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以湖北工业大学的留学生为例冯秀娟湖北工业大学266266摘要: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十分丰富,赋予了汉语丰 富的表现力,却也成为汉语国际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一大 难题笔者以湖北工业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统计 了他们在使用量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产生偏误的 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学习建议关键词:量词;偏误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一、 概述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 单位,具有计量、区别语义、表现色彩意义等功能,汉 语量词丰富,使用频率高,在汉语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汉语量词历史悠久,具体可分为三类一) 物量词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具体分为四类:度 量词口:一斤梨,一克钻;个体量词,如:一个人, 一本书;集体量词口:一群孩子,一套书;临时量词, 如:一脸泪,一肚子气二) 动量词动量词表示行为动作的次数具体分为专用动量词、 借用动量词和重复动词形三类:专用动量词,如:去一 趟,来一回;借用动量词,如:打一拳,踢一脚;重复 动词形成的量词,如:看一看,想一想三) 复合量词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 千米/小时,元/立方米二、 偏误类型笔者在湖北工业大学留学生语言进修班做了一年助 教,了汉语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班级的 留学生48人,其中超过 40人的母语是英语,期间收集 并统计了他们上课时以及课外作业中量词使用的语料, 经整理如表1 :留学生常见的偏误类型有:(一) 量词“个”的泛化很多留学生什么时候都使用“个” ,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因为“个”的使用相对广泛,也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 量词,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所有名词都可以和“个”搭配。
二) 量词误用当两个量词的使用范围相近,留学生就很容易出现 偏误,如:“根”与“条”相近,都用来形容细长的物 体,留学生容易将“一根棍子”的量词误用为“条” 在遇到同音异形量词时,也特别容易出现偏误,如“颗” 与“棵”、“副”与“幅”等三) 量词误加留学生们依据已经学过的量词知识,就以为所有的 名词都应该加上量词,如:一个年;一个周等等,这种 偏误容易出现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之中四) 量词漏用表1偏误类型“个"的泛 用误用误加漏用偏误例句一个照片; 一个高山; 一个文章; 一个椅子一坐寺庙; 一跟烟; 一只牛; 一副画; 一棵心一个年; 一个周; 一个天一猪;两房间; 一老师; 一军队; 三国家, 一书偏误人数42154640当遇到较难或者没把握的量词时,很多留学生采用 一种回避的策略,比如课后练习中该填的地方根本不填, 也有很多留学生的母语中没有量词,没有养成添加量词 的习惯三、 偏误原因(一) 母语负迁移很多学习者的母语中没有量词这个概念,在不熟悉 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 语背景的学习者容易出现相同性质的偏误如“一件裙 子”在英语中是“ a skirt"英语中计量牛、马、猪、羊等 牲畜都是直接数词加名词,而汉语中每个动物都有不同 的专属量词。
二) 目的语负迁移留学生把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 办法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上造成的偏误, “个”的泛用、误用和误加大都是因为学习者母语知识负迁移如: 留学生经常说“一个年”,主要是在学习了 “一个小时” ,“一个月”等时间量词后不当类推造成的偏误三) 学习者目的语知识不足在学习了两个读音相同或字形相似的字之后,学生 容易混淆两者,就导致了使用的偏误,比如:一座山, 留学生误用为“坐”同时漏用也大都是因为学生不确定 该使用哪个量词,练习题上就直接不写,采取回避策略四) 教学法单一和教师资源不足现行的量词教学法单一,对于量词和名词或动词搭 配结构更多地只是机械记忆,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 感到无从下手更多的教师也只是教量词的语法功能是 作为一种固定搭配,没有解释给学生语用意义,要求学 生死记硬背来完成量词的学习还有很多的教师不了解 学生们的成长文化,无法高效地对学生学习量词提供针 对性四、 教学策略针对留学生存在的偏误,根据梳理总结出的偏误成因, 笔者针对教师、学生和教学法提出了以下的学习建议:(一)注重循序渐进1.初级阶段教学下转(第268页)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