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研究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课题研究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课题研究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欢迎大家来 指导教育科研工作,按照会议的安排,让我来谈谈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情况,我要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现状、困惑、体会与建议第一部分 现状回顾“xx”教科研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繁荣发展教育科学,服务是方向。二是重视和加强教科研工作,领导是关键。三是形成群众性教科研局面,普及是基础。四是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实践是根本。五是落实教科研先导地位,机制是保障。XX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我们的课题研究却经历了从大到小、从虚到实、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从高堂到厨房,从仰望星空到踊跃参与、从上面讨要课题到自己确定研究方向的
2、痛苦转变第二部分 困惑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转变?我在基层学校三个学段都工作过多年,从事专职的教学研究多年,也是教育科研的一位老兵,工作中我经常在思索这些问题:思考之一,教研与科研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研究角度不同,为什么从科研角度对待教学,课堂研究的假大空充斥着一线教科研,并造成“表明繁荣”?教师为什么对假大空科研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不正常现象深恶痛绝呢?我们的教育科研已成为裱糊在墙上的那幅画,越来越中看不中用了,是导向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思考之二,目前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基本上是如下两类:一是“大课题”,一是“无主题”。“无主题”的科研,严格意义上不算什么科研,没有预设,没有方向,走到哪里是哪里。这
3、样的研究很难有深度,也很难实现自我的超越,是散漫的,是无中心的,是边缘化的。如果有人问他“你在研究些什么”,他是讲不出来的。虽然有很多老师参与了各级各类培训和校本研修活动,但我们见到的镜头常常是:教师们争论思辩滔滔不绝,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里,却依旧我行我素、言行不一。思考之三,虽然学校支持教师进行常规的学校课题研究,但是由于研究在操作上过于追求科学性,程序复杂,由此对教师个体而言,还存在很大难度。教师已经被烦琐的科研吓怕了,一听科研应害怕,一听课题就反感,是不是因为我们教育科研管理弄得是有点过于复杂了,形式主义的东西是过多了些呢?思考之四,如何让日常的研究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有用!可做!易
4、成功!”变成是适合大部分教师参与的研究?如何回归学校教育科研的“实用主义”功能?让老师觉得科研可亲可做可敬可用?如何引导基层学校抬头看天,同时也更应低头看路?哪些研究切口小 、方向明 、周期短 、投入小 、收效高呢?我相信,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搬开阻拦我们的“路障”,在诸多问题中“清理”出路子来,才是当下最急迫的,一个没有学会行走的人,怎么学会奔跑,进而学会飞翔?一所学校连最基本的基础问题都解决不了,又何以解决大课题呢?学校在操作层面比我们想的更远,不知道XX二中校长去年的校长论坛上发言,二类学校考出的清华大学学生就得益教育科研,XX二中的转变就是我县科研思路的转变的缩影,此篇文章发表在
5、今日湖北XX年第2期。从小课题出发,正是我们务实的体现。解决了小问题,正是为了清理那些令人讨厌的隐藏在华丽袍子里的“虱子”。山不在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的“支点”,水不在深,小课题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闸口镇的一棵树、一个人、一幢楼的研究,都是“小处入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能做,能做好,做好了用途显而易见也喜闻乐见。一个学校带动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带动周边乡镇,闸口镇、杨厂镇、孟家溪镇、章庄铺镇,一批乡镇异军突起;二中、车胤中学、斑竹当中学、夹竹园中学、孱陵小学等校亮点纷呈。正所谓找到了支点,便撬动了区域乃至全县的教学研究。第三部分、体会与建议我们教科所所对基层学校的支持:一是积极给
6、与专业支持,特别是选题论证与成果论证;二是鼓励学校直面教学,鼓励教师做扎根教学实践的研究;三是积极营造“研究文化”,让教师乐于研究。今天是个现场会,是诊断会,也是个诸葛亮会,对于小课题,大家更关心操作层面如何做的问题,现在结合我们平时的工作谈几点建议第一,关于选题的建议:我个人的理解:1、关注小课题的选题小课题研究从问题起步;建议老师们进行这样的思考: 我的教学困惑,我的教学问题究竟是什么?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2、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围绕“问题”的过程:3、开展小课题研究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历程: 没有问题产生问题提出很多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形成小课题组织实施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
7、题我们的经验:1、特殊案例 (例如:闸口小学一个人一棵树的研究,诸如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2、突发事件 (例如:闸口小学思品教学五、六年级学生消极发言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3、两难情景(例如:闸口小学解决农村小学生学英语“开口难”问题方法研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需要的代价个案研究)4、学生实践 (例如:杨厂小学“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尝试读写结合点的训练”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5、争议话题 (诸如闸口小学乡镇小学数学课堂中后30%学生的成因研究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 杨厂小学“小学美术课堂有效的十分钟教学研究”)6、创新实例 ( 闸口小学寄宿制
