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改革调研报告篇一: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关于新形势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查报告乡镇作为权力传递体系的末端,长期以来形成了传指令、收税费、包村组的工作模式,农业税免征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出现观念、方法、思路、模式的不适应令人堪忧的是许多乡镇无所适从,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感觉抓党务太虚,抓经济太难,抓稳定没权,抓效劳太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林业、土地、司法等局部业务职能的上收,使得乡镇的职权越来越小,造成局部乡镇处于留守“内阁〞状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乡镇职能如何实现由管理型向效劳型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调查组,深入到局部乡镇,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职能等方面进行调研,现就调查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一、我县乡镇政府职能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现状(一)目前乡镇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能职责根据工作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目前乡镇政府所发挥的根本职能:一是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群众;二是乡镇政府对上级政府和部门;三是乡镇政府对本机关的行政干部从第一个方面看,乡镇政府的职能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秩序维持、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城镇规划和建设、民政优抚、纠纷调解、开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开展环境等。
综合来看,主要是提供秩序、提供公共效劳和开展农村经济三项从第二个方面看,乡镇政府的职能包括“防火墙〞和贯彻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如方案生育、耕地保护等所谓防火墙,其根本着眼点是保证墙内的平安,而不是扑灭墙外的火,因此它与乡镇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提供秩序的功能相仿,但又不完全一样比方,上级政府为防止在重大活动期间出现上访事件,要求乡镇提前排查不稳定因素的工作从第三个方面看,乡镇政府要为自己的干部提供根本的生活待遇,并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规那么,保证整个行政系统正常运转从实践看,干部的根本生活待遇问题是乡镇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因而是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二、改革后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不但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很快凸显出来,给乡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目前乡镇履行职能存在“不适应〞的表现1、乡镇职能仍然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一是乡镇职能错位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二是乡镇职能越位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直接接触农民群众,也承载了农民群众众多的期望,加上方案经济体制下乡镇管理模式的定势影响,乡镇职能仍然出现泛化现象,政府管的事情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方案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预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
很多需要市场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要下指标、定考核三是乡镇职能的缺位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室、司法行政、方案生育等行政工作〞,“缺位〞的情况由于教育、卫生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实际上乡镇政府已经不履行这些职能了,但这些指标考核没有少,这就带来不少工作没有做到位和没有做的现实2、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长期以来,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机关干部几十年来所贯行的“安排生产、催粮要款、刮宫引产〞,曾一度是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和乡镇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现在,不仅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取少予〞变为“只予不取〞过去,以农业税费为抓手,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迫使农民种这种那现在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经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存在根底和意义乡镇工作“失重〞,干部心里“失衡〞,整天围绕群众忙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一些乡镇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消极失落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效劳,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准备缺乏。
3、开展思路不适应长期以来,农业税费一直是保证自身运转、促进本地经济开展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根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归还债务、开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钱,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4、管理模式不适应乡镇是我国政权结构的最基层,乡镇以下的村组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预,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管理,实际上把村委会当作下属行政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新修订和农业税的取消,使乡镇与村组行政化联系和被广阔农民奉为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这个核心纽带不复存在,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根底上,实行对村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二)乡镇履行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农村税费改革到现在,我县乡镇在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表现出速度不快、动作不大、效果不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阻碍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时,普遍反响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1、体制因素一是责任与财力不相称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足额及时到位,乡镇政府预算内的财政保障水平有年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只是相对改善了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供给,也就是 “养兵的钱相对多了〞,但乡镇政府干事的钱仍然非常紧缺,绝大局部乡镇政府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
