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2223544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2015年修订)课程设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1-6年级课时合计7-9年级课时合计九年总课时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品德1-9约430约200约6307-9%语文1-9约1540约510约205020-22%数学1-9约840约450约129013-15%外语3-9约350约410约7606-8%体育与健康1-9约700约310约101010-11%艺术1-9约830约210约10409-11%科学3-9约350约480约8307-9%历史与社会7-9约310约3103-4%综合实践活动3-9约980约620约160016-20%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9课时安排

2、年级周课时基础性课程平均周课时拓展性课程平均周课时学年教学周数学年总课时一2622-233-435约910二2622-233-435约910三3025-264-535约1050四3025-264-535约1050五3025-264-535约1050六3025-264-535约1050七3427-286-735约1190八3427-286-735约1190九3427-286-733约1120说明: 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

3、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

4、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文件浙教基2015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

5、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 完善课程结构。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2. 开齐开好两类课程。各地和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积极探索拓展性

6、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二)加强课程建设 3. 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1)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3)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

7、技活动、调查探究、社会实践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4. 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制定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 (三)改进课程实施 5. 统筹课程实施。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

8、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6. 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7.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

9、机制,确保课程计划内三四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8. 增加课时安排的灵活性。课时安排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努力增加拓展性课程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积极探索长短课、大

10、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 (四)变革教学方法 9.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0.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广泛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 11.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12. 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精选作业

11、内容,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五)深化评价改革 13.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探索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14. 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

12、”,四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每学年对一所学校的学科“统测”不超过1次。文化学科“统测”和教学质量监测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测的学生数:四至六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20%,七至九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30%。严禁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联考或月考。 15. 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至六年级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考查;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七至九年级可组织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组织期末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要求应与课程标准相

13、一致,突出学科基本素养。拓展性课程在期末或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考查。一至六年级使用等级和评语报告考试和考查成绩,七至九年级实行等级、分数和评语相结合的报告方式。 四、实施要求 (一)积极推进课改 2015学年,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都要选择部分学校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着重摸索经验。2016学年,总结课改先进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鼓励有意愿有基础的学校先行开展课程改革。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课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制订课改方案和学校课程规划,进一步落实学校在课程开发、课时安排、课堂教学

14、、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研究解决深化课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确保课改有序进行。 (三)强化师资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课改专项培训,切实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省内师范院校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计划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进教师培养模式,扩大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加强在职教师兼任学科的专业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 (四)完善配套措施 从2015年起,各地开展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学校课程规划和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教师评职评优、绩效考核重视考察全面育人情况,把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学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整合教研力量,创新教研方式,发挥教科研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加强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快“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美丽校园”建设,为有效实施各类课程、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点击下载)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3月26日浙江省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CAD/CAE/CAM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