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文学类文本·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文学类文本·小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文学类文本小说 语文组 陈 闻【构思】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耗时太多、效率过低,这是不争的事实。钱理群教授把这种低效率的重复操练概括为“过分繁琐的”、“强制灌输的保姆式”教学。黄玉峰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不能用“一些鸡零狗碎的知识点” 和“商业化材料”让师生“把时间浪费在无益的低级操练上”。 “我们在高中灌输给他们做题的技巧,分析的套路,在高校真正做学问、搞研究的时候毫无用武之地,到了社会上也完全无用,这难道还不要反思吗?”(黄玉峰教学生活得像个“人” 我的大语文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版)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关键在于有效,而不在于数量。蛮师终究难敌拳师。练拳不练功 到老
2、一场空!引导学生把功夫花在“读”上,文本细读,逐节概括;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带入题目,局部细究;整合归纳,分条(分行、分号)陈述;规范书写,合理操作。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是解答一切阅读题目的前提。题目针对局部,找到有效阅读区间仔细玩味。而现状是,我们给学生一张讲义发下去,做去吧;学生一门心思只想完成作业,材料还没有细读,先看题目,先入为主,只是找答案下节课,我们只管将答案 今年高三复习中,我做了两个尝试。一是减少作业,尽量让学生多阅读,经典文化著作,文学名著等,保证每周语文作业时间有三次左右用于阅读。二是改变作业方式,当堂阅读,当堂做题,当堂讲评;而作业的形式改为,讲义上只提供阅读材料和答题空白
3、地方,不给题目。轮到我编制讲义材料,我就着意设置格式;别人编制的,我尽可能先把题目部分撕下来【教学过程】一、师:我们平时怎么做阅读题的?(投影出示)扫描式粗略浏览急着看题目被干扰回读搜索寻找语句绞尽脑汁拼凑答案二、现场操练:阅读小说被骗,学生阅读,约7分钟。师:请同学们想想,这篇小说会考我们什么?请你命制一个题目,试着给出答案。三、交流预设问题:1、我乘坐出租车经历了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情感或心理。(各2分)答:“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司机亲自下车来为乘客开门,对于他的礼貌和客气,“我”很吃惊,极不适应,存有戒备心理。“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
4、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司机对我微笑,又是开暖风又要给我毛毯,面对他的过分周到热情服务,“我”很迟疑,以至于怀疑面前是否是出租车。“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听到司机不计路途远近,爽快答应又温柔一笑,“我”很警惕,很不安。“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司机礼貌周到的服务,毫无歹意的种种行为,和“我”对他的猜想与戒备大相径庭,“我”感到惊愕;以前的种种猜想都和实际情况不吻合,“我”强烈的感到,是被自己的紧张心理和情绪欺骗了。2、对“他要把我怎么样啊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一节,从表现手法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鉴赏。(4分)答:表现手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内心独白为主,自问自答,多用短句、感
5、叹句,强化了“我”猜疑戒备的心理。作用:渲染烘托了“我”的紧张害怕心理,对下文作了铺垫。3、结尾说“又有一个人落网了!” 解释“落网”在文中的含义。(4分)答:“落网”含义:那个乘客跟“我”一样,面对司机的热情服务,“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被自己过分的戒备心理情绪所左右,也会在一路上紧张与不安,陷入自己为自己设置的心理罗网。照应标题“被骗”,呼应全文,用在结尾强调突出了文章主旨,巧妙地说明被骗是因为陷入自己的不良心态设置的罗网。4、标题“被骗”如何理解?小说用“被骗”作题目有什么好处?(4 分)答:标题含义:内容上被自己多疑的心理所骗,被司机热情周到的服务所骗,点明主旨。表达上具有悬念作用
6、,给读者造成阅读期待心理。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我”的多疑猜疑紧张与司机的坦诚热情周到形成对比。好处:“被骗”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我的心理活动围绕其展开。“我”不是被司机所骗,而是不能相信别人的善良与关心,骗人的是自己过分的戒备心理,是被自己心中认定的丑陋欺诈的人性所欺骗,以“被骗”作为题目,从而揭示深刻的主题。5、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4 分)答:是“我”。小说的情节都是从“我”的角度展开的:“我”搭乘出租车回家,“我”戒备心理过重,认为司机是抢劫犯而担心自己的安全,“我”最终发现司机并无任何歹意。标题“被骗”是从“我”的角度来说的。是司机。作者在文中详细描写了司机载客的
