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 副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 生活实践 有机结合 社会的道德和个人的品德,都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即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上天神喻的,又不是人们凭空臆想、生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本课程的生活性,怎样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态度、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爱默生说过,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释。我认为教师应当充分
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知识储备,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实际,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建构,获取切实可感的生活内涵,受到道德教育。 结合平时任教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三方面实现课程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源于生活 课程为了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是一门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材的选材源于儿童生活事件,将思想品德、自然、生活、劳动、社会、历史等课程知识融为一体,教材的主角是儿童,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儿童的文化。课堂教学中实现与教材平等对话的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学习,道德学习的过程必然内在于社会生活学习之中
3、。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依托教材、结合生活实践经验,通过获取教材中生活的理性知识,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相印证,进一步加深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从而进一步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不和烟酒交朋友”一课时,由于教材中描述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每个学生都耳闻目睹过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再结合课前调查的一些资料,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发言十分踊跃,气氛异常热烈。无须教师多加言词说教,学生对烟酒的危害了然于胸,自觉抵制烟酒的情感油然而生,劝诫行动也有所体现。有一个姓薛的女生,把教材中的相关内
4、容和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集中整理好,交给她有10余年烟龄的爸爸看,并积极帮助爸爸戒烟,且获得成功。此故事的习作还被关心下一代周报刊登。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现实生活以“情境活动”的形式在课堂重现,而且让学生不断在学习活动中丰富积淀,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回归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旨在促进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学习课程不仅应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而且应让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学习道德,形成既有共性品德又有独特个
5、性的意志品质。 学生品德的形成,不能依靠单纯地学习品德的概念,而应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即通过课堂模拟的“准生活”场景体验生活、内化为道德素养。如在教学感受村民选举一课时,我通过模拟选举村干部的“准生活”场景,让学生充分讨论:“为什么要村民直接民主选举村干部?”“我们选谁当村干部?”由于农村的孩子对民主直选村干部有一定了解,对现任村干部的能力、作风也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从他们在“小辩论”活动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看法和想法是多元化的。这些都源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对一些人和事的看法也就各不相同。在第三课时,我在班主任的支持下,结合填图册的要求,组织了民主选举班干部
6、活动。选举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中心论题是“我们选什么样的同学当班干部”。学生讨论热烈,有选成绩好的,有选号召力强的,有选人缘好的,也有选跟自己关系好的最后,学生都明白了: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选好班干部。这一活动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感悟,在活动中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成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舞台”,又成功地改选了班干部,使那些表现积极,乐于为老师、特别是乐于为学生服务的同学进入了班委会,班级建设得到了加强。 三、享受生活快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目
7、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学会民主地参与生活,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过一种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课堂教学就是要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生活实践的主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充分享受生活学习、道德学习的乐趣,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如在教学我的课余生活时,我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地采取“小辩论”、“小调查”、“小设计”、“讲故事”、“玩
8、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感悟,获得自己真实的感受。特别是“玩传统游戏”活动,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玩“拾布棋”、“改绷绷”、“推铁环”、“赶陀螺”、“弹弹子”等传统的游戏。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游戏兴趣,使学生体验游戏的不同特点,体验游戏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生活的变化,享受生活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春节和圣诞时,我并不急于进入教材,而是让学生交流“我的春节生活”,畅谈春节的风俗和春节前后的一些生活习俗,引导学生深情回味自己家乡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同时指出,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深深的春节情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学习情趣高涨,不仅学习了知识、深化了认识、加深了情感,还在学习中回味了生活,尽享了生活乐趣。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让课程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与学习活动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