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试论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校(站、点):福州电大 学 生 姓 名: 赵丽丽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试论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写作提纲绪论: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严重的失业会极大地限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容易引起社会的震荡。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失业问题,是正确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正确制定就业政策的出发点。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失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城镇的全部失业率即真实失业率问题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进行统计研究。因此,这里我一闽
2、侯县为例,分析一下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本论:一、研究我国失业率水平的重要性二、闽侯城镇人口现状(一)城镇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二)家庭户规模缩减(三)城镇人口趋向老龄化(四)城镇人口集中分布在市区、县城三、城镇劳动力状况(一)城镇劳动力资源集中于中青年(二)城镇劳动力资源男性多于女性(三)城镇人口就业特征(四)就业城镇人口区域分布发生变化(五)城镇就业人口年龄上升四、城镇人口充分就业已成为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瓶颈(一)产业结构是影响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原因(二)劳动力供需结构不适应是现实因素五、实现城市人口充分就业的思路和对策(一)加快产业调整,为充分就业提供空间优势(二)推进城乡
3、一体化管理,为充分就业提供公平平台(三)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制度,为充分就业提供社会保障结论:试论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闽侯城市是由闽侯根雕产业的发展,带来人口的聚集,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闽侯经济稳定发展,城市建成区的扩展,城镇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由于人口比例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引起了部分居民失业现象。【关键词】失业率 人口现状 劳动力状况 就业状况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严重的失业会极大地限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容易引起社会的震荡。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失业问题,是正确制定国家经
4、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正确制定就业政策的出发点。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失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城镇的全部失业率即真实失业率问题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风险进行统计研究。因此,这里我一闽侯县为例,分析一下闽侯县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研究我国失业率水平的重要性从我国的情况看:在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全面推进改革、迅速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在面对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特大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发布的失业率口径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不论是用于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失业情况全局,还是用于把握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对象都存在着相当
5、大的缺陷。国家统计局从2005年11月开始进行“调查失业率”的抽样统计,但至今还未正式向社会公布调查失业率的相关数据。 失业率统计数据的准确程度,关系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综合经济水平的评价,关系到国家社会保障部门有关政策的制定,关系到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变化。失业率统计结果的敏感性提示我们,提高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对失业率统计给以足够的重视,尽量把失业统计做好、做细,同时密切注意西方失业统计理论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统计手段,建立起科学的失业统计方法,及时、准确地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失业统计数据。二、闽侯城镇人口现状闽侯城市是由闽侯根雕产业发展,带来人口的聚集,逐步发展起来的。
6、特别 是近年以来,随着闽侯经济稳定发展,城市建成区的扩展,城镇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一)城镇人口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市136.8万人的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为82.12万人(常住城镇人口)。较2000年增加24.07万人,年均增长3.5%。与闽侯总人口年均增长0.73%相比,加快了2.77个百分点,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45.59%,提高到60.01%,上升了4.4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迁移变化及城乡地域划分变动带来的。(二) 家庭户规模缩减由于实行三十多年计划生育及近十年居住环境的大幅度改善等因素影响,家庭户均人口规模明显呈缩减趋势。2
7、010年“六普”结果显示,全市常住城镇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6.09万户,家庭户城镇人口为77.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城镇人口为2.97人,比2000年“五普”的3.21人减少0.24人。(三) 城镇人口趋向老龄化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全市常住城镇人口中,014岁城镇人口124784人,占15.2;1564岁城镇人口为637907人,占77.7;65岁及以上的城镇人口58518人,占7.1。同“五普”相比,014岁城镇人口的比重下降4.0个百分点,1564岁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
