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225806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3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管理队伍、组织活动情况、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从中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为我国基层体育社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具有应用指导意义的决策参考。 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大概有下列几个方面:(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对体育与健康的观念迅速增强,体育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体育社团多种多样;但反映群众健身的体育社团的建设相对滞后;

2、相类似体育项目的体育社团布点太多;(2)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大部分还是各地级市的体育总会和体育局,人事任免权制度不完善;各社团常务工作人员缺乏,以兼职为主,无专职人员;(3)专职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渠道不畅通;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常务负责人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人比例较低;常务负责人中,很少有女同志出现;(4)办公场所、活动场馆以及现代化办公设备严重缺乏;(5)经费来源正向多元化渠道转变;但因社会公信度不高,捐赠渠道不够广泛;开展有偿经营活动相当薄弱;审计和财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等等。针对以上的现状,提出了下面的对策:(1)对社团进行整合和结构调整;(2)争取社团编制,畅通人才渠道,同

3、时提高女性管理人员的比例;(3)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资源,为社团提供更多的活动场馆、办公场所及现代化办公设备;(4)致力于社团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5)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形成合理人才结构;(6)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7)增强社会公信度,畅通社会各界捐赠渠道;(8)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走自我发展道路;(9)吸纳更多的新会员,特别要大力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为团体会员单位,并完善会员交纳会费制度;(10)各单项协会要加强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11)加强财务管理,保障社团经费用于事业的发展;(12)把社团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关键词: 地级市 体育社团

4、现状 对策目录一 绪论111 问题的提出112 相关研究综述3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62.1 研究对象62.2 研究方法62.2.1 文献资料法62.2.2问卷调查法62.2.3 访谈法62.2.4 专家咨询法72.2.5 数理统计法7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83.1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83.1.1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83.1.2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管理人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113.1.3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143.1.4 地级市体育社团经费来源、使用情况以及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183.2 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研究223.2.1 逐步进行

5、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结构调整223.2.2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体育社团活动所需的场馆233.2.3 争取社团编制,畅通地级市体育社团人才渠道233.2.4 致力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工作的现代化243.2.5 提高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243.2.6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社团干部队伍243.2.7增强地级市体育社团的社会公信度,畅通社会各界的捐赠渠道253.2.8做大做强体育产业,解决组织活动经费紧缺问题,走社团自我发展道路253.2.9 完善会员缴纳会费制度263.2.10 加强财务管理,保障社团经费用于事业的发展263.2.11 将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

6、来26四 结论与建议284.1 结论284.2 建议29致谢32主要参考文献32一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体育社团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之一,实现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必须依靠体育社团,这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社团组织在社会领域中的迅速发展,社团研究正逐渐受到关注,但是,至今为止,理论界还没有对社团形成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国1998年国务院新颁发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把社团定义为“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和互益性。”1本论文以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作为研究对象,据

7、此,本论文所探讨的体育社团可界定为:经我国各地级市体育行政部门审批并经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核准登记成立,由地级市一级体育行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体育协会、学会、促进会、联谊会、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体育运动发展的历程,在长期形成的“举国体制”下,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原有的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使体育体制由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始终是当代中国体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兴办体育已成为现代体育的一个明显特征,而体育的社会化必须主要依靠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首先,从

8、社会大环境来看,体育社团将逐渐成为体育事业的主要载体,这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国家通过体育社会团体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以一种全新的非行政的连接方式将体育运动行政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重新整合起来,在弥补原有单一行政手段不足的同时,建立起新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强化社会管理;其次,从体育运动自身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体育运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逐步深入的必然需要。随着体育运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影响的逐步深入,将促进体育运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体育运动的扩大化必然带来体育运动组织管理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兴办和管理体育已经不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运动自身发展的需