7、整个过程,司机的过分热情周到服务是“我”产生紧张不安情绪的起因。如果没有司机不同于众的言行,“我”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被骗感觉。他用自己真诚的行动向乘客证实了自己的善良。标题“被骗”强调乘客被司机的热情周到服务引起的戒备心理所骗。是“我”和司机两个人,二者密不可分,互为因果。正因为司机的热情周到服务,才引起了“我”的过于紧张乃至戒备心理。而“我”的害怕、担忧反而让司机更加更加热情周到。“我”最终发现司机并非坏人,产生“被骗”的感觉。“我”的猜疑、多心,更反衬出“司机”的善良、本分。6、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写另一位乘客是“蛇足”,应该删减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简述理由。(4 分)答:不同意。结尾作
8、用:一是使小说情节完整,扩大了文章的题旨范围;二是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对他人的热情周到服务心怀戒备猜疑,不是“我”这样的个别人,不是少数人,并非偶然性,而是具有普遍性,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心态。7、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是赞扬人性美好,也有人认为是揭露人性丑恶,你同意哪种说法,并阐述理由。(4 分)答:赞扬说:司机热情周到为乘客服务,不计路途远近、天气寒冷、天色将晚,即使遭受怀疑与误解也无抱怨,依然尽心服务。他并不是为了多收钱,是一个心地善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本文是在赞扬司机,引导人们学习司机这种精神。揭露说: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热情周到服务反倒引起
9、和招来猜疑戒备,“我”这样的人在当今很多,作者意在批评对别人过于戒备猜疑的人,揭露人性丑恶的一面,呼唤善良、信任与关爱。扎多尔诺夫小说(第9车厢等)多采集生活中的细节将其以更加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简单的事情挖掘人性当中丑恶的一面,讽刺人们思想上的弊病。我更倾向于揭露说。因为赞扬说缩小了小说的主旨范围,仅仅是赞扬司机个人,尽管当今社会像司机这样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呼唤这样的人和这种精神。而揭露说就更具普遍性和深刻性,作者揭露批评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态,不良风气、不安定的社会秩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不信任,这样解读也更符合扎多尔诺夫作品多以讽刺批评见长的特点。四、总结1、磨刀不误砍柴工。功
10、夫花在读上我读懂了,还怕你考什么题目?!归纳整合,结合赋分,分条、分行、分号陈述,规范书写。2、语文教育家李维鼎如是讲阅读不足,题目介入太快;咀嚼不足,结论得出太快;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阅读,应该是慢的艺术,“快”的途径和手段往往是“非语文”的。阅读要远离浮躁我们今天在一节课内读懂了这篇小说,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考场上大家可以用来做现代文阅读题的时间也就是三十分钟左右,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相信大家会有提升。附:被 骗(俄)米哈伊尔 扎多尔诺夫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
11、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
12、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我的腿渐渐暖和了。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
13、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
14、。“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
15、,给他打开了车门。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摘自2008年6月10日环球时报)注: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1948年6月生。俄罗斯当代著名的讽刺作家、单口相声演员和卓越的文艺节目主持人。作品多篇幅短小,擅长通过身边小事表达他对俄罗斯社会、俄罗斯民族性格及传统生活习俗的犀利而又幽默的、往往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颇有见地的包含深刻哲学思想的看法。他的小说常常采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加工,将其以更加幽默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简单的情节来挖掘人性当中丑恶的一面,讽刺人们思想上的弊病。2011年浙江卷所考第9车厢系扎多尔诺夫名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