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中期报告一、我们的思考引子: “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中学名单”经媒体公布后,在我省相关重点高中引起不小波澜,一直以知名高中多、生源质量高著称的山东省,竟然没有一个学校上榜。尽管北大的官方解释是首次只在全国少部分省份试点,但我省一些重点高中、省教育厅业内人士都有各自的看法。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在电话中则告诉记者,外界所说的山东考生综合素质高的说法,正在受到一些考验,对于山东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名牌院校重新思考和定位的问题。省教育厅一位熟悉此情况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有些惋惜地对记者表示,这件事从问题的实质上分析,应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2、,而且这种趋势有更加明显的情况。作为全国名校,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成长性的跟踪与关注。为数不少的学校的跟踪报告显示,山东学生在入学之初,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综合评价成绩非常高,可以说处于全国各个省份的前列,但等到学生四年后毕业时,综合分数出现了明显下滑。部分高校的招生主管甚至直言不讳地透露,山东学生毕业时的整体综合评价基本是“一般情况”,甚至有些高校还给出了“整体表现一般或者一般偏下”。 这段信息引发了我们沉重的思考,我们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目前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学到生存与发展本领的教育。而我们所做的
3、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只重视了品德的形成和知识、学科能力的提高。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校本课程是基
4、于学校教育资源和师生特点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共同构成和完善了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原来单纯的国家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学生重视优良品德的形成,重视考试成绩的优秀,更多的忽视了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努力做到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开发并实施好校本课程,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5、。我们制订了立足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学校特色方案,围绕学生的健康、礼仪、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探索创新编制系列教材,目前已完成的有传统节日文化和享受人生等三种教材。二、我们的实践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召开领导班子会、教师会来统一思想,召开家长会实施家校沟通,切实做好校本课程建设。(一)加强组织管理1成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组长,业务教干、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计划、方案等,全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会,调度校本课程建设进度,督查校本课程教学教研工作。2设置校本课程教研组,具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教研活动。抓好“三落实”:一是落实教材,
6、共计开发五套教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享受人生两册等三套教材现正在各年级中使用,另外两套教材正在编写中。二是落实教师,配有专门的办公室,共7名校本专职教师,均为有特长的优秀教师,年轻有朝气,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教学经验丰富,享受和语数英等学科教师同等待遇选聘市优秀教研组长、原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于海波老师担任组长。三是落实课时,保证开足课时,做到一课不少。(二)开发校本课程1确立目标意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是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优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具体目标有三个,一是学生发展目标,拓展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发挥个性特长;二是教师发展目标,更新教育
7、观念,增强课程意识,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课程研发能力,提高整体水平;三是学校发展目标,开发特色课程,彰显教学成果,提炼校本经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办学特色。2确立开发原则。一是全员性,要求每个学科组都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研究性学习,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加深课程理解,丰富国家课程,努力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实用性,开发的课程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如健康知识、安全常识、学生一日常规、学习常规等,可以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三是人文性,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享受人生等课程,主要引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2研发校本教材。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让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可读,我们于年初开始着手编写校
8、本教材。我们突破“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载体”这一局限,把教学环境、教师、学生、家长、乡土特色等都当作课程资源。主要开发了四类课程:一是兴趣特长辅导类,包括文学、书法、乒乓球、国画、声乐、舞蹈等;二是学科延伸类,包括各学科课外辅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三是课堂必修类,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享受人生、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课程,并编写了符合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的相应教材;四是活动类课程,包括学生社团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实施校本课程基于校本课程与考试学科课程的不同,我们在实施中立足于重构全新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做研究者、策划者、服务者、合作者、促进者,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主个性发展。
9、1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活动即教育,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缓解压力、释放活力、激发智力、学会合作、体验成功、提升品位。充分利用我校艺体教学的传统优势,开展系列活动,打造精品校本课程,如开展艺术节、体育节、快乐体育大课间、球类比赛、拔河比赛等,成立了艺术活动团队,如合唱队、舞蹈队、声乐小组、吉它小组、鼓乐小组,国画小组、书法小组、工艺小组、摄影小组等,这些都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2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即学习,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培养较强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到校本课程的管理中,作为学科知识的课外延伸。3开展课堂必修活动。校本课程的
10、课堂教学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也摸索出一套成型的教学模式,尽管还不成熟,但也能基本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相比考试学科课程,教学内容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手段要更直观生动,教学材料要更丰富多彩,教学过程更要讲究自主、合作、探究,体现民主性和开放性,使课堂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四)评价校本课程有课程就要有评价,没有评价就无从保证校本课程教学的高效性。为此,我们制定了校本课程教师管理办法和校本课程教学评价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与教师发展及课程本身进行期中、期末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在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中的作用。1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该课程质量的一种鉴定与认可
11、。鉴于校本课程开发自身的复杂性,加上我校目前还只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评价以激励为主,既要考虑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有助于开发者的反思提高。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评价:一是课程的适应性,是否适应地方和社区的特点、适应学校的实际、适应学生的状况;二是课程的科学性,包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渗透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引用等;三是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开发与实施对学生、教师及学校乃至于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四是对一些选修性的校本课程,还可考核其吸引力,参考学生选修的人数。评价主题与方式主要考虑课程实施者的评价与感受、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座谈与问卷调查的结果等,综合几方面因素
12、确定合适的比重,形成对课程的最终评价。2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对于校本课程的授课教师,也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实施课程的主观态度如备课等常规执行情况,教师实施课程的效果即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接受程度的比较,教师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等。评价主体与方式主要采用教师授课后的教学反思、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常规检查及学生考核的结果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3对学生的评价。把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计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学生在学
13、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书面考核,将成绩转换成学分。主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结果为辅。三、我们的感悟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我们感觉到学校变得更有生气了。学生积极参与,恢复了学生天真无邪的精神面貌。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大教育观,学校特色日益凸显。(一)学生个性在校本课程中得到了张扬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个性潜在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使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
14、生都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1.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丰富了学科资源,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继承和宏扬了优秀的本土文化。比如在上我美丽的家一课时,把校本课程融入语文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的变迁、的民俗、经济、旅游、然后重点让大家介绍家乡内的任何一处地方,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 2.学生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课程完全是为学生的需要而开设,校本课程就如同是把课程放在了开放式的货架上了,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如学生对广告有兴趣的,可以选
15、择参加“我为家乡做广告”的活动,学生对陶艺感兴趣的,可以去听有关陶艺的讲座和参加陶艺的制作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2010年以来,我校许多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生长。参加区级以上的各项竞赛活动,近142人次获奖。(二)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对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机遇。教师亲历了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品尝了校本课程的酸、甜、苦、辣,明晰了开发的程序,掌握了开发的技能。校本课程开发带给老师的是精神领域,知识领域和技能领域。1.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
16、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学生、课程专家、社区人员广泛参与的活动,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课程开发成员,进行广泛的合作,长此以往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2.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就必须认真学习一些课程理念,阅读大量资料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这必然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建,以建构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3.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2009年以来,我校有1位教师因为教育教学科研突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4人被评为市优秀教师,教师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有近百篇。4.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就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