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传统的高
2、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新高考改革意见中,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很新颖,同时受到各界人士关注与思考,但是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极大地挑战。二、新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学校面对的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不仅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而
3、且对高校也有了要求。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1.中学面对的新挑战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以前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走班制的开设将会面对挑战,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由于课程组合增加,选修制和走班教学成为了新常态。课程组合的增加,学校基础设施,场地分配和排课难度增大,对学生管理难度上升。如有安排不当将会造成学校秩序一片混乱。2.大学面对的新挑战大学设置专业的时候,在中学大学教育衔接方面将会面对更多挑战。大学需要提前做好面对学生需求变化的准备。(二)教师面对的新挑战新高考方案提出,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一是需要一专多能,在专业
4、教学方面,要有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能力,如有学生选择这门课程少的情况下,不至于无课可上。二是要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育人,实行选班制,班主任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模式下,相当于研究生一样进行导师挑选,实行导师制。育人方面的重担放在了任课教师身上。三是教师将要面对准入和退出。有些学校某课教师多余,有些学校教师短缺,教师要随时做好调配的准备。(三)中学生面对的新挑战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和自由度的扩大,以前不需要自由选择到现在自由选择,对选择意识比较单薄,一时还是挺迷茫的。学生在学好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同时,需要选科、选课、选分、选教师。首先要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领域,感兴趣的科目,其次要做好生涯规划
5、,最后要结合高校录取选出自己的小三科,在学校组合选课走班中做到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己。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即将要面对的。(四)家长面对的新挑战面对高考带来的严峻形势,家长也需要提升自己,首先要了解最新高考资讯。其次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一些优点,感兴趣的事物,擅长的科目,在孩子需要自由选择的时候适当的点拨。三、面对新高考挑战的一些应对措施新高考带来的三大转变:从选拔到选择的转变;从课堂到课程的转变;从成绩到成长的转变。这些转变都是新高考改革的创新点。面对这些转变,我们应将它落实到实处,应及时作出应对措施:1.选择参照对象,加速适应与转型首先应关注沪浙两地改革进程,寻找出适合
6、自身学校的参照对象,加速学校的适应与转型。了解走班制的实施困难,掌握分班依据与原则。做到“最少人走班,最近原则走班”,可以探索利用网络进行选课,排课,信息的发布,综合评价管理,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进行一些选修课网上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人力,物力,高效运作管理其次要实施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宣传与解读工作,让广大的关注者更好的进行了解,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的科目,职业及人生道路。最后高校要做好中学大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很好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和大学依据新高考改革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2.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新高考方案很好地理解,按着新高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首先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并对该学科具有学习特长和自我效能感很强的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兴趣和需要,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很好认清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总之,我们依据应该根据自己的省情、生情,所在学校的校情,极力的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新高考改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