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解三角形1、内角和定理:(1)三角形三角和为,任意两角和与第三个角总互补,任意两半角和与第三个角的半角总互余(2)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2、正弦定理:(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另外几个元素的过程。注意:已知两边一对角,求解三角形,若用正弦定理,则务必注意可能有两解3、余弦定理: 或 (求角)(注:常用余弦定理鉴定三角形的类型)4、三角形面积公式:5、解三角形应用(1)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2)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
2、平角叫方位角。(3)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度数的正切值叫做坡度。(4)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建模求解检验第二章 数列1数列的通项、数列的项数,递推公式与递推数列,数列的通项与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关系:(必要时请分类讨论)注意:;2等差数列中:(1)等差数列公差的取值与等差数列的单调性(2);(3)、也成等差数列(4)在等差数列中,若(5)仍成等差数列(6),。 (9)“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10)两数的等差中项惟一存在在遇到三数或四数成等差数列时,常考虑选用“中项关系”转化求解(11)判定数
3、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主要方法有: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图像法(也就是说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主要有这五种形式)3等比数列中:(1)等比数列的符号特征(全正或全负或一正一负),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2); (3)成等比数列、,成等比数列(4)成等比数列(5)特别:(7)“首大于1”的正值递减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大值是所有大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首小于1”的正值递增等比数列中,前项积的最小值是所有小于或等于1的项的积;(8)有限等比数列中,若总项数为偶数,则“偶数项和”“奇数项和”与“公比”的积;若总项数为奇数,则“奇数项和”“首项”加上“公比”与“偶数项和”积的和(
4、9)等比中项要么不存在,要么仅当实数同号时存在,且必有一对(10)判定是否是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法、和式法。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1)如果数列成等差数列,那么数列(总有意义)必成等比数列(2)如果数列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必成等差数列(3)如果数列既成等差又成等比,那么数列是非零常数数列;但反之不成立。(4)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5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三种形式),(2)分组求和法: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3)倒序相加法;(4)错位
5、相减法; (5)裂项相消法: , ,特别声明:L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分类讨论三、不等式1(1)求不等式的解集,务必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2)解分式不等式(移项通分,等价为分子分母相乘大于或小于0);(3)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一般是根据定义分类讨论、平方转化或换元转化);(4)解含参不等式常分类等价转化,必要时需分类讨论注意:按参数讨论,最后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2利用重要不等式 以及变式等求函数的最值时,务必注意a,b,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是积ab或和ab其中之一应是定值(一正二定三相等)3常用不等式:(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a、b、cR,(当且仅当时,取等号)4比较大小的方法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主要有:差比较法、商比较法、函数性质法、综合法、分析法5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同号或有;异号或有6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若不等式在区间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