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22461560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说课稿郑青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

2、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2、目标定位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

3、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3、活动重点和难点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4、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4、: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的特点,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1、谈话法 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2、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在教学中,让孩子比较高矮,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孩

5、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3、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第二次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

6、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1、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操作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2、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

7、进步。”在最后的环节我鼓励幼儿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并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3、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一开始的环节中教师出示纸条,让幼儿仔细观察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此后,观察法贯穿于整个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四、说活动过程 环节一:教师出示操作材料,

8、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

9、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环节三: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

10、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五、说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附:教案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

11、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活动准备:教学图片一张,各种操作材料若干活动过程: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神经内外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