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县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动中医医院及中医药事业新一轮“五年”发展目标为蓝本。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确保医院“创国先”、“达二甲”验收达标和在五年内实现医院全面建设跨越发展目标,推动青川县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壮大,更好地为青川县经济社会服务,更好地为青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健服务,特制订中医院及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青川县中医院成立于1985年10月,是一所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中医院。承担着全县防病治病、预防保健和中医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多
2、项工作,是全县医疗保险、新农合、伤残鉴定、交通急救、行业性体检及机动车辆驾驶员体检定点医院。1995年建成国家二级乙等中医院,2006年实现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特色化道路。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医院遭受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青川受灾最严重的单位之一,却承担了全县抗震救灾医疗救治指挥部的医疗救治、接诊、转诊任务。灾后重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县各级主管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台湾同胞的无私援助下,新医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7373平方米,购置医疗设备1000余台(件),价值3000余万元,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基本达到“
3、脱胎换骨”新要求,“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也基本实现。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中医为主办院方向,坚持继承创新工作方针,实施“三名三进”(名医名科名院与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和“科教兴院”发展战略。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适应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龙头”单位和青川中医药“基地”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为提高青川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青川经济社会发展
4、作出积极的贡献。三、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方略,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持走医、教、研相结合、“大专科、小综合”的特色专科发展道路。以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条例。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医疗服务能力为主线、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为主题、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作用为中心,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的,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专科专病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提高医
5、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创建和谐医院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中医“创国先”、“达二甲”创建目标,把医院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综合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龙头、基地作用进一步凸显,能够承担指导全县中医医疗、康复、科研、教学的现代化中医院和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中医院。四、医疗指标及发展规划(一)业务指标与质量指标医院在未来五年期间,重点从制度管人、育人,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蓝本,坚持中医为主办院方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
6、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开展各项临床诊疗服务。以“两个效益”双赢为目标,切实推行“医疗质量万里行”和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切实加强医疗业务质量指标管理,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确保医院病历甲级率90%,治愈好转率9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病床使用率90%,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麻醉死亡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辨证论证优良率9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病房中医治疗率70%,门诊中医治疗率8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急重症中医治疗率3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7、率70%,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大于3项,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3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平均住院日小于21天,择期手术患者前平均住院日3天,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急诊留观时间小于48小时。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CT检查阳性率70%,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查时间30分钟,成份输血率85%,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处方合格率100%,急诊中药调剂煎煮2小时,中药饮片调剂分剂量误差5%。医院感染现患率96%,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务窗口等候时间85%。西医
8、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系统学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大于95%,全院开放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1:,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症患者护理合格率90%。职工对医院管理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务人员对后勤服务满意率90%。确保“十二五”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服务便捷高效,各项综合数据指标合格,实现医院“创国先”、“二甲”升级达标的目标任务。(二)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发展规划秉承中医传统,弘扬中医文化,突出中医特色。一是巩固和发展针灸、肛肠和中医
9、妇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积极创建1个省级重点针灸专科、1个市级重点骨伤专科建设;二是以中医药治未病、慢性病、疑难病、老年病和中医药预防保健为重点,发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三是建立健全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优势病种考核奖惩机制,坚持量化指标,严格绩效考核,逗硬奖惩,严格执行,促进专科专病发展。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操作,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实现中医“创国先”、“达二甲”目标任务。1、中医药特色指标。为了加强“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必须加大医院中医药人才培养。逐年引进本科以上中、西医临床人员,确保中医药专业技术人
10、员占卫技人员比例大于60%;中医临床科室数大于中医类医师占医师比例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60%,领导班子中医药专业人才占班子成员比例60%;重点中医专科大于3个,中医专病门诊大于10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22项。每个临床科室及专科制定特色优势病种2个以上的诊疗方案,单病种1-2个,实行临床路径管理1-2个。2、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我院已创建针灸康复科、妇产科、肛肠科三个市级重点专科。由于地震灾害创建专科学科带头人遇难,灾后专科人员流失较大,使专科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五年内,把精力聚焦到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上来,集人力、物力、财力于一体,搞好重点专科的科室设置、病房建设、设
11、备配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建设。通过广开渠道,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点专科专病人员重点配备,设备重点投入、条件重点发送、分配重点倾斜,确保专科一定突出一个“专”字,要具有科学性的诊疗技术,真正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方。开设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风湿病专科、骨病科、脾胃病专科、老年病科、预防保健科(治未病科),肿瘤科、针灸理疗康复及非药物治疗等中医药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在巩固和发展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妇产科,按重点专科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针灸康复科为省重点专科和骨伤科为市级重点专科。每个专科制定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方案3个,单病种2个,推行临床路径2个。充
12、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专科专病诊疗技术水平,扩大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效益向毗邻地区的辐射范围。期末实现专科年门诊人次达到8万人次/年,收治病人1800人次/年,业务总收入800万元/年。3、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门诊急诊急救、门诊医疗及病区医疗建设。一是坚持不分中西原则,以现代急诊医学技术为主导,运用中医药技术,进一步拓展急诊急救业务,设置相对稳固的急诊急救队伍,实施逐年轮岗培训,逐步完善运行监控程序,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不断改善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把急诊科建成反应快速,救治有序有效,环节便捷畅通的“急救中心”,融入广元市急诊急救中心,逐步形成院前(120)急诊ICU(
13、手术或病区)的急诊急救体系;二是重视专科专病门诊和老中医门诊的设置,逐步建设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和门诊手术室,逐步完善病区医疗学科细分、落实专科人员的培训和护理人员的引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急诊专科。(三)人才队伍建设及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实施战略。一方面,学科发展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人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充分把握十二发展机遇,拓宽渠道、增加投入,以提高学科的医、教、研能力为目的,加快人才引进与储备,大力培养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1、加强继教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核
14、心竞争力。造就一批高素质队伍,是中医药工作的保障,也是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把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与重要学科、学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教、科研学术理论水平。2、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医院编制人数由97人扩至130人,全院职工达到150人,高级职称由6人增至12人,中级职称由28人增至38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及卫技人员比例达到标准要求。一是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选拔优秀专业人才30人;二是招纳有一技之长的专科人才3名;三是根据医院的发展需求,招聘应届毕业生20人;四是选
15、派医院各科专业骨干30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深造,提高业务技术能力;五是就地医院培养人才,以老带新,做好名医带徒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负责带徒5人,全面各方位加强人才培养。3、加强“三基三严”知识培训,严格四部经典考试考核,注重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特别是西学中的培训任务,护理人员的中医药临床护理技术水平。4、结合我县老、边、穷就医环境,认真分析综合实力,充分发掘发展潜力,依靠县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支持,借助浙川智力援助平台,坚持走医、教、研相结合的特色专科发展道路。主动开展与广元、绵阳、成都、浙江、宁波等大医院的技术协作、远程视频会诊、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渠道,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
16、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学术研究和成果创新,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做好创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发展优势病种工作,做大做响名老中医工作室,开设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医诊疗中心和治未病中心。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发挥名医名科名院优势,综合完善各项功能,通过五年努力,把我院建成一所现代化、创新型中医院。(四)药事发展规划积极推行、严格执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坚持四川省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利润“零”销售;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施网上阳光采购,严格采购程序、严禁购销领域贿赂行为和临床药品销售行为,完成药品网上招标采购任务;加强处方点评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严格依法执业,严禁超范围执业和不合理用药。执行“基药”及单病种记费规范,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让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更方便为老百姓生命健康及保健服务。1、建立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