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流变及其当代际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流变及其当代际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浅析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流变及其当代际遇 【摘 要】碗碗腔是纱窗皮影戏曲调,因有一只口径约五厘米的碗状小铜铃参与伴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委婉动听,故得名。孝义碗碗腔,是山西省吕梁市所辖孝义市及周围地区一个颇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小剧种。孝义碗碗腔颇受当地人民喜欢,并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背景中碗碗腔依然具有它的优势和价值,但在新的环境下,碗碗腔专业团体举步维艰,后继人才严重匮乏,需要社会各界去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碗碗腔艺术显示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笔者结合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试图通过对孝义碗碗腔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和现实情状的分析,得出对
2、该剧种乃至其它剧种发展的有益结论。 中国论文网 /5/view-4071298.htm【关键词】碗碗腔;发展流变;当代际遇;碗碗腔保护和传承 一、孝义碗碗腔概述 孝义市位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孝义境内西部为丘陵山区,东部系平川地带。解放前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然而,正是这些客观条件,形成了孝义碗碗腔艺术的生存、传承、繁荣和发展。 碗碗腔是纱窗皮影戏曲调,因有一只口径约五厘米的碗状小铜铃参与伴奏,其音色清脆悦耳委婉动听,故得名。又因为过去纱窗皮影戏在夜晚演出,用纱窗借光显影,所以碗碗腔又称“月调”、“影调”、“纱窗腔”。 孝义碗碗腔颇受当地人民喜欢
3、,并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碗碗腔流传地域很广泛,除孝义周围市县,足迹遍布三晋,历史上,在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宁夏、辽宁、黑龙江、以及京城等地的孝义商人,邀请孝义皮影碗碗腔班社前去演出,将碗碗腔传播了过去。 (一)孝义碗碗腔的历史渊源 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一种是皮腔,另外一种是碗碗腔。这两种声腔都由孝义皮影戏发展而来。 皮腔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北宋时期,孝义境内就有纸窗皮影班社存在;二说孝义纸窗皮影的历史渊源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皮腔是孝义纸窗皮影戏的曲调,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 孝义碗碗腔的历史渊源,也有两种说法。其一,清同治年间,陕西大荔一皮影班社逃
4、荒来到山西孝义一带,碗碗腔随着皮影戏传到孝义,受孝义秧歌干板腔、中路梆子、孝义皮腔等艺术形式影响和本土方言俗语同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二,据陕西曲艺志载,陕西大荔一带,历史上曾有很多山西孝义籍皮影艺人参加演出等活动。由此又有一种可能即碗碗腔是从山西孝义传入陕西的。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孝义碗碗腔的发展流变 1.皮影戏阶段 清朝光绪年间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是碗碗腔的皮影戏阶段。碗碗腔影戏班社每逢当地举行祈雨、庙会等祭祀活动和结婚嫁娶等节庆活动时都受邀演出,成为孝义风俗和固定惯例。 2.真人表演阶段 1959年孝义县跃进剧团把碗碗腔皮影戏传统剧目白洋河改编为昭君出塞,并成
5、功地搬上了戏曲舞台。碗碗腔从皮影戏到真人舞台的嫁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进步,碗碗腔从此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到70年代初,孝义碗碗腔一方面改变移植适合真人表演的皮影传统戏,一方面积极尝试现代戏的创作,代表剧目柳树坪。同时,对于搬上舞台的碗碗腔摸索出一套适合真人表演的艺术程式,对语言进行规范,使更多的观众可以听懂。 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碗碗腔的完善阶段。大型文革现代戏三上桃峰和孝河新曲享誉三晋大地。 80年代中后期进入到改革开放现代戏的创作阶段。风流父子和风流婆媳提高了孝义碗碗腔的知名度。 新世纪,碗碗腔剧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排演了以煤炭安全生产为题材的
6、大型现代戏酸枣坡。 2006年5月20日,孝义碗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当代背景中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生命力 (一)孝义碗碗腔艺术的优势 1.孝义碗碗腔的基本特色 孝义碗碗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如下特征: (1)说唱特色 碗碗腔唱腔和说白,都以孝义方言为语言基础,以说带韵,以字行腔,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感觉,如说似唱的清新享受。 (2)“尖音”、“二音”及真假声混用的演唱特色 碗碗腔的“尖音”、“二音”,是在原音高上的高八度演唱。真假声混用,行当不同,声腔也不同,两者均具有明显的特色。 (3)真人表演的皮影化倾向 碗碗腔的本原是皮影戏,搬上真人舞台后,皮影戏的
7、表演特征作为碗碗腔的表演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这一本原特点,在其他剧种很少见。将皮影艺术的本原转换为真人表演的皮影化倾向,提升了碗碗腔的品位,深化了皮影戏的传承。 (4)演出现代戏和塑造现代戏人物的独特优势 碗碗腔的说唱特色,以及在声腔上的抒情叙事特点,造就了碗碗腔和现代戏相结合的先天优势,在碗碗腔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尤其证实了这一点。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坚持创作和演出现代戏40年,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优秀剧目影响全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碗碗腔独特的艺术优势和现代戏演出的有机结合,以及碗碗腔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现代戏创作演出的有机融合。 2.孝义碗碗腔的主要价值 从碗碗腔的主要特征中能够体现他的重
8、要价值: (1)历史价值 碗碗腔本原是皮影戏,皮影戏在北宋时期形成,距今约有800多年的历史,因此体现了碗碗腔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碗碗腔在不断的传承过程中,剧本资料不断丰富,先收集到293本。这些剧本传承了孝义当地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道德取向、礼仪宗教等文化元素,对研究孝义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碗碗腔独特的乐器和演奏效果,表现了制作工艺独特历史风格。 (2)文化价值 碗碗腔作为孝义的乡土艺术,具有加强民族团结、教化民众、激励民族斗志的社会功用。历史上,在河北、辽宁、黑龙江、内幕古等地的孝义商人都曾邀请孝义的皮影碗碗腔班前去演出,只为听听碗碗腔传送的乡音,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碗碗
