8-9.1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P11-p15第3周9.15-9.19两、三位数乘一位数P16-p23第4周9.22-9.2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P24-29第5周9.29-10.3国庆节第6周10.6-10.1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P30-p35第7周10.13-10.17位置与变换P36-p46第8周10.20-10.2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P47-p50第9周10.27-10.3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P51-p54第10周11.3-11.7期中第11周11.10-11.1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P55-p58第12周11.17-11.2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P59-p63第13周11.24-11.28图形的周长P64-p71第14周12.1-12.5分数的初步认识P72-p77第15周12.8-12.12分数的初步认识P78-p81第16周12.15-12.19统计与可能性P83-p87第17周12.22-12.26回顾整理P88-p98第18周12.29-1.2元旦第19周1.5-1.9期末复习第20周1.12-1.16期末测试全册教材分析1.选取的素材密切了解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了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口算、估算、笔算在机结合编排,“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传统教学中,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口算放在一个单元,将相关的估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估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多种策略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

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 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知识的学习,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新房子及平面图的情境教材没有直接问什么是面积,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面积的含义,然后通过含义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等其他问题,使学生把解决问题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4.强化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本册教材沿用了前几册的编排特点,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的综合情境图让学生提问题所不同的是,根据学生认知变化和能力的逐步形成,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逐渐地增多,而图中的提示性的数学问题也逐步减少,这样,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为足够的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信息窗1,由简洁的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风筝厂的生产进度情况,提供了生产的风筝品种、已完成的只数、未完成的只数、离交货的天数等丰富的信息,学生可能提出“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蝴蝶风筝?”等问题。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如“合作探索”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信息窗2的“合作探索”,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可以估算、口算、笔算等,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一、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分析:教材主题图的形式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比较熟悉的事物来使学生认识“克”“千克”“吨”这个重量单位,并结合学生对常见重量的体会来感悟“1克”“1千克”“1吨”的实际重量及克、千克、吨的进率关系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引导,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单位换算方法进行迁移,类推出“千克与吨”的换算方法,巩固进率第1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 、弹簧秤 、7粒黄豆、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假期里,我想同学们都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学生回答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社区学习小组的同学也想说和你们交流一下出示主题图)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千克、吨” (二)新授:克、千克、吨的认识1.认识天平提问: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小结: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2.认识克:(1)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一只小蜗牛)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天平)2)教师示范操作提问: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一块绿箭口香糖有多重?七粒黄豆、一袋牛肉干(3)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克用“g”表示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4)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称方便面、数学书、文具盒……)p6 33.认识千克1)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板书1000克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2)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今天我们还带来了盘秤,谁知道盘秤的用法?(学生介绍)来!放进盘子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1千克板书 1千克) 提问: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 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3)你能从你的材料袋里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吗?请各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有的称,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换物品)(4)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5)小结: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5)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书包、凳子,先估计一下有多重,再来称一称小组活动,并记录下估计的重量和称出的重量7)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四)看书质疑.三、巩固发展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醒学生注意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注意问题的单位)全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克、千克 。

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五、布置作业:第6页第1-3题.P12课外小调查板书设计 一、 动物趣闻 克、千克的初步认识 克用”g”表示 1千克=1000克课后反思: 千克用”kg”表示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一 、1.     展示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什么作单位(“克”做单位.)称一些比较重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千克”做单位。

.可是称一些像蓝鲸、粮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