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2563646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三下乡个人心得体会 本次三下乡我们去了农业蔬菜大棚,学习了在蔬菜大棚种植蔬菜的学问,感受到了农夫劳作的不易,以及党和政府对于农业生产的扶持和帮助. 我们这次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参观农业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是近年来国家农业部重点示范推广的农村生态农业建立工程,是以科学种菜为切入点,引导农夫变更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到达农业增效,农夫增收,爱惜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高效率的可持续开展的目标。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提高农夫生产生活质量,能够让农夫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展最大化的利用。有了蔬菜大棚就能充分缔造适宜蔬菜瓜果生长的温度,湿度,对阳光的利用率也到达最大化使蔬菜瓜果的成熟期缩短,是其产量也有相当大

2、的提高。建立运用蔬菜大棚对农夫兄弟弟来说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利民工程。每当来到一家农户,农夫兄弟就会热忱的为我们端茶倒水,我是第一次来农村,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传闻中的农夫的热忱。这和在城市里完全是两个生活状态,相比之下城里人就显得比拟冷漠,人与人之间显得比拟疏远。而在农村就少了很多的勾心斗角,是那么的淳朴,通过这次实践我想今后我在生活中也会变更和别人的沟通沟通的方式,更加真诚,更加热忱,从我做起,我想不管大小总会带来效果的,社会须要中热忱这种淳朴,而要做变更的正是要我们这些年轻的力气从自身做起,社会的进步开展也是靠我们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来是实现,而不是只靠语言空空而谈。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后. 每次

3、,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猛烈探讨的情景,我满腔热忱;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劳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欢乐,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阅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宝贵。三下乡为的是更好的让高校生了解当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为出社会做了一条道路。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够领悟到当中的道理。在活动中每一位同学都互助、互爱。在一个合楷的气氛中开展活动。不管是活动的前后,大家都有一颗和善的心,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欢乐的心情,对突发的事务能够保持冷静,以平常心来对待!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会进展分工合作。一个团队只有合理支配人员,才能保证机制的完成,

4、才能将大家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做好事。这次的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假如没有事先做好分工工作,那么我们这次的调研活动既不行能高效率的完成也缺乏以应付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突发状况。在一个团队的运行中,沟通与沟通是必不行少的。我们在实践中,有时候沟通不够,导致我们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学会刚好和他人进展沟通沟通,刚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将思想传递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团队精神在这次调研中表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作为队员还是领导者,都应当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我们这次调研既分了小组又在组的根底上进展了分队。在调研过程中,尽管我们是单独行动,但团队之间的协作表达得很精彩。

5、任何组织、团队都须要一种凝合力,而团队精神正是凝合力的主动力,是通过对团体意识的造就,通过大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爱好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我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慢慢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合力。所以,在今后,如何造就自己团队意识,如何激发他人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做事的重要课程。 通过高校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立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须要,就要在学习期间,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识社会,相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忱,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问构造,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熬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必需准备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阅历了下乡的再次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内,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阅历,是一生宝贵的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