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气胸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气胸应急预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时发生气胸应急预案针刺不当所致的气胸,在物理性损伤中,它的发生率占首位。气胸如损伤较重或处置不当,常常会引起严重后果。损伤原因一、穴位的原因:根据解剖学,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侧胸第九肋以上,前胸第七肋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均可因针刺不当而导致气胸。公开报道已发生过气胸的穴位有:天突、定喘、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膈关、膏肓、肩贞、幽门、神藏、神封、云门、中府、大包、缺盆、期门、颈臂、肩井、曲垣、魂门、辄筋等。 二、病理原因:肺脏处于病变状态,主要是在发生肺气肿时,肺脏体积增大,肺泡张力增高,不仅易于造成气胸,后果也往往严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涉及穴位增多:
2、肺气肿病人,肺脏过度膨胀,乃至肺下界下移,容积增加可达正常的两倍,横膈下降。此时,针刺胆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和上腹部之鸠尾、不容、承满等,亦可导致气胸。(二)、刺道变短:肺气肿病人,胸部肌肉萎缩,并形成桶状胸,致使刺道变短,即使按常规尺寸针刺,往往也会伤肺。(三)、裂口不易愈合:此类病人,肺泡内压力大,肺组织弹性差,一旦刺破不能马上愈合,裂口形成活瓣,呼气时裂口张开,吸气时裂口关闭,空气只能进入胸膜腔而无法排出,导致胸膜腔压力逐渐增高,患侧肺脏逐步压缩乃至完全萎陷。(四)、代偿功能差:肺部有病变者,因代偿功能差,可加重气胸的证候。据观察,由于原发病已形成肺心功能障碍者,往往在肺被压缩1020时
3、,即可发生生命危险。三、操作原因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针刺过深:凡在背部第十胸椎、侧胸在第九肋骨、前胸部在第七肋骨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包括肩井),如果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就有刺伤肺脏的可能。其次,未能掌握好进针方向也是是气胸的原因之一。胸背部的穴位一般以斜刺或平刺为宜。为了获得满意的针感和疗效,直剌多难以控制适当的深度。最后,进针时使用押手,肌肉层因受压变薄,刺道相应变短。另外,胸背部施用温针,也可能因针上加艾炷,熟练程度不够,只注意指端用力,而忽视这一动作也可带动针体刺向深部,造成气胸。(二)、针具过粗、手法过重:用粗针针刺胸部腧穴不当,可加重
4、气胸症状,导致广泛性皮下气肿和纵膈气肿。本来针剌深度恰当但因行针中大幅度提插捻转超过深度,同样能增加肺部损伤的机会,发生气胸。(三)、体位不当:在立位或其它不能持久的体位进针,易发生气胸。这是由于体位难以固定,刺入组织内的针体在肌肉的牵拉收缩下也随之活动,损伤及肺。(四)、针后加罐:如针刺已经伤肺,此时拔罐,常可迅速加重病情。四、不能因人而异:患者有胖瘦老幼之别,针刺时如不加区别,用同一深度,也是发生气胸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气胸,大多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后即可出现证候。亦有在针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发作。根据证状,气胸可分为轻、中、重三种。一、气胸的症状 (一)、轻度气胸: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有胸
5、闷气憋、刺激性咳嗽、活动时胸部有牵拉样痛。(二)、中度气胸:胸肋刺痛,胸部胀闷不舒,呼吸困难,持续剧烈的咳嗽,心悸不宁,不能平卧。尚有相应的肩背部、上肢沉痛及活动受限等。(三)、重度气胸:被针侧胸背部强烈刺痛,疼痛可向同侧的肩及手臂放射或向上腹部放射,并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四肢厥冷,烦燥出汗,神志昏迷等。如为血气胸,更有呼吸表浅,面容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危急症状。二、气胸的体征轻度气胸,体征不明显。中、重度气胸,呼吸速率加快,心率增加,可有鼻翼扇动。气管及心尖搏动均移向健侧,患侧肋间隙饱满、胸廓膨隆呼吸活动度及语颤减少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或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健侧呼吸音增强。端坐呼吸