9、要;第三,发展体育社团也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以往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体育事业一直主要由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体育社团均设在相应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内,与体育行政部门合为一体,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结果是形同虚设、有名无实。随着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原国家体委相继建立了多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将相应项目(项群)的体育社团划归到这些项目(项群)管理中心,协同管理体育事业。项目管理中心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对体育运动协会管理走向实体化作了有益的尝试。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绝大多数单项

10、协会对运动项目的管理仍然是名义上的,真正的管理权还是在各项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从而使这些管理中心仍带有鲜明的“官民”二重性。5 而这种二重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碰撞是显而易见的,它既限制了体育社团的发展,压抑了体育社团的管理功能,也成为阻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人为的屏障。同时,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的发展与全国性体育社团和省级体育社团相比,更显滞后,作为启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培养、输送体育苗子的基层单位,特别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成为了体育大国,但与体育强国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建设体育强国,地方性体育社团组织肩负着重要作用。因此,

11、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是我国体育社团发展的基础,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统领体育社团的改革,摸着石头过河,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地级市体育社团发展之路,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发展的前瞻性。本课题针对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在我国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重要地位,而又鲜见有关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研究的现实,期盼从地级市这个相对薄弱的研究环节切入,紧密联系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的现实情况,试图运用社会学和管理学理论来探讨我国地级市体育社团组织基本情况、管理队伍、组织管理活动和经费来源及使用的基本情况,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对我国地级市改革与发展提出咨询意见

12、,进而为促进地级市体育体制的改革,推动全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具有应用指导意义的决策参考。12 相关研究综述体育社团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纵观当今世界体育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些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体育社团组织已经成为他们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各种社会资源不是全部由政府垄断,而是大部分被分解到社会的各个利益群体2。要使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满足各个利益群体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必须有一种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来适应这种需要,而社会团体则是最佳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从收集的文献资料来分析,目前我国学者对体育社团的研究

13、,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是有关体育社团的宏观研究;二是全国性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三是个别省市体育社团发展状况的研究;四是高校体育社团的兴起和作用。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以下八个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第一个方面,体育社团概念的研究。主要研究者是原北京体育大学卢元镇先生(现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顾渊彦先生。卢元镇先生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论述了构成体育社团要具备的六个条件:即一定数量且较为固定的成员、特定的社会目标、明确的行为规范、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一定的物资设备和适宜的外部环境等。7顾渊彦先生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认为体育社团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

14、的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情感的人们的集合。并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一、体育社团成员至少2人;二、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感兴趣的运动内容或目标;三、具有稳定、持续的相互作用;四、具有相互认同的成员;五、成员经常参加团体的统一活动;六、团体内存在行为规范并自觉接受规范的制约;七、体育团体成员间具有一种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统一行动的同伴意识。8第二个方面,体育社团分类研究。卢元镇先生在论中国体育社团一文中,从社团性质和构成主体的角度把体育社团分为五类。既竞技运动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和体育娱乐享受型社团。5宛丽女士在体育社团的合法性及分类对策一文中,从社团的合法性角度将社团分

15、为四类。即社会合法性的体育社团、行政合法性的体育社团、政治合法性的体育社团和法律合法性的体育社团。9 顾渊彦先生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从两种角度对体育社团进行了分类,一是根据社团性质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二是从体育社团从事体育活动的性质出发,分为群众体育团体、学校体育团体和竞技体育团体三种类型。8第三个方面,体育社团的性质和功能研究。卢元镇先生认为体育社团应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其功能:代表群众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顾渊彦先生认为体育社团有两类功能:一是把社团作为一个整体维护下去的作用(维系功能),二是把整个团体引向解决某一主题的作用(主题达成功能)8。郭成岗等在中国足球协会性质的界定刍议一文中,从法律与实践的角度对中国足球协会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足球协会作为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从事着经营活动,如足球职业联赛等各种商业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同时中国足球协会经体育法授权,也拥有全面管理全国足球发展的行政职能。因此,中国足球协会的身份具有双层性质,这种性质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