9、腔作为孝义的民间艺术,和当地民众的生活密切相连。民间举办婚丧嫁娶、满月祝寿等盛事,都要邀请碗碗腔班社前来助兴,这一习俗代代相传,一直传承至今。 碗碗腔所传承的293本剧本,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对研究碗碗腔的传承和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孝义碗碗腔存在的问题 碗碗腔作为孝义的地方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但是由于碗碗腔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碗碗腔艺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落再落,最终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 1.观众减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外来文化的传入和新的娱乐形式的蓬勃兴起,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都在
10、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传统的碗碗腔艺术,节奏拖沓,程序陈旧,缺乏适时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已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碗碗腔艺术后继人才缺乏,是孝义碗碗腔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 目前,孝义农村传承碗碗腔艺术的艺人已基本消失。作为传承孝义碗碗腔艺术的惟一载体碗碗腔剧团现有人员中,担任主演、主奏和主要创作的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80%。艺术人才的严重老化和后继无人,严重影响碗碗腔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年轻一代价值取向的转变,面对经济效益微乎其微的戏剧行业,喜欢从事这门艺术的人越来越少,碗碗腔培养后继人才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严重枯竭的问题。 3.碗碗腔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表
11、演艺术 一个演员或者演奏员的成熟,往往需要很多年的舞台实践和潜心修炼。所以,碗碗腔艺术的传承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随着老一代艺术家年事渐高,一个个资深老艺人相继故去,很多绝技和代表作随之消失。剧团忙于演出以提高经济收入,便减少了排练的时间。因此,老艺人的传帮带,失去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4.碗碗腔艺术的载体缺乏 在吕梁市所属的县级文艺团体中,真正坚持国家经营的,目前只有孝义碗碗腔剧团。碗碗腔剧团作为传承孝义碗碗腔艺术的唯一载体,她的生存便成了碗碗腔艺术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5.缺乏法律规范和保护 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在碗碗腔的保护工作中缺乏法律的依据和指导,在打击不法戏曲经纪人方面力度不够;碗碗
12、腔文化工作者在演出过程中受到其他私营剧团排挤竞争时不得不通过压价等侵害自身利益的行为来抢夺“台口”,这样的戏价模式使孝义碗碗腔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如何显示孝义碗碗腔艺术的生命力 2006年孝义碗碗腔正式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2008年张建琴、田学思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决通过,非遗保护迈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为了显示碗碗腔艺术在当代背景中的生命力,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对碗碗腔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 1.孝义碗碗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去保护 从1996年开始,孝义市财政对专业表演团体职工工资实行差额补助,并
13、建立奖励制度来鼓励传承艺人中的贡献突出者。 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保护民间艺术,促进文化繁荣”座谈会,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之一。2006年建立并启动碗碗腔艺术传承保护村的工作。 2004年8月,孝义市文化局筹资50万元,成立文化产业开发中心,旨在将传统艺术向市场化迈进。定期举办有关碗碗腔表演的竞赛活动。 孝义碗碗腔剧团应筹资对剧团全部服装、道具、布景及部分灯光、音响设备进行更新。 广电部门应当制作和播演关于孝义碗碗腔的表演节目,对老年艺人的传、帮、带活动和示范演出等艺术活动要全程录像并刻盘保存。 教体部门可尝试在中小学的音乐课程中增加孝义碗碗腔的课时,培养少年一
14、代对地方戏曲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社会各界应建立非物质遗产保护网络体系,加强相互交流,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共同致力于碗碗腔的保护和传承。 2.保护和传承孝义碗碗腔的重点是培养后继人才 对于从事戏曲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首先要从了解中国的文化开始,有了文化的铺垫,才能更深刻的掌握角色,培养出好的戏曲工作者。孝义市碗碗腔剧团的110多名团员应在剧团团长的带领下继续勤学苦练,努力提高碗碗腔技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团队意识。 碗碗腔要想在时代中立得住脚,必须多培养几个像张建琴这样的好角儿。培养艺术人才不能搞“拼盘”,要重点培养成才的演员。老师点将,一对一教学,有好的老师,好的戏校,才
15、能培养出精英。因此可以考虑聘请优秀老艺人重点培养学生,或者将可塑之才委派去山西戏剧学院系统学习。 孝义市文化部门应对培养人才进行通盘考虑,成立碗碗腔专业团体艺术辅导培训班,从在校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选择合适生源,专业学习碗碗腔艺术,也可和其他艺校协商,共同培养碗碗腔方面的人才。 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看碗碗腔。要培养年轻的观众和爱好者,让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脑子里就留下民间戏曲的影子,树立一颗爱国爱家之心。 3.先继承再突破,孝义碗碗腔剧团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出大胆的创新 碗碗腔的传承要先继承再突破,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在保证碗碗腔原汁原味的同时,可以借鉴其他戏曲的长处,在表演过程中可以采用孝义民间的剪纸、皮影和木偶等多种表现形式,用现代的灯光、音响设备、舞台变换手法和服装等为碗碗腔服务,为碗碗腔剧种的发展注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