6、,发绀。血气胸,在患侧积液处叩诊呈实音。体检可见患侧呈叩诊过度反响,肺泡呼吸音低或消失,胸壁有皮下积气,严重的有气管移位。胸透或拍片可见气胸和肺组织压缩象。有的患者在针刺当时无明显症状,数小时后才逐渐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X线检查,可证实肺萎陷和气胸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处理方法一、一般治疗 1、安静休息。 2、排气减压。凡是患者在针灸后短期内(12h)出现明显胸痛、呼吸困难、肺萎缩在20以上、胸膜腔内呈正压者(或在诊断性试穿时,针栓被气体自然顶出),经观察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均应立即排气。常用方法如下。1)穿刺排气:操作简便,尤其在病情紧急情况下,可立即排气,在病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使
7、用人工气胸器穿刺排气。2)闭式引流排气:多数针刺所致气胸,为单纯性闭合气胸,一般经穿刺排气后,伤口可很快愈合。但也有少数病人穿刺效果不好,如临床症状和X线证实以及胸腔测压表明,穿刺后一度好转后又加重者,则需要进一步作胸腔插管及引流等。二、据症治疗1、轻度气胸:患者无明显的气急、发绀针刺后只有伤侧轻度胸部不适,活动后气短,来诊时间已过24h以上,经X线诊断肺萎缩在1015以内者,而肺部无肺气肿等病变者,又没有防碍气胸自然吸收的原发病,一般卧床休息57天。据症酌给镇咳、止痛剂。为防感染,可考虑适当注射抗生素。一般气体多可自行吸收而愈,但需随时注意观察,以防症状突然加重。同时给予病人持续低低流量吸氧
8、或面罩高浓度吸氧。2、中度气胸:肺萎缩超过15但小于30,或伴有肺气肿等病症者,应即令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常规消毒后穿刺排气,用50ml消毒空注射器抽气;或用一般穿刺针头在针尾部缚一指套,消毒后,将针头刺入胸腔,然后在指套顶端剪一23mm大的小口,以排除气体。待病情稳定后转入外科继续治疗。3、重症气胸(包括血、液气胸):对胸片示肺被压缩40以上,且病人症状明显,尤其是高压性气胸,待症情稳定后,应马上转外科治疗。预防方法一、运用叩诊技术:不少针刺意外所致的气胸与肺部处于病理状态有关。因此,对首次对在胸背部施针之患者,应先以叩诊定出肺的下界。对经检查一
9、侧肺部有病变者,则测定其双侧肺下界移动度,并作出记号,再决定取穴和针刺深度。 二、掌握背胸部穴位针刺技巧:采用以下方法:在背腧穴外侧约1cm处进针,以与水平成65角进针,向脊椎方向深刺。直至针尖触及椎体,再略略退出,施行手法。胸部腧穴,可向肋缘斜刺至骨,微微退出后施行手法,如必须直刺,宜缓缓送针,只进35分,针感如不显,不可再深刺,宜在小幅度内提插探寻,提插幅度在12mm左右。如仍不明显,宜停针候气,35min后再用上法激发针感。三、选穴组方宜慎重考虑:初学者尽量少选肩、背、胸部穴位,可以夹脊穴代之,或远道取穴。如患者有肺气肿等病,应慎重取胸,背部腧穴。四、作好针前准备:应选择平直光洁之针具,
10、如针体弯曲,万一伤肺,易增大裂口。针具宜细,用2832号毫针。令患者取伏坐位或卧位,嘱其针后不要任意移动。押手宜轻,为避免事故,尽量少用押手。施用温针时,宜一手扶住针体,一手捻装艾炷,防止针体深移。杜绝隔衣进针。另外,一般不要针后加罐,如为肺气肿患者,更要禁止。五、留针期间注意观察。肩、胸、背部腧穴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下不可超过30min。在留针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观察,嘱咐病人不可任意改变体位。因为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保持固定的体位。而任意改变体位,可引起针体在穴位内移动,增加发生气胸的可能。六、重视针后观察:凡针胸背部腧穴的病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其在其它诊室休息1530min后再走,如此类病人于针后数小时乃至十数小时,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及气急等症状,而又无其它明显原因时,亦应怀疑有气胸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