8、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以及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城镇人口年龄结构正逐步向老龄化过渡。(四)城镇人口集中分布在市区、县城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2010年闽侯城镇人口达到8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0.01%。其中,市区(城矿郊)63.36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比重为75.9%;上街10.4万人,占12.7%,其中:青口为7.63万人,与2000年相比,闽侯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11.1%。三、城镇劳动力状况我国规定劳动力资源包括男性1659周岁、女性1654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2010年闽侯城镇人口中劳动适龄城镇人口69.64万人,占全市总城镇人口比重达84.8%,比2000年 (80
9、.8%)上升了4.0个百分点。劳动适龄城镇人口的增加,为闽侯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为突出。(一)城镇劳动力资源集中于中青年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从全部劳动力城镇人口年龄的分组资料来看,25岁到49岁年龄组城镇人口38.24万人,占劳动适龄城镇人口数的54.9%,这些人群构成了目前劳动城镇人口的主体。其中比重最高的是35-39岁年龄组,占劳动适龄城镇人口总数的13.5%。(二)城镇劳动力资源男性多于女性2010年在劳动力资源中城镇劳动适龄人口按性别分,男性3596万人,占劳动适龄城镇人口总数的51.6%,女性城镇人口为3368万人,占劳动适龄城镇人口总
10、数的48.4%,男女性别比为106.8(以女性100),比2000年时降低了4.3个百分点,十年来闽侯男女性别比变化呈逐步下降趋势。(三)城镇人口就业特征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相互推进,闽侯城镇人口就业水平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1.性别就业差别较大 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就业城镇就业人口比为53.0%,其中:男性为67.5%,女性为38.0%。城镇人口失业率为6.9%,其中:男性为5.5%,女性为8.5%。2.城镇就业人口主体由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城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增长来看:2010年,第一产业比2000年增长
11、60.1%;第二产业增长7.6%;第三产业增长59.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8:53.0:44.2,转变为2010年的3.4:43.3:53.3。第一产业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9.1个百分点。3.城镇就业人口年龄上升2010年“六普”结果显示,闽侯县就业城镇人口的年龄结构老化。与2000年相比,就业城镇人口的25-29岁年龄组和30-34岁年龄组所占比重分别降低了7.0和5.5个百分点;而 40-44岁年龄组和50-54岁年龄组,分别提高5.5和4.0个百分点。四、城镇人口充分就业已成为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瓶颈(一)产业结构是影响实现充分
12、就业的根本原因闽侯县是我省乃至我国主要的根雕生产基地,生产方式以粗放的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十五末,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产比重为1.8:57.6:40.5;截至2010年底,这一比重变为1.5:59.5:39,而2011年,这一比值为1.6:59.4:39。产业结构上并未出现太大调整,尤其是依托根雕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现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吸纳就业人员偏少,对经济增长贡献偏低。这种现状对我市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市构建“百万新城”的目标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1、在劳动力选择上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全市城市就业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94.9:100,城
13、市人口女性劳动者就业率低,女性就业人口偏少。尤其是作为闽侯经济主体的根雕产业,女性劳动者适应岗位少,流动性差。女性能够适应的就业面狭窄,就业机会少,使得家庭收入受限,就业人员负担系数加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2、二产行业的严重畸形,制约了对劳动者的占有。首先,在以资源开采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基层劳动力素质需求大大低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的就业,从而影响城市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其二,以根雕生产为依托的开采产业,生产技术从国际上讲也趋于成熟,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占有率逐步降低,制约了就业空间,限制城市发展。其三,“城市专业化和多样性、人力资本形
14、成和积累、形成知识和信息交流网络以及提高交流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城市成为创新的集中地”第二产业行业的严重畸形影响了技术创新的产生集中和扩散,使得闽侯难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集中地,逐步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3、过度对资源依赖的单一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外来人口迁入,给创造百万新城的目标带来潜在困难因素。随着区划内资源的枯竭,根雕产业的生产中心正逐步向外扩散,将大大减少闽侯人口的迁入。因为“人们期望迁往有更多、更好机遇的地方,那里收入不一定高,但迁移者相信,长期来看他们的个人技能可获得更大的回报”。所以,要早日实现闽侯发展的宏伟构想,需进一步加快经济产业的调整,加快建设以能源为基础,以制造业为主
15、体,以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水平,广泛吸纳外来人口,以提升闽侯城市化水平。(二)劳动力供需结构不适应是现实因素从闽侯县劳动力供给上看:1、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闽侯高中等学校毕业生总人数从2000年的0.87万人飙升至2010年1.9万人,增长1.18倍。2、城镇建设的扩展、偏远村的搬迁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低端劳动力急剧增加。从闽侯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来看:1、由于长久以来较为僵化的产业结构,导致我市工业企业除根雕行业以外的技术型人才需求一直未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几乎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2、作为吸纳劳动力较多的制造业、服务业,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优势,产业规模较小,对劳动力的需求弱。如:闽侯商品零售额有三分之二是由规模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的。从上述情况看,闽侯劳动力在供需结构上存在较大的矛盾:一方面,劳动者找不到对口适应性的工作,难于发挥劳动者的能力,影响到劳动者收入水平,从而限制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对劳动力结构性需求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快速的高质量增长,进而制约闽侯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