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11、1 技术要求11、1、1 物理安全1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3)11、1、1、2物理访问控制(G3)1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3)11、1、1、4 防雷击(G3)21、1、1、5 防火(G3)21、1、1、6防水和防潮(G3)21、1、1、7 防静电(G3)21、1、1、8温湿度控制(G3)31、1、1、9电力供应(A3)31、1、1、10 电磁防护(S3)31、1、2 网络安全31、1、2、1结构安全(G3)31、1、2、2访问控制(G3)41、1、2、3安全审计(G3)51、1、2、4边界完整性检查(S3)51、1、2、5入侵防范(G3)51、1、2、6恶意代码防范(G3)51、1、2、7网络设备防护(G3)61、1、3 主机安全61、1、3、1身份鉴别(S3)61、1、3、2访问控制(S3)71、1、3、3安全审计(G3)71、1、3、4剩余信息保护(S3)81、1、3、5入侵防范(G3)81、1、3、6恶意代码防范(G3)81、1、3、7资源控制(A3)91、1、4 应用安全91、1、4、1身份鉴别(S3)91、1、4、2访问控制(S3)91、1、4、3 安全审计(G3) 101、1、4、4 剩余信息保护(S3)101、1、4、5通信完整性(S3)101、1、4、6通信保密性(S3) 111、1、4、7 抗抵赖(G3) 111、1、4、8 软件容错(A3) 111、1、4、9 资源控制(A3) 111、1、5 数据安全121、1、5、1数据完整性(S3) 121、1、5、2数据保密性(S3) 121、1、5、3备份和恢复(A3) 121、2 管理要求121、2、1 安全管理制度121、2、1、1 管理制度(G3) 121、2、1、2制定和发布(G3) 131、2、1、3评审和修订(G3) 131、2、2 安全管理机构141、2、2、1 岗位设置(G3) 141、2、2、2 人员配备(G3) 141、2、2、3 资金保障(G3) 141、2、2、4授权和审批(G3) 141、2、2、5沟通和合作(G3) 151、2、2、6审核和检查(G3) 151、2、3 人员安全管理161、2、3、1 人员录用(G3) 161、2、3、2 人员离岗(G3) 161、2、3、3 人员考核(G3) 161、2、3、4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161、2、3、5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171、2、4 系统建设管理171、2、4、1 系统定级(G3)171、2、4、2安全方案设计(G3)171、2、4、3产品采购和使用(G3)181、2、4、4自行软件开发(G3)181、2、4、5外包软件开发(G3)191、2、4、6 工程实施(G3)191、2、4、7 测试验收(G3)191、2、4、8 系统交付(G3)201、2、4、9 系统备案(G3)201、2、4、10 等级测评(G3)201、2、4、11安全服务商选择(G3)211、2、5 系统运维管理211、2、5、1 环境管理(G3)211、2、5、2 资产管理(G3)211、2、5、3 介质管理(G3)221、2、5、4 设备管理(G3)221、2、5、5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231、2、5、6网络安全管理(G3)231、2、5、7系统安全管理(G3)241、2、5、8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241、2、5、9 密码管理(G3)251、2、5、10 变更管理(G3)251、2、5、11备份与恢复管理(G3)251、2、5、12安全事件处置(G3)261、2、5、13应急预案管理(G3)26S是信息安全类要求,A是服务保证类要求,G是通用安全保护类1第三级基本要求1、1 技术要求1、1、1物理安全1、1、1、1物理位置的选择(G3)本项要求包括:a)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如果不可避免,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
落实)1、1、1、2物理访问控制(G3)本项要求包括:a)机房各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或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 的人员;(增强)b)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c)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应用物理方式隔断,在重要区 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增强)d)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1、1、1、3防盗窃和防破坏(G3)本项要求包括: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内;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e)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f)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1、1、1、4防雷击(G3)本项要求包括: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b)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c)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1、1、1、5防火(G3)本项要求包括: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 b)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c) 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开。
1、1、1、6防水和防潮(G3)本项要求包括:a)主机房尽量避开水源,与主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过主机房,与主机 房相关的给排水管道必须有可靠的防渗漏措施;(增强)b)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C)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d)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1、1、1、7防静电(G3)本项要求包括:a)主要设备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b)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1、1、1、8温湿度控制(G3)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1、1、1、9电力供应(A3)本项要求包括: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 求;c) 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输入电源应采用双路自 动切换供电方式;(增强)d)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1、1、1、10电磁防护(S3)本项要求包括:a)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b)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c) 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1、1、2 网络安全1、1、2、1结构安全(G3)本项要求包括:a)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c)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d) 应绘制完整的网络拓扑结构图,有相应的网络配置表,包含设备IP地址等 主要信息,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增强)e)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 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f)单个系统应单独划分安全域,系统由独立子网承载,每个域的网络出口应唯 一;(新增)g)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的硬件冗余, 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增强)h)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 堵的时候优先保障重要业务服务的带宽增强)1、1、2、2访问控制(G3)本项要求包括: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 访问控制设备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 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增强)c)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访问规则,边界的网络控制设备决定允许或拒绝 用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以拨号或VPN等方式接入 网络的,应采用强认证方式,并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增强)d)生产控制大区的拨号访问服务,服务器均应使用经安全加固的达到国家三级 等级保护要求的操作系统,客户端应使用经安全加固的操作系统,并采取加密、 数字证书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防护措施;(新增)e)应限制具有拨号、VPN等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增强)f) 应该采用严格的接入控制措施,保证业务系统接入的可信性经过授权的节 点允许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广域网通信;(新增)g)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 POP3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h)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i) 在网络出口和核心网络接口处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落实) j)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止地址欺骗1、1、2、3安全审计(G3)本项要求包括:a) 应在生产控制大区应部署专用审计系统,或启用设备或系统审计功能,应对 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增强)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 与审计相关的信息;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网络设备不支持的应采用 第三方工具生成审计报表;(增强)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1、1、2、4边界完整性检查(S3)本项要求包括:c)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 对其进行有效阻断;d)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 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1、1、2、5入侵防范(G3)本项要求包括: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 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1、1、2、6恶意代码防范(G3)本项要求包括: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b)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1、1、2、7网络设备防护(G3)本项要求包括: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标识应唯一;同一网络设备的用户标识应唯一;禁止多个人员共用 一个账号;(增强)d)身份鉴别信息应不易被冒用,口令复杂度应满足要求并定期更换应修改默 认用户和口令,不得使用缺省口令,口令长度不得小于8位,要求是字母和数字 或特殊字符的混合并不得与用户名相同,口令应定期更换,并加密存储;(增强)e)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 份鉴别;f)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g)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 程中被窃听;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系统不支持的应部署日志服务器保证管理员的操作能够被审计,并且网络特权用户管理员无权对审计记录进行操作;(增 强)i)应封闭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