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筋和抗扭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2538317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筋和抗扭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构造筋和抗扭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构造筋和抗扭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构造筋和抗扭筋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构造筋和抗扭筋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造筋和抗扭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筋和抗扭筋(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密是对于抗震结构来说的。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加密的规定也 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的端部和每层柱子的两端 都要进行加密。梁端的加密区长度一般取1.5 倍的梁高。柱子加密区 长度一般区1/6 每层柱子的高度。但最底层(一层)柱子的根部应取 1/3 的高度。对于特别情况下的柱子还应全部加密。详细的可以参看 抗震设计规范。简支梁两端,1.5 倍梁高处,悬挑梁全段加密03G101-1 平法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

2、纵向钢筋,钢筋工把 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其构 造上的规定,正如 03G101-1 图集第 62-65 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 面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 相同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关于“拉 筋”的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即:当梁宽W350时,拉 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 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 设置。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 两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标注

3、为 。8100/200(2),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 筋间距为200*2=400mm。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 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这是错误的理解。不过,在前面的叙述中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拉筋的规格和间 距”是施工图纸上不给出的,需要施工人员自己来计算。2、然而,“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更多的是它们的不同点。(1) “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指出: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 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

4、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 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上述规范中的规定,与03G101-1图集是基本一致的。之所以说 是“基本”一致,就是说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前一阶段在网上论 坛曾有过争论。那就是关于hw的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5.1条规定:hw截面的腹板高度: 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 对工形截面,取腹板净高。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图中,把hw标定为矩形截面的全梁高度这与“有效高度”是有点儿差距的。按道理,当标准图集与规范发生矛盾时,应该以规范为准,因为 标准图集应该是规范的具体体现。不过

5、,这是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施工部门来说,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上在结构平面图 上给出的,施工部门只要照图施工就行。在03G101-1图集第62-65 页中并没有给出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一一这是03G101-1图集不 同于先前两个版本的地方。因为构造钢筋不考虑其受力计算,所以,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 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2) “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 规格和根数的。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I (非抗震)或LIE (抗震)。 对抗扭构件的箍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

6、.2.12 条指出: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 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 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 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 长度不应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一个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 完全由设计师来给定:“G”打头的钢筋就是构造钢筋,“N”打头 的钢筋就是抗扭钢筋。构造与 抗扭 的区别 除了上面说的,最主要 是 他们的 锚固 长 度不一样。施工中 需要加以区别。正如前面所说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的锚固长度是不一样: 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锚固长度为 15d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

7、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对于端支座来说,就是:伸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15d的直钩,并且保证其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对于中间支座来说,就是锚入支座$LaE,并且超过柱中心线5d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有地下室时,底层柱为一层柱)3 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4 的柱,取全高。4 框支柱,取全高。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加密箍加在梁的 1 /3跨内.具体要查施工

8、图和平法问:为什么梁的箍筋要使用“大箍套小箍”? 答:过去,在“多肢箍”(例如 4肢箍)的施工操作时,常常使用“等箍 互套”的方法,即使用两个尺寸相同的双肢箍交错相套形成一个4肢 箍。前面讲过,当梁承受扭矩时,沿梁截面的外围箍筋必须连续,只有围 绕截面的大箍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此时的多肢箍要采用“大箍套小箍” 的形状。如果梁不承受扭矩(仅受弯和受剪),可以采用两个相同箍筋交错套 成四肢箍,但采用大箍套小箍能够更好地保证梁的整体性,且材料用 量并不增加。前面的话,是在2003年03G101-1图集推出不久时讲的。但是在2003年 11 月 03G101-1 图集再版时,在第62-65 页增加了“注

9、 1”写道: “当箍筋为多肢复合箍时,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 从而明确地推行“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并且,在后来出版的 04G101-3 图集(筏形基础)中,也明确地提出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而且画 出大箍套小箍的示意图。问:梁的“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 1、“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钢筋工把 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上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其构造 上的规定,正如03G101-1图集第62-65页中所规定的,在梁的侧面 进行“等间距”的布置,对于“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来说是相同的。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都要用到“拉筋”,并且

