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2231961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复习思考题: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的回答第一,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第二,从它的阶级属性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第三,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

2、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

3、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直接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使总结和概括规律成为可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使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导致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风起云涌;以三大工人起义为标志的一系列工人运动风靡欧洲,表明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已经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转变为一个自为的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急需革命理论的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

4、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注重实践,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从不空谈理论;同时他们又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作用,潜心研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从不迷信前人或圣人,而是对人类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的继承;在批判一切错误思潮中建立起革命的理论体系。其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中,主要是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法的空想社会

5、主义理论等一系列社会科学的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再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基础:以三大科学发现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和发展的规律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的直接的科学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斗争。他们始终处在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前沿。他们在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他们开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他们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了当时的各种优秀学说,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6、。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答:(1)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研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理论成为科学。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对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旧哲学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裂的历史局限性;在唯物和辩证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唯物主义第一次成为贯穿始终的科学的哲学理论,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

7、历史上的伟大革命。(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的伟大意义第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第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第三,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全面揭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奠定了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结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3、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答;(1)哲学的内涵:哲学不是宗教,而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不是科学,而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不是艺术,而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是政治,而是以最

8、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为:这是由哲学对象、内容、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哲学发展史证明了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从思想根源上说,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精神和物质谁在先、谁在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两者是否有联系、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在哲学基本问题这个意义上,存在、物质是同一含义,思维、精神和意识是同一含义。在其他情况下,存在与物质

9、、思维、精神和意识是有区别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认为物质和意识有同一性或有联系为可知论,反之为不可知论。除庸俗唯物主义以外的一切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即是可知论。(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坚持群众史观还是坚持英雄史观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4、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1

10、)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含义: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根本“特性”;物质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感觉而独立存在的,存在于人们的感觉意识之外;物质是可以被人们的感觉所认识的,世界是可知的。(3)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强调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从而就从根本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肯定、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从具体物质的个性中概括了物质共性,克服了形

11、而上学的缺陷;体现了以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5、如何把握物质、运动、静止,时间和空间的含义、特点(或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运动是指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及其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相互联系的物质之间必然产生相互作用,而事物的相互作用一定会引起物质的变化,变化即是运动。所以,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第二,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

12、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或承担者;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有二种基本情形:其一是指相对于一定的参考系,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其二是指事物没有发生质变承认静止的意义在于: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必要前提,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消灭和改变。人们只能创造、消灭和改变某种具体

13、的物质形态、运动方式等等,却不能做违背规律之事,否则将影响、阻碍社会的发展或个人的发展。物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五种: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顺序性、久暂性或持续性。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和结构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空间特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一,时间和空间特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因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运动是客观的,所以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第二,时间和空间特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具体性和可变性。物质运动的

14、时间和空间会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第三,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可变性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第一,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但它包含着无限的发展趋势;宇宙时空是无限的,但是它包含着无限多的具体有限的事物。第二,无数具体物质及其时空构成无限的宇宙时空;第三,宇宙世界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第四,任何割裂宇宙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3)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是不可分割的6、意识的涵义、本质及其作用? 答:(1)意识是自然界或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是社会及社会劳动的产物(起源);意识是人脑的

15、机能和属性,说明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生物学本质);意识的(社会)本质是客观对象的主观印象,即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2)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发挥途径意识的能动作用,也称为意识的能动性或意识的反作用。它是指意识能动地对认识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以下途径: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做也不能做违背规律之事,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关键。实践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把主观意图、构想和设计等付诸实践。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否则就会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后果。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自主选择、抓住机遇、振兴中华。7、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也称为意识的能动性或意识的反作用。它是指意识能动地对认识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中长线技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