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22675009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杜琦).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重点省份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一、基本情况(一)申报情况。2018年8月30日,接到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的申报通知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齐心合力、全力支持。省委蒋超良书记专门提出明确要求,王晓东省长亲自带队赴自然资源部与陆昊部长当面沟通,时任童道驰副省长亲自担任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猛厅长亲自担任申报工作办公室主任,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逐字逐句修改汇报材料和视频短片、逐页审定汇报PPT,并亲赴北京参加评审,全程站立脱稿面向专家组进行陈述。省财政厅、省地质局主要负责同志全力给予支持。三个厅局的分管负责同志会商研究十余次,与工作专班同加班、同研究、同推进,从严要求,将编制

2、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和厅局领导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挂帅,带动全省三个系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9月26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召开中央财政支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重点省份(以下简称“重点省份”)竞争性选拔评审会,在参与竞争的9个省份观察员全程监督下,经专家组客观、公正综合评审,我省获得90.9分的优异成绩,在9个省份中名列第二,经过公示,我省成功入围重点省份。申报总投资80.94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40.2亿元。去年成功申报重点省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积累,得益于各方专家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工

3、作专班的敬业奉献,得益于三个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配合。也为今后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借鉴。主要启示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心系群众是核心,全面总结是基础,精益求精是根本,沟通协调是支撑,强化组织是保障。(二)工作进展。目前,2018年度项目及资金已经分解下达,各地均已编制提交了年度实施方案,全省实施方案也已完成汇总。2018年共部署六大工程18类29项重点任务,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工程与搬迁避让、能力建设、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专项工程。共安排项目资金6.39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亿元、省级补助资金2.39亿元(含三峡后规专项资金8000万元)。二、怎么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4、)(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两坚持三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总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技术支撑水平,促进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减少地质灾害危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

5、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坚持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一盘棋,针对不同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聚焦长江经济带和“美丽湖北”建设需求,以重大战略规划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为重点,统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聚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自救互救和临灾避让能力,有效化解和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4. 基础先行,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应用,扎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巡排查,不断完善“

6、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基础调查常态化、动态监测智能化、预警预报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化。5.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落实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依法依规推进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不断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合力。三、建什么?(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立足“群专结合”,深化“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立体谋划、系统实施、全程管理,到2022年,形成基础扎实、预警及时、治理有效、信息畅通、支撑有力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格局,更好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

7、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新路径、提供样板、再作贡献。即:1建立精细化调查评价体系,夯实全地域的防治基础。2建立专业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过程的风险管控。3建立科学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全方位的生命生活生态保障。4建立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全手段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二)具体目标。1实现山区丘陵县及重要集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全覆盖。2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重点区域监测预警全覆盖,力争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群死群伤。3实现重大工程、居民聚集区及重大隐患点综合治理全覆盖,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4实现技术支撑及防灾减灾信息化全覆盖。(三)工作任务。部署7大工程21类40项重点任

8、务,七大工程具体为:1实施调查评价工程。以“查隐患、控风险、强应用”为工作重点,强化汛前、汛中、汛后隐患排查和全面核查;对山区丘陵县、地面塌陷集中县开展地灾风险调查评价;重点县城、重点集镇开展地灾调勘查,高易发区三、四级流域和密集线性工程提升详查精度,重点旅游景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纳入地灾详细调查。2实施监测预警工程。以“重预警、强手段、广覆盖”为工作重点,开展全省地灾气象风险预警,及时发布趋势预测通报和预警信息;开展重大地灾隐患区遥感监测预警和重大隐患点专业监测预警,部署一、二、三级点;“群专结合”监测预警覆盖全省所有隐患点。3实施治理与搬迁避让工程。以“除隐患、安民心、保生态”为工作重点

9、,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开展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4实施能力建设工程。以“建中心、强支撑、抓试点、重科技、广宣传”为工作重点,建设省、市、县级防治及技术支撑机构,专业队伍汛期驻守。开展 “五化”建设试点,开展科研和技术标准制定,建立科普基地,宣传培训受威胁群众和专业技术人员。5实施信息化工程。以打造“全、新、通、用”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系统为重点,建立地质灾害全信息“一张图”,健全地灾隐患动态数据库,融合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公众服务及综合体系监管等应用平台,确保数据共享。6实施三峡库区斜坡劣化带防治专项工程。开展库区斜坡劣化带地质灾害调勘查,科学评估重大隐患稳定性及涌浪危害,有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7实

10、施丹江口库区地灾防治专项工程。(目前已纳入三峡后续规划和丹江口库区规划的项目将按照规划继续做好实施工作,不纳入重点省份建设项目。)四、怎么建?(具体要求)(一)时间。实施期为5年(2018-2022年),总体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快速提升期(2018年、2019年)、重点实施期(2020年、2021年)、体系完善期(2022年)。其中:快速提升期全面启动7大工程,完成搬迁避让工作;重点实施期全面完成监测预警建设工作,基本完成调查评价、能力建设等工作,持续开展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期完成后续各项工作,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二)组织。1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上下联动”

11、的责任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相关部门职能责任。2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各方共建责任,地方政府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主体,自然资源、财政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建设工作推进,发改、住建、交通、水利、教育、民政、旅游、气象等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到位。(三)机制。1完善统筹协调机制。由省厅和省财政厅牵头,加强规划设计,科学制定全省年度实施方案,统筹实施基础调查、专业监测预警、重大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及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体系建设。协调、指导和督促县级地方政府组织各项目实施。2完善研究论证机制。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技术优势,加强实施项目研究论证,科学合理推动综合体系建设实施。3完善项目管理

12、机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资金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网格管理等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质量检验与责任追究制等“五制”。健全项目质量体系,落实项目建设质量主体责任。目前,经过反复修改和征求意见,已经编印“项目申报指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了顶层设计。省厅已委托省地质环境总站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4建立评估调度机制。实时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按季度通报,及时进行评估调度。根据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对综合体系建设的检查评估意见,及时整改落实。5建立项目监管机制,制定综合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使

13、用专项管理办法,落实资金绩效评价制、进度拨款制、项目决算制、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制,严把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关口。不定期开展质量、安全、进度检查督办,确保项目实施效益。(四)责任。1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建设项目实施的检查监督体系。2将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3加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确保项目实施效益。目前 “资金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经印发,今后项目实施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项目和资金安排的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一方面必须整改到位,另一方面将在全系统进行通报。4制定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审计、监察部门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管,严控安全、质量和廉政风险。上述内容是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有关专家和领导还将围绕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分别讲解项目、资金、绩效和申报指南,建议大家结合实际各地实际,全力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完成年度任务,实现总体目标。同志们,我省综合防治体系重点省份建设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机遇,是一份信任、更是一项重任。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珍惜这次机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辱使命,提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再创湖北经验、贡献湖北力量。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商品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