10、关于“拉筋” 的规格和间 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即:当梁般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 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 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 倍”,只是给出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 g100/200(2),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 间距为 200*2=400mm 。但是,有些人却提出“拉筋在加密区按加密 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在非加密区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这是 错误的理解。不过,在前面的叙述中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拉筋的规格和间

11、距”是 施工图纸上不给出的,需要施工人员自己来计算。2、然而, “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更多的是它们的不同点。(1) “构造钢筋”纯粹是按构造设置,即不必进行力学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 条指出:当梁的腹板高度 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 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上述规范中的规定,与03G101-1图集是基本一致的。之所以说是“基 本”一致,就是说还有“不一致”的地方,前一阶段在网上论坛曾有过争 论。那就是关于hw的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

12、规范7.5.1条规定:hw截面的腹板高度:对 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 工形截面,取腹板净高。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的图中,把hw标定为矩形截面的全 梁高度这与“有效高度”是有点儿差距的。按道理,当标准图集与规范发生矛盾时,应该以规范为准,因为标准 图集应该是规范的具体体现。不过,这是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 于施工部门来说,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上在结构平面图上 给出的,施工部门只要照图施工就行。在03G101-1图集第62-65页 中并没有给出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一这是03G101-1图集不同 于先前两个版本的地方。因为构造钢筋不考

13、虑其受力计算,所以,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搭接 长度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 5d 。(2) “抗扭钢筋”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抗扭计算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 根数的。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其搭接长度为LI (非抗震)或LIE (抗震)。对抗扭构件的箍筋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2.12 条指出: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 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 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 长度不应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一个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

14、筋还是抗扭钢筋,完全由设计师来给定:“G”打头的钢筋就是构造钢筋,“N”打头的钢筋就 是抗扭钢筋。问:为什么“上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而“下部通长筋” 为集中标注的选注项? 答: 1、首先讲“为什么上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 框架梁不可能没有“上部通长筋”。因为框架梁在设计时要考虑抗震作 用,根据抗震规范要求至少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4mm的上部通长 筋。(这两根上部通长筋绑扎在箍筋角部。) 由此可见,上部通长筋系为抗震而设,基本上与跨度及所受竖向荷载 无关。2、再看看“为什么下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选注项” 然而,下部通常筋系为抵抗正弯矩而设,与竖向荷载和跨度有直接的 关系。这

15、和梁的支座负弯矩筋有点儿类似,支座负弯矩筋是为抵抗负 弯矩而设的。所以,从归类来讲,下部通长筋与上部支座负弯矩筋为 同一类,而与上部通长筋不属一类。因此,将下部纵筋定为“原位标 注”的必注项、“集中标注”的有条件的选注项。 在实际工程中,各跨梁的下部纵筋的钢筋规格和根数不一定相同,当 它们各跨不同的时候,就不可能存在“下部通长筋”,例如 03G101-1 例子工程的KL5,就不可能有下部通长筋。只有在各跨梁的下部纵筋 存在“相同部分”时,例如 03G101-1 例子工程的 KL1, 4 跨梁的下部 纵筋存在“525”的相同部分,才有可能在集中标注中定义“下部通长 筋 525”。问:梁在什么情况

16、下需要使用“架立筋”?如何使用? 答:顾名思义,“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 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则两根上部通长筋已经充当架立筋,因 此就不需要再另加“架立筋”了。所以,对于“两肢箍”的梁来说,上部 纵筋的集中标注“225”这种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标注 为“225”这种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例如标注成“225+ (20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架立筋的根数=箍筋的肢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架立筋与本跨两端支座负弯矩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见 03G101-1 图集第 54 页)下面我们以一个“等跨”梁为例说明“架立筋长度”的计算:由于第一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