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2、6选官制度34监察和谏议制度5一、选择题1.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 D.军机处解析:B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活动规范”,“三公九卿制”主要规定了官吏的职责范围,不是“活动规范”,内阁制和军机处并无明确的“活动规范”,因此,A、C、D三项都是错误的隋唐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职责明确,相互牵制,符合题意,B项正确2.“□□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行省解析:A 由材料信息“宰相之府”可排除D项,由“临百司、统万机”“其事权不可不专”可知该机构权力很大,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应为元朝时所设的中书省3.(2017·山东济宁期中)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 D.中央政府机构的变化解析:C 唐宋实行科举制,选官制度并无变化,A项错误;宋代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较多,“重文”与时局和战的变迁无关,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宋朝知识分子受到国家的重视,宋朝为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以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项正确;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但与材料重文思想无关,D项错误4.(2017·陕西西安月考)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解析:A 科举制以考试为形式,以成绩为标准选拔官吏,从形式到标准都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特点,这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解析:B 御史大夫设立于秦朝,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A项不能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C、D两项设立均在秦朝以后,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能及其特点解析:第(1)问,考查知识点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得出三省的职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三省之间互相配合和牵制,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职能:中书省掌决策,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特点: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