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4.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5.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内部的定量关系。6.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
2、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7.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8.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集合体。9.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10.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11.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12.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13.次生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14.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15.边缘效
3、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16.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17.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18.生态环境:生态因子构成的生物生存环境。19.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20.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
4、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21.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22.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23.生态位宽度:是被一个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24.竞争排斥:在自然界常常见到对环境要求很相似的两个物种大都不能长期共存,因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25.生态适应性:指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
5、以及两者之间相吻合的程度。26.趋同效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相似的现象。27.趋异效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生存差异。28.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态幅。29.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30.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31.初级
6、生产力:初级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积累的能量。32.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33.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34.生物量金字塔:指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生物的重量关系。35群落净生产力:在生长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者所消耗的有机物质量或能量。39.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为库。40.源:指产生和释放物质的库。36.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
7、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7.营养物质循环: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3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40.草原生态系统:指以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及草食性农业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种与其生育环境条件所构成的,并完成肉、奶、皮等动物性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41.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42.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与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43.原始
8、协作:2个物种相互作用双方均获利的的相互关系。44.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比例的一个图解模型。45.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4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47.食物网: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互相交织,互相联结的网络。48.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1.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
9、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2.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系统的结构具有有序性:系统无论大小一定有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系统具有整体性。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基本特性?组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特性: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平衡特征。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等生产者,家畜、家禽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
10、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6.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但自然生态系统只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调控性和高产能力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生产系统。7.生态型的内容?分布广泛的生物,具有形态学或生理学特性的空间差异变异和分化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
11、生态学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8.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成群型分布形成的原因:植物:繁殖特性、微域差异、天然障碍、动物及人的活动影响。动物:局部生境差异、气候的节律变化、配偶及生殖的结果、社会关系。9.出生率的高低受的影响?性成熟时间每次产生后代的次数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10.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
12、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2)随机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现为随机型分布。(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28.海洋生态系统?特点:浮游植物较多,有大量的浮游动物。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与陆地动植物差别:海洋中的动物大多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具备高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1
13、0.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原理与技术?特点:中国农业生态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注重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的有机融合坚持推进集约化经营和资源深度开发区域性特征明显。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物质与循环生物群相生相克生物与环境协同发展。技术: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10.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点、目标?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资源环境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村的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发。11.种群的空间结构?迁移和扩散常指种群内个体因某种原因
14、从某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用于植物和微生物,迁移和扩散是一种普遍生物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种群密度过高使得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这是主要原因种群等级低及领域性弱的的个体常被排挤,它们只好去寻找高级等级个体未占据的,条件较差的栖息地幼体长大后亲代驱逐出去而引起迁移自然扩散也是许多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生态特征。12.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散利用:指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种群中个体或家族对空间分散利用的意义:保证食物的需要和保护幼体保证有营巢和隐蔽所调节种群密度。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
15、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意义:改变小气候条件共同取食和对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共同防御天敌有利于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13.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个基本层次。 14.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
16、类形成的组合。20.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1)促进土壤形成(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3)提高土壤质量(4)对土壤覆盖层有影响15.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16.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外因演替:气候性外因演替、土壤性、生物性、人为演替内因演替:群落成员改变群落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群落成员。二者之间的关系:内因演替与外因演替是两个相对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二者同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