8、寝室文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与作用研究 如有个学校一直在做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情境设置模式之研究。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但是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这个问题看似不是小课题,但当笔者把它们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时,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了)7、逆向思维 (例如:闸口小学关于开展小学体育节活动的实践研究校园张贴画到学生的学生影响的小课题)8、颠覆常规 (例如:以改革作业为例,是否可以通过学生相互批改、口头批改、当面
9、批改、分层作业、不同要求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验作业等进行尝试,并作为一个课题提出,杨厂小学“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对话教学策略的研究”)第二,关于过程的建议:我们常用的基本程序:主题选择资料综述案例博证理论提升。我们学校常用的小课题研究方式有两种,个体研究和群体协作研究两种方式,其中教师小课题的群体协作研究模式是我们大力提倡的。我们向大家推荐“多人同课小课题研究”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师小课题群体协作的研究模式之一,即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课例研究为平台多人同课: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基本单位组合成研究小组,选取大家均感兴趣的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轮流上课和研讨。通过不断上课和研讨,逐步形成课例成果
10、。在多人同课研修中,每个教师针对上课实践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即小课题)进行分析诊断,并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预设。通过不断的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课题成果。例如:某校数学四年级研修协作组情况课例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成 员研究的小课题名称a生成问题的处理b数学与生活的联系c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化d课堂练习题的设计e线段、射线和直线如何引出关于课堂的小课题研究模式,实践证明,效果很突出。第三,关于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的建议: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根据我的理解,小课题研究无非就是在一个阶段内,集中思考、关注一个问题。小课题研究最经济的载体就是教育
11、博客,弄叙事式建议一个课题建一个微博,让别人看,让别人评点你,让别人来开阔你的思路。教育博客记载的我的实践,我的阅读,我的思考,就会着重于这个主题,而实践中的收获、思考中产生新的想法,就是我的“研究成果”,这就么简单。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
12、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第四,关于研究结果的认定办法的建议:老师们做了,就要给老师们结论,不能因为小就不重形式,不能因为小就不重研究的质量,市一级的成果如何认定,这个问题留给兰所长回答。我们教科所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会议鉴定或通讯鉴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微型课题必须采取会议鉴定的方式,且鉴定会议期间必须开设1-2节反映或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公开课,其它课题可采用通讯鉴定的方式。2.会议鉴定的主要程序如下:(1) 由课题主持人邀请1-2位相同学科或专业背景的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成果鉴定。小学、幼儿园的微型课题的鉴定专家需具有小学高级或幼儿园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中学微型课题的鉴定专家需具有中学高级教师
13、及以上职称。(2)课题主持人于鉴定会议前15天内将XX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成果鉴定意见表以及课题研究成果的相关送审材料寄交至鉴定专家手中。请专家于鉴定会议前完成成果鉴定工作。(3)召开鉴定会,主要程序一般为:课题主持人作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体会;课题组成员开设1-2节体现或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公开课;听课教师围绕研究课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课议课鉴定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并宣读鉴定意见。课题依托(挂靠)单位的领导、课题主管部门、参加结题鉴定会的有关领导及人员自由发言。通讯结题的材料装订要求:(1)一份3000字以内的结题报告,重点要突出研究成果;(2)一份真实完整的课题实施方案与过程记录;(3)一份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课(或主题教育活动)实录,并附上不少于800字的教育教学反思,反思内容要侧重于课题实施的环节、策略等;(4)一篇与课题相关、3000字以内的研究文章 ,体裁不限,如研究报告、研究论文,体裁不限,如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经验总结、教育案例、评课札记、教学日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等,但教学案设计除外;(5)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以来个人专业成长方面的佐证材料,如文章发表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