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2223766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 为大家提供68个高考状元家庭教育的10个共同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的更新!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这几天,网上顿时也布满了各种“状元”采访实录, 68个状元,68个家庭,68个故事。 从这68个状元身上总结了值得父母借鉴的10大教育启示: 安徽状元说“享受学习才是最高境界”,而教育的本质是教会我们思考。 采访中,理科状元们往往都热衷逻辑与推理,做个生化实验像是他们眼中的游戏;而文科状元们都爱阅读,善表达,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为他们的爱好之

2、一。 这种善于思考、渴望知识的习惯则源于父母在幼时的启发: 安徽状元孙萌的妈妈说“如果是一个场景,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让孩子有感而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而孙萌表示在后来的学习中,她也习惯先在脑海里勾勒出相应的“场景”,这样不仅让解题的“逻辑性”更强,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深刻,这都得益于爸妈从小“有感而发的”教育。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说道:“四岁多那会儿,她的外号就叫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只是单纯地想保护孩子求知的欲望,前段时间她突然跟我说,在她四岁多的时候,她就知道真理是无穷无尽的了”。 学霸们的背后并没有一群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 妈妈与备考中的儿子约定,每晚睡前都要

3、“爱的抱抱”,互道“晚安”。 “在大洋彼岸的我,依然会常常怀念全家人围桌吃饭的情景,在那种朋友式的交谈中,我可以畅所欲言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和父母分享,那是每天最轻松最温馨的时刻。” 采访中,99%的孩子都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宽松、信任、像朋友一样”。 而在校园中,爱也一直都在,今年贵州的文科状元林中文在进入高中时本是班上中考分数倒数第二的学生,整个高一混混度日,老师发现从发掘文文的优点开始,耐心开导,才让孩子慢慢恢复了学习兴趣,毕业时,她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谢谢您让我发觉自己的才华,我必将以真善美回报社会”。 启示:有段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

4、中消耗殆尽。 生活中,烦了就画画,累了就听歌,压力大就去跑步在谈到如何面对压力时,所有的状元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己的小爱好。 寒窗十年,只有劳逸结合,学习才会成为发自内心的享受,采访中一个状元说到自己从小爱看漫画,老师在一次家长会后与母亲面谈,提醒看漫画会影响孩子学习,母亲感谢了老师的关心,表示会多多关注,但同时也解释道“漫画是他的爱好,这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对于如何处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母亲一直对他表示出尊重与信任。 他说妈妈的作法让他认识到“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但在搞好它的前提下,参与一些其他的活动,也是我们的幸福。” 采访中,孩子们很少提起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

5、教诲,说得更多的却是爸妈行动上的感染。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广东状元张恒说:“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从记事起,半夜里就经常有人叫爸爸回单位处理电气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在聊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状元爸妈们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名清华学霸在采访中回忆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6、我五岁的时,天气很热,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妈妈就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二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回顾这一路,是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在采访中我也看到了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却因为用对了人,并没有遭来孩子的反感。 广东状元张恒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对此爸爸早已察觉,他清楚地知道孩子不需要再从他的赞美中获取自信。 “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爸爸虽然偶尔给予肯定和

7、鼓励,但更多的还是泼冷水,及时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批评式教育,也许他的方法看上去和不少教育专家推崇的赞美式教育背道而驰,但我却觉得很适合我。” 另一个故事则广东数学单科状元吴子维,现在的教育常常反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他的妈妈就是幼儿园开始,每天吃饭前都出一道加减法给他,以至于小学前他就掌握了三位数的运算。 腹有诗书气自华,龙应台、莫言、毛姆、费曼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 北京语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孙婧妍在文中说道:“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

8、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而阅读的培育也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婧妍说父母从小就爱给她读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讲述的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96%的状元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的错题集。 勤奋并不是获取高分的金钥匙,北京状元梁思齐说平常自己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但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学习的时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就不会

9、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 做题不在量在质,其实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 除了总结能力,归纳联系能力也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浙江状元傅睿在谈到学习方法时,就表示自己十分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习惯将各章知识点连成网状记忆,而且这种联系不是仅限于同一科目中,当今高考考的往往是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科目与科目间知识点的串连学习显得更为重要。 这点虽然很简单,但我却觉得特别重要,也许正是由于学习中并不崇尚“题海战术”,采访中98%的状元都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甚至备考时也是十一点就睡,保证充分睡眠,作息规律,平时也经常运动。 学习是场持久战,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能撑过12年。 比起分数,父母们更在意的

10、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而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爸妈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 安徽状元丁雅琦的妈妈说:“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我都绝对支持!”这句话几乎代表了采访中大部分状元爸妈们的心声。 除了是非道德问题,家长们对孩子其他一切选择都基本为尊重为主: “高考前半个月,我还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剧心术”; “备考以来,孩子回家,我们从不过问成绩,只问近来状态可好,想吃什么”; “从上初中开始,只要有同学约洋洋出去玩,我从不反对,反而会在玩耍结束后去接女儿,再把女儿的小伙伴一一送回家” 比起分数,爸妈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乐、幸福感. 也许这些状元们最终不一定能成

11、为人中龙凤,但学生时代养成的思维习惯必将令他们终身受用:譬如独立思考的能力,神采飞扬的自信,破釜沉舟的执着,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在奋斗过程中一刻也不敢停歇的毅力等,高考验的是孩子的脑,其实更是孩子的心。 链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学霸吸引众多考生和家长目光的同时,“状元修炼手册”更令人好奇。 那么,“这些别人的孩子”都是怎么炼成状元的呢?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高考“状元”?大数据来帮你揭秘! 什么样的家庭最容易培养出高考状元? 父母职业都是什么呢? 父母是否会干预学习? 与父母沟通顺畅吗? 平时与父母沟通顺畅的高考状元超过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鼓励赞美的达到了93.1%,

12、严厉鞭策的占比仅为6.9%。 状元家庭比较民主 原来高考状元也爱做家务,原来高考状元的学习很少受父母干预,原来大多数高考状元的父母倾向于鼓励式教育,原来高考状元的志愿也是遵从自己意思填写的 种种数据都表明,高考状元的家庭还是挺民主的。安徽文科头名=父母自己办企业做生意,平时对她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我家人主要希望我能快乐一些,平时考试尽力了就行,成绩倒是次要的。”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班篇 谁说状元就要拼学区房、课外班? 状元们都是择校狂人么? 状元们都上什么课外班? 高考状元没有参加的高达89.66%,可见功夫在课堂,靠自我修炼的状元更多。 关于好学校,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普通班的孩子不能上重点大学?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观念? “上了好初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学,上个好大学才能有份好工作。”这已经成了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箴言绝句”了。 我们每天想着 * 让孩子在各类考试的独木桥中一跃而出,似乎只有这样孩子的将来才能有所保障。 但调查的数据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么多高考状元竟然非示范校!那么,对于孩子的成绩、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相信这需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好好思索。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银行/金融从业资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