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xxxx-日期xxxx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规划文本【精品文档】目 录【精品文档】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1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3第二节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4第三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4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5第五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6第六节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6第七节市域公共设施规划8第四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9第五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0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10第二节城市规模10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11第一节城市发展方向11第二节空间发展模式与策略11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11第四节分区发展指引11第七章中心城区空
2、间管制规划12第一节“四区”划定及空间增长边界12第二节村镇建设发展及控制13第三节四类用地划分及策略1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14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14第二节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14第三节中心城区产业用地规划16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17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7第二节绿线、蓝线控制18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1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9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19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20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20第四节慢行、静态交通设施规划20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21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旧城更新的目标与原则21第二节名城保护与旧区更新的规划布局21第三节历史保护范围
3、紫线控制22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规划22第一节生态建设规划22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3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规划24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26第十六章中心城区分期建设规划27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27第二节中期建设规划27第三节远景发展战略27第十七章附则28第一章 总则第1条 编制目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
4、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2)规划原则本规划遵循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弘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第3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5)历史文化名
5、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7)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8)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刚要(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10)景德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至本世纪中叶。第5条 规划区层次与范围(1)市域范围市域范围为景德镇市行政区划全部管辖范围,国土面积为5256km。(2)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珠山区,昌
6、江区的西郊街道、竟成镇、吕蒙,浮梁县的城关、洪源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湘湖镇等管辖范围,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第6条 强制性内容本规划条款中带“黑体字”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一经确定,必须严格遵照本规划实施。若确需修改调整,必须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调整。第7条 规划法律效力本规划是景德镇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8条 城市发展目标景德镇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1、近期
7、2015 年,GDP 实现850亿元,年均增长%,人均GDP达5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5:58:37。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10亿元/km;2、中期2020 年,GDP 实现1800亿元,年均增长%,人均GDP达10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5:55:40。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14亿元/km。3、远期2030 年,GDP 实现3050亿元,年均增长8.1%,人均GDP达到16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4:50:46。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20亿元/km。第10条 社会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建设创新创业瓷都、绿色生态瓷都、和谐平安瓷都,建设独具山水生态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建设快
8、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质安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防洪减灾和开发利用并重的水利保障体系、建成大型综合医院与各类专业性医院相结合的市域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型体育设施达到承办中型运动会的能力;建成省级教育科研基地。(2)单项目标根据国内城市现代化标准,结合景德镇市具体情况,确定景德镇社会发展目标:恩格尔系数近期38%,中期35%,远期26%;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近期250 户,中期300户,远期400 户;政府公共服务上网近期85%,中期90%,远期100%;居民千人拥有电脑台数近期350台,中期400台,远期500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近期16人,中期17人,远期20人以
9、上;人均期望寿命近期大于76岁,中期77岁,远期大于80 岁。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指标分类指标分类指标名称说明单位2008年2015年2020年2030年经济指标GDP指标GDP总量亿元85018003050人均GDP元/人203485000010000016000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74046工业园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亿元/km101420社会人文指标人口指标人口规模万人170177190医疗指标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医生数个、人451660188020教育指标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859597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65.52%8590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4045居住指标
10、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M /人-253030353540公共交通指标公交出行率%-152018222025公共服务指标人均避难场所用地M/人-2资源指标水资源指标万元GDP耗水量M3/万元-140130120能源指标单位GDP能耗水平Tec/万元GDP-土地资源指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人112112112环境指标生态指标绿化覆盖率%-404245污水指标污水处理率%-708085资源化利用率%-808590垃圾指标无害化处理率%-9092100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6880大气指标S02、C02排放削减指标%/年-5第11条 产业发展策略(1)发展策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扬长补短
11、,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等产业进行集群布局,强化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能力。通过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等多种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2)产业调整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换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形成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立足本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绿色食品加工。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机械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商业贸易、旅游接待服务、教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研发、教育、交流基地。第12条 区域职能策略构建景德镇的“文化艺术职能、生态旅游职能、产业基地职能、交通枢纽职能、中心服务职能”。规划景德镇通过城市功能升级,依托本地资源文化特色,发挥本地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引领、综合发展,在提升景德镇传统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及交通优势,发展交通物流及现代工业等新的城市职能。把景德镇建成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产业实力强的山水园林
13、城市。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13条 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景德镇市城镇体系结构要极化中心城市,合理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大力发展二级城市和重点建制镇,促使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规划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的系统。第14条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确定为5个等级, 2030 年50 万人口以上城市1 个(景德镇市中心城区)、2050 万人口的城市1 个(乐平市城区),15 万人口的城镇6个,1万人口以下的城镇12个。景德镇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序列人口规模(万人)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城镇数量(个)城镇名称城镇数量(个)城镇名称城镇数量(个)城镇名称501市中心城区【60万人】1市中心城区【70万人】1市中心城区【90万人】20-501乐平城区【22-25万人】1乐平城区【30-35万人】5-201乐平城区【18-20万人】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