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鬼狐怪异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徜徉于鬼狐怪异世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徜徉于鬼狐怪异世界在我国文学史上,志怪小说具有重要地位.以鬼狐神怪为创作内容的志怪小说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代表作有汉武故事、列仙传等,汉武故事形成于东汉,记载汉武帝一生的奇闻轶事,情节虚构,故事幻想,创作笔法以志怪为主。列仙传则记述了七十二位神仙的传说故事,仙人纯属虚构,其中有的历史人物也被神化。作者还把爱情故事引入志怪小说,描写了人和神仙恋爱的故事。这些小说的出现,标志着志怪小说在汉代已初步形成。志怪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则进入鼎盛时期,作家及其相关作品急剧增多,内容贯彻更加丰富广泛,尤其()基本得到提高。作家们把社会现实和创作活动紧密相联,使志怪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走向成熟。出现了一大批如
2、搜神记、拾遗记、续齐志记等优秀作品。对后世创作影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怪小说在唐代文学中,发生了演变,代之以唐()。到了宋元时代,志怪小说没有多大发展。直到明清时期,志怪小说得以复兴和昌盛,直到志怪小说的发展归于终结。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有性的三部作品,即: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牧的子不语(又叫新齐谐)。这三部书的作者均生活于清代,三部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按时间讲,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早于纪晓岚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和袁牧创作子不语,纪晓岚和袁牧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后人也多以他们三人及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因为聊斋志异在前,纪晓岚对其评价值得思考。盛时彦为阅微草堂笔记所作跋中,跋
3、中说到:“聊斋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间,媒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可以看出,纪晓岚的创作观念与蒲松龄存在差异,还可看出纪晓岚对蒲松龄的创作才华也是非常佩服的。但也有人据此认为纪晓岚对聊斋志异是排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纪晓岚认为其子纪汝结是聊斋志异的受害者,本来纪汝结自幼聪慧,虽未读很多书,就能作()股文,二十三岁即中举人。此时,纪晓岚因未被发配到乌鲁木齐,纪汝结在山东朱子赣处学习。这期间见到聊斋志异手抄本,迷恋成病而沉沦,以至学业未成
4、而逝。所以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附纪汝结六则中写到()汝结“依朱子赣于泰安,见聊斋异异抄本,又误堕其窠臼,竟沉沦不返,以讫于亡。”看好好的一个儿子,竟然死得如此可惜。对于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孰优孰劣,后来的学者也有很多说法。如俞鸿渐在印雪轩随笔中认为“聊斋志异一书脍炙人口,而余所醉心者,尤在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盖薄留仙才人也,其所藻绩,未脱唐人小说窠臼。若五种,专为劝惩起见,余事简,说理透,垂戒切,初不屑于描头画角,而敷宣妙义,舌可生花,指示群迷,头能点石,非留仙所及也。”这样的评价也是从创作写法和社会意义的角度作出的。蔡元培先生则把二者的价值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他说:“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
5、头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鲁迅先生则从艺术、思想、创作诸方面,作了评论,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盖佳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而专集之最有名者为蒲松龄之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风行逾百年,募集赞颂者众,顾至纪昀而有微辞。”“阅微草堂笔记故与聊斋之取法传奇者途径自殊,然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草堂笔记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又说“惟纪昀未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已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无趣盎然,故后来
6、无人能奇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众以传者矣。”孙犁在关于纪昀中提到: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成就很高的笔记小说。他的写法及其作用,都不同于聊斋志异。直志()前,它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其它同类作品所不能超越的位置。它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子不语二十卷,续子人语十卷。为袁牧所作,内容包罗万象,只要与“怪,力,乱,神”有关,就予以收录。袁牧与纪晓岚生活在乾隆时代,以诗文论,时人称二人为“南袁北纪”。袁牧创作子不语应在阅微草堂笔记之后。纪晓岚自乾隆五十四年始,历时10年时间,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五种。而袁牧创作子不语是在乾隆末年,成年要晚于阅微草堂笔记。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乾隆末,钱塘袁牧撰
7、新齐谐二十四卷,续十卷,初名子不语。后见之人说部有同名者,乃改今称;序云“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就学术而言,纪晓岚和袁牧的观点旦有很大的一致性,二者均崇尚议学,而批判宋之理学。在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袁牧随园诗论中有言“竞尊汉儒,排挤宋儒,几乎南北皆是矣。”袁牧创作子不语,多取材于其亲朋好友的口述和当时官出的公文或朝报,也有直接引用他人著述的。其中很多篇章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能看到。如子不语卷十三中的关神下乱,卷十四鬼怕冷谈就见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滦阳消夏录。还有续子不语卷五中的文人夜有光、狐仙正论、唐公判狱、刘迂
8、鬼、狐仙惧内、军()妻,等篇也与阅微草堂笔记类似。甚至喀雄、怪风、白莲教等篇的文字大部分比纪书相同。由此看出,袁牧创作子不语及其续篇,借鉴了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很多东西。因此,后世对三部作品的评价基本上一致,认为这三部鬼狐笔记小说是清代最佳作品,谭正壁先生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将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并非为清代传奇小说的三大派。他说,清代的传奇小说,凡三大派,聊斋志异的谴辞胜,子不语以叙事胜,阅微草堂笔记以说理胜。后起的作者,皆不能逾越此三家的范围。客观上,从聊斋志异到阅微草堂笔记,再到子不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鬼狐怪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鬼狐怪异善恶分明,情暖义深,可谓异
9、彩纷呈。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将这些鬼狐怪异,分门别类,考以史据,是可编一本“中国鬼怪全书”。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个客观世界,还能看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中体会到蒲松龄的“孤愤”,纪晓岚的“劝惩教化”,袁牧的“性灵”。他们在儒学文化语说下生活,但他们都违背了孔圣人的“不语怪、乱、力、神”的训导,却玩“怪、乱、力、神”于掌上,把狐鬼世界当作透视社会制度,人性本质,世风民意的显微镜或放大镜,那些寓言式的故事,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读之确能启迪心智,教人受益。如何读书,纪晓岚告诫人们不能读死书,为些,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滦阳续录(三)中讲了他的父亲姚安公教育子弟读书的故事,姚安公说:于弟读书之
10、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为了说明“死读书”的危害,姚安公还以自己的视辈两曾伯祖景星,景辰因与人辩论而丢掉逃命机会的事件为例。说的是,明末姚安公的曾伯视景星,景辰家居河间,遇到兵灾,临逃时,邻居中的一个老者指着门神叹息说:“如果今天有一个人像尉迟敬公或者秦琼!”老者当然不服,拿出邱处机的西游记为证。景星、景辰取出东方朔神异记争辩。最终,也未分出胜败,倒是争到城门关闭,不能出城。次日再想走,大兵已将城包围。最后,城被攻破,全家遇难。象这样的书叙,姚安公拿来作为育子弟的反面教材,告诫子弟不能死读书,读书要与世事、家事即社会事多联系起来。这一点正是纪晓岚的“实学术实用”等学以致用观点的具体表现。受其启发,笔者重新阅读了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目的为了解决自己常常思考的问题:蒲松龄、纪晓岚、袁牧于文学堪称大学,于官场却人生迥异,蒲松龄与官无缘,纪晓岚官场得意,而袁牧先为官后弃官,游戏官场。尽管如此,但在鬼狐怪异世界里自由弛骋,为人们留下丰富的精神资源,虽稍有差异,但教人为善却()殊同归,对此,本文试从创作题旨、作品内容、叙事方式、作家责任、批评鉴赏等方面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