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2259005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问题为核心 以探究为精髓 在实践中发展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为了配合实施新课程改革,我县于年确立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教改实验,迄今已近5年。此课题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8.6)作为县级立项课题,在市级课改基地校城关小学三至六年级12个实验班试点。以探讨“问题探究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为主要目标进行研究实验。年9月被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建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确认为福建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问题解决”的子课题之一。第二阶段(.9.10)这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实验方案,在全县扩大试点

2、,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构建“问题探究发展”教学基本模式和评价体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总课题“问题探究发展”分解演化为“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的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等子课题开展研究。经过各课题实验片区几年来的实验,现已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造就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一、课题的提出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发展型的社会,对于一个公民来说,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性”知识,更需要带有方法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生产性”知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如何生存。但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多数采取注入式,满堂问、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存

4、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存在着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课堂上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没有提供给学生质疑机会,没有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学生根本没有问题意识,也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在解决问题时程序错乱,思维混乱;对解决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面对问题便会不自觉的出现畏难情绪、急燥情绪等,影响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

5、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时代呼唤数学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我县提出了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其核心是“问题”,精髓是“探究”,目标是“发展”。其意义在于通过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主动性,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开放的、活泼的、有创见的多边活动过程,使学生获得终生可持续发展。二、课题的界定“问题” 词典上对“问题”的解释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可见“问题”必须有一定的困难,没有任何困难的数学“问题”不成其为问题。因此此处的“问题”一是指教师创设数学情境,呈现

6、数学现象,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二是指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或遇到的新问题。它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问题情境。学生经过深入思考,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探究”探究是指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学习应当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形式的活动过程。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7、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三、课题的理论依据1、依据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解决”教学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而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良好的学习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思考,产生疑问从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架起桥梁。 2、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作

8、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数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推广的基本过程”从以上观点和要求出发,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模式的发现模式的形成模式的应用模式的发展”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符合上述观点和要求。3、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教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表现和确立,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因此

9、,我们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4、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应当确立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得到发展。5、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

10、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四、课题的研究目标“问题探究发展”学习方式的研究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充分质疑、探究、讨论、交流,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积极能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促进主体性发展的目的。其研究目标为:(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开创民主平等的课堂;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从小敢问、能问、善问,开创学生满堂问、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课堂教学,构建“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2)探索“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3)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我县校本教研工作,让教师教学水平更高,科研能力更强,培养一批新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中青年数学教师,造就一支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在实验中,我们着重研究以下两部分内容:(一)理论研究

12、部分:1、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规律; 2、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3、探索“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方法; 4、构建“问题探究发展”评价体系。 (二)实践研究部分:1、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2、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3、小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与能力的研究;4、小学生探究方法的研究; 5、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6、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7、小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心理调适;8、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原则1、层次性原则。围绕“问题 探究 发展”的总课题,各校确立分课题,各教研组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构建一个系列课题。按照“课

13、题引路,实验为本,整体提高”的原则分层次、有目标地开展课题实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2、合作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3、实效性原则。要求课题研究规范科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均与实验课题相结合,实行“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研究小结”的反馈机制,突出过程性实验,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4、创造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积极探讨适合学生“问题探究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解决课题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5、全程性原则。实验伊始便树立加强全程管理的观念。

14、无论是过程、评估、总结,甚至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管理出效益”的科学论断。做到自始至终,以研究、实验为任务,以规范全程管理为要求,保证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六、课题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策略(一)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辅之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1行动研究法:让每个实验片区围绕一、两个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进行具体实施,在实施中进行观察和反思。以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15、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课题的基本框架,并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2案例研究法:选取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学片段、具体学生或某个实施环节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4文献研究法:利用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5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及时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研究方式。其研究的主要策略为:细分研究课题选定实验对象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课题指导反馈调整完善阶段总结评价。1、细分研究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进而召集课题指导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在争论中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基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