在谷城县的10个乡镇中,仅有两个乡镇向县财政做奉献,其余8个乡镇还都需要县财政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大局部乡镇没有多余的财力用来兴办公益事业、开展公共效劳,无论怎样强调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只能是空谈二是责任与权力不对等乡镇干部普遍反映乡镇权力被缩小、职能被收缩,但责任并未减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常常运用权力势能和利益控制权,把相应的主要工作责任强加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乡镇,形成权与责的严重失调,产生条块关系的许多矛盾三是“全能政府〞篇二:乡镇调研报告圣水镇经济社会开展情况调查报告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规划的各工程标、任务已根本和即将完成为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县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我们对全镇经济社会开展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为谋划经济社会长远目标理清了根本思路,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了根底一、根本情况圣水镇地处南郑县最东部,北临汉江,东与城固县相连,西临大河坎,南连城固黄岗、二里、湘水寺境内汉黄公路穿镜而过,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全镇13.7公里,高速公路进出口北连汉中市和铺镇全镇辖18个行政村, 139个村民组,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9774人,6784户,其中农业人口23827人,非农业人口5947人,城市化水平为20%。
镇域面积64.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35.19亩,其中水田16037.62亩,旱地4017.57亩山林3.5万亩,植被覆盖率达67.3%境内山、川、滩兼有,著名的圣水寺和千年汉桂座落其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主产粮油、苗木花卉、中药材、蔬菜、蚕桑等,“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开展1、农村经济全面开展“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 “产业兴镇,工程强镇,开放活镇,〞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开展根本目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出了苗木花卉、中药材、蔬菜、蚕桑、生猪等五大主导产业全镇种植苗木花卉3498亩,中药材4680亩,蔬菜4870亩,其中设施蔬菜300亩,蚕桑1180亩,生猪年平均出栏1.5万头,年均饲养量2.5万头,培育百头规模养殖大户40户,建成生猪专业村1个202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年均增幅9%;农民人均纯收入4133元,比上年增长19.7%,比“十五〞末翻了一番2、非公经济平稳增长把工程建设作为拉动内需和促进增长的关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升工业化水平十一五〞以来,全镇共引资5000余万元,引进工程11个。
以汉中锌业10万吨锌合金生产线、汉邦钢结构装饰材料加工、电子加工、粮食加工、木制品加工、圣水养殖厂等为重点的工企稳步开展,实现非公经济总产值2.67亿元,税金475万元3、根底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通村公路、农综开发为重点,狠抓根底设施建设全镇争取资金592.9万元,完成通村公路硬化33.88公里争取资金650万元,修建U型渠39公里,田间机耕路18公里,改良土壤1.2万亩,投入资金165.55万元,修建沼气池946口同时完成了圣水组团规划和东区集镇的根底性建设4、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三级联创〞全面实施,“升级晋档〞深入开展,科学开展观学习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明显提高,先后有10个村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镇党委被市委命名为“六个好〞乡镇党委,一批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受到上级表彰,基层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工会、妇联、共青团的作用有效发挥建设新农村示范村3个,创立“十星级文明户〞2500余户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学校根底设施得到改善,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争取“燃灯方案〞投资65万元,新修山羊村学校一处。
镇村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投资20万元,修建了镇文化站,争取部门支持,安装“村村通〞设施847套高度重视方案生育工作,顺利完成计生创国优工作,稳定低生育人口出生率,落实计生各项扶持奖励政策,实施“关爱女孩〞行动,使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极大改善,新修村级卫生室1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科技培训和科普示范活动深入开展,有5000多农民先后参加了实用技能培训,多数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平安创立〞、依法治镇、村民自治工作有效推进,保证了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二、存在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优势不明显,工业化程度不高,效劳业和三产滞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二是镇财政自支能力差,实现“三保〞目标困难加剧,镇村组织正常运转难以支撑;三是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开放意识有待加强;四是镇域自然经济条件差距大,工作进展不平衡;五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热点、难点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六是就干部队伍而言,依然有局部干部存在思想不够解放,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缺乏危机意识、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抓落实不力;解决复杂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不强等问题。
三、措施和建议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镇域经济开展根底要坚持以大农业的思维谋划农业,以工业化的手段改造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一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坚持以开展现代农业为方向,按照“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绿色化〞的要求,突出开展苗木花卉、蚕桑、中药材、生猪、蔬菜五大主导产业,高度重视粮油生产,加快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校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推进以林场、山口等四个村的苗木花卉产业基地、以后营、青史两个村的千亩蚕桑产业基地、以瓮池、王营六个村的中药材基地和以中营、马家嘴等五个村的粮油蔬菜基地建设二要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把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开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认真落实优惠政策,落实包联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壮大朵彩农业,圣水养殖等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