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02KB
约3页
文档ID:526025696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_第1页
1/3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降低巷道围岩应力,提高围岩稳定性以及合理选择支护是巷道围岩控制的基本途径一、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1 .围岩压力为了防止围岩变形和破坏,需要对围岩支护这种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结构物上的挤压力或塌落岩石的重力,统称为围岩压力根据围岩压力的成因,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松动围岩压力由于巷道开挖而松动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支架结构物上的压力,表现为松动围岩压力载荷形式2)变形围岩压力支护能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时,围岩位移挤压支架而产生的压力,称为变形围岩压力简称变形压力3)膨胀围岩压力围岩膨胀、崩解体积增大而施加支护上的压力,称为膨胀压力膨胀压力与变形压力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由吸水膨胀而引起4)冲击和撞击围岩压力冲击和撞击围岩压力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围岩积累了大量弹性变形能之后,突然释放出来所产生的压力以及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剧烈运动时对巷道支护体所产生的压力2 .影响围岩压力的主要因素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基本上可分为开采技术因素和地质因素两大类开采技术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回采工作状况,即巷道与回采工作面相对空间、时间关系地质因素主要有:原岩应力状态、围岩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岩石的组成和胶结状态、围岩中水分的补给状况等。

二、巷道围岩控制原理和方法1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降低围岩应力,增加围岩强度,改善围岩受力条件和赋存环境,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2 .巷道布置从巷道围岩控制的角度出发,布置巷道时应重视下列问题:①在时间和空间上尽量避开采掘活动的影响,最好将巷道布置在煤层开采后所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域内②如果不能避开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影响,应尽量避免支承压力叠加的强烈作用,或者尽量缩短支承压力影响时间,例如跨越巷道开采,避免在遗留煤柱下方布置巷道等③在采矿系统允许的距离范围内,选择稳定的岩层或煤层布置巷道,尽量避免水与松软膨胀岩层直接接触④巷道通过地质构造带时,巷道轴向应尽量垂直断层构造带或向、背斜构造⑤相邻巷道或嗣室之间选择合理的岩柱宽度⑥巷道的轴线方向尽可能与构造应力方向平行,避免与构造应力方向垂直3 .巷道保护及支护巷道的保护及支护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通过在巷道围岩中钻孔卸压、切槽卸压、宽面掘巷卸压以及在巷旁留专门的卸压空间等方法,使巷道围岩受到某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将本该作用于巷道周围的集中载荷,转移到离巷道较远的新的支承区,达到降低围岩应力的目的②采用围岩钻孔注浆、锚杆支护、锚索支护、巷道周边喷浆、支架壁后充填、围岩疏干封闭等方法,增高围岩强度,优化围岩受力条件和赋存环境。

③架设支架对围岩施加径向力,既支撑松动塌落岩石,又能加大巷道的围压,保持围岩三向受力状态,提高围岩强度,限制塑性变形区和破裂区的发展三.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支护选择表6∙5回采管道围岩桎定性分类指标聚类中心值巷道类别σ*/MpaOat/MpaOtt/MpaNH/mXD/mI(非常稔定)9525600.03260024.3II(稳定)5018352.353000.10514.9III(中等稔定)3012123.103800.36510.3W(不稳定)4516302.653400.57611.9V(极不稳定)2511113.194100.7659.7注护巷煤柱宽度指标为线性化后聚类中心值表6∙6各类巷道围岩移近量的平均值、范围值巷道围岩稳定性类别回采巷道顶底板移近量∕mm开拓、准备巷道顶底板移近量Zmm平均值范围值平均值范围值I3010-50250~50Il7550-1007550-100IIl250l∞-400150100~200IV500400~6∞400200-600V1200600~1800I(XX)600~1400注:属于I类和V类的巷道,计算移近量时山、US分别取移近量范围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表6∙7煤巷顶板锚杆基本支护形式与主要参数巷道类别巷道围岩稳定状况基本支护形式主要支护参数I非常稔定整体砂岩、石灰岩类岩层,不支护其它岩层,总体锚杆端锚杆体直径216mm、杆体长度l.6~1.8m、间排距0.8~1.2m、设计锚固力264~80kNII稳定顶板较完整,单体锚杆顶板较破碎,锚杆+网端锚杆体直径去16~18mm,杆体长度L6~2.0m、间排距0.8~1.0m、设计锚固力64~80kNIII中等桎定顶板较完整,锚杆+钢筋梁或桁架顶板较破碎,锚杆+W钢带(或钢筋梁)+网,桁架+网,或增加锚索瑞锚杆体直径21678mm、杆体长度1.6~2.2m、间排距0.6~1.0m、设计锚固力64~80kN全长锚固杆体直径218~22mm、杆体长度L8~2.4m、间排距0.67.Om、IV不稳定描杆+W钢带+网,或增加锚索桁架+网,或增加借索全长锚固杆体直径E8~22mm、杆体氏度1.8~2.4nu间排距0.6~l.0m、V极不稳定顶板较完整,锚杆+金属可缩支架,或增加锚索:顶板较破碎,锚杆+网+金属可缩支架,或增加锚索:底腺严重,锚杆+环形可缩支架全长锚固杆体直径218~24mm、杆体氏度2.0~2.6m、问排距0.6~l.0m、。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