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孝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孝篇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孝”篇【本篇引语】在论语中共收录了“孝”字19次,而这19个孝字又可以分为两种思想:一是无违,无违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和无选择的顺从,而是指不违背礼节、有主见的服从。二是孝养。孝养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养,更包括在精神上的和情感上的慰籍。对于本篇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孔子的孝道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也不能把道德弃于一旁。发扬并改良孔子的孝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总课时】13课时课题课时时间论语学而21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能力目标:能够流利的朗读,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虽然在当时孝悌
2、的根本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但对于孝的合理运用,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做为一种传统美德保存下去。教学重难点“孝”与治国安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教师提问:1、 你认为怎们做才是“孝”?2、 那么对于治理国家,孝又有怎样的体现呢? 学生各抒己见预设1、不惹父母生气就是孝2、 帮助父母做家务就是孝让学生能够对孝有一个基本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一概念。交流感知 翻译句子: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3、独立翻译,之后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首先自己对本则有所了解,在结合注释后,翻译不通的地方,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文言积累与运用也有很大帮助。研读共品你是怎样理解本则的?教师强调: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
4、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独立思考后准备展示让学生能够对于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有所了解,同时,这种教育思想也对整个中国传
5、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拓展提高曾子说:“先王用来治理天下的有五条原则:尊重有德的人,尊重地位尊贵的人,尊重老年人,尊敬年长的人,慈爱年幼的人。”对此你怎样理解。学生思考后准备展示预设这五条,是先王用来安定天下的原则。为什么尊重有德的人? 因为他们接近于圣贤之道的要求;尊重地位高贵的人,因为他们接近国君;尊重老年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双亲;尊敬年长的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兄长;慈爱年幼的人,因为他们近似自己的儿女。因此,达到孝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天子了,达到悌的最高标准就接近于霸者了。此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以孝治天下”这一观点的理解,若能说出无论天子还是黎民百姓,能做到孝就对社会安定起到一定作用即
6、可。布置作业尝试背诵本则,自主查找论语前四章中有关孝的内容。课题课时时间论语学而61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能力目标:能够流利的朗读,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无论做任何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教学重难点 理解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检测请你背诵上一则内容学生背诵基础巩固交流感知翻译句子: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汎(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独立翻译,之后小组合作交
7、流,准备展示。预设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首先自己对本则有所了解,在结合注释后,翻译不通的地方,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文言积累与运用也有很大帮助。研读共品你是怎样理解本则的?(教师适当引导点播: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
8、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独立思考后准备展示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次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本则的理解程度。若能说出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即在翻译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一点观点即可。拓展提高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孝”的故事?2、此则与上一则的学习有何区别?学生思考后准备展示树立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布置作业尝试背诵本则,预习学而篇中
9、的7、9、11则。课题课时时间论语学而7、9、111课时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能力目标:能够流利的朗读,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对于“孝”我们不仅限于父母的观点一味的全部接受,保留正确,有所发扬与创新。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的有学问的?孔子是怎样思考的呢?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对孝有一个基本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一概念。交流感知翻译句子:1、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10、必谓之学矣。”2、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3、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独立翻译,之后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1、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2、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3、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
11、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首先自己对本则有所了解,在结合注释后,翻译不通的地方,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文言积累与运用也有很大帮助。研读共品请你说出这三则各自强调的观点。学生思考后回答1、 孝”、“忠”、“信”2、 孝是忠的基础。3、 尊重父亲的合理部分。学生学会概括,区分。对比性学习的优势不仅于此,更为中考学习中文言文的对比阅读有所积累。拓展提高你赞同以上孔子关于孝的观点吗?说说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就以上三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侧重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白,对任何经典的学习并不是一味教条的生掰硬套,要有自己的观点。布置作业
12、背诵这三则。课题课时时间论语为政51课时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能力目标:能够流利的朗读,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孝敬父母应按礼节办事。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你们认识孟懿子吗?孔子对于他关于孝的问题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认真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了解到,孔子对于不同人的提出的相同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交流感知翻译句子: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13、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独立翻译,之后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首先自己对本则有所了解,在结合注释后,翻译不通的地方,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文言积累与运用也有很大帮助。1、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研读共品请说出这则中,孔子关于孝的解释。学生思考后回答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拓展提高
14、你赞同以上孔子关于孝的观点吗?说说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学生就以上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侧重于对“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理解。在交流中有所收获。布置作业背诵这则课题课时时间论语为政61课时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能力目标:能够流利的朗读,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孝敬父母应按礼节办事。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本则的“孝”说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检测背诵并翻译上一则展示巩固基础交流感知翻译句子: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独立翻译,之后小组合作交流,准备展示。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首先自己对本则有所了解,在结合注释后,翻译不通的地方,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于学生的文言积累与运用也有很大帮助。三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