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市域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泉市市域总体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泉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示(一)一、编制工作背景根据浙政办发200640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在2009年全省要全面完成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按照丽水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我市的市域总体规划在月底前上报审批。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是我省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县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在规划范围上从注重城市本身的规划转向注重城乡统筹规划;在研究视角上从注重单个城市发展转向注重区域整合协调发展;在发展方式上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资源环境容量。同时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内人口、产业
2、布局和资源配置,完善城乡功能,增进城乡联系,整合规划资源。二、市域总体规划方案规划重点在本次市域总体规划重点是:规划区范围、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界定、总体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空间结构规划、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以及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道路交通规划。1、规划区范围:龙泉市市域行政区范围,总面积3044.8平方公里。2、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考虑未来3050年。3、城市规划区界定:龙泉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了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和城市远景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城市水源地等需要城市规划管理的范围。包括龙泉市中心城区的龙渊街道、剑池
3、街道、西街街道和现塔石乡的季边、上坞村以及兰巨乡的炉田、蜜蜂岭村的范围,按照行政界限,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4、总体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两创战略”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战略,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实施龙泉“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战略。到2010年,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至2020年,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有所缩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将龙泉市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良的生态旅游城市和工贸型浙闽赣边境中心城市。
4、5、人口规模:(一)市域总人口2005年全市户籍人口27.84万人,暂住人口1.2万人,总人口29.04万人。规划至2010年全市人口32.0万人,2020年全市人口36.0万人。(二)市域城镇化水平2005年城镇化水平39%。规划至2010年城镇人口16万人,城镇化水平50;2020年城镇人口24.5万人,城镇化水平68。(三)中心城区人口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11.5万人;2020年19.0万人。6、空间结构规划:按照“资源共享、生态优先、择优集中”的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构筑“一主三副、一带两区”的城镇发展空间结构。一主:即龙泉市中心城区。三副:即龙泉
5、市的三个中心镇,包括安仁镇、八都镇和查田镇。一带:指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轴带。连接了龙泉的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充分利用交通便捷的优势,依托交通干线,推进中心城区和三个中心镇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两区:指市域内高速公路沿线发展轴带两侧的两个片区。两片区地势较高,以高山、林地为主,农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基本没有发展大型工业的条件。北部片区包括住龙镇、锦溪镇、宝溪乡、竹垟乡、岩樟乡、城北乡、道太乡等乡镇,主要以生态保护和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为主,结合披云山、昴山、白云岩等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南区主要包括屏南镇、龙南乡,以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7、城市性质:省级历
6、史文化名城,浙南生态型旅游、工贸城市。8、城市规模:2005年底中心城区人口7.79万人。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11.5万人;2020年19.0万人。2005年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658.6万平方米 。规划至2020年控制在1903万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9、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城市功能布局形成“两心、三轴、四片区、一组团”的布局结构。两心:一是指位于龙泉溪北侧,以行政管理、商业和体育活动为主的城市行政商业中心;二是指位于龙泉溪南侧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三轴:指龙泉溪和剑川大道、立新路(53省道)三条城市轴线。四片区:指由龙泉溪及山体分割形成的四个城市功能片区。其中,城
7、北片区是以生活居住、公共设施为主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城南片区,是以回归工业园、青瓷宝剑工业园、青瓷宝剑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综合功能片区;城东片区大沙功能区,是以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功能区;四是城西片区,是以居住、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体的功能片区。一组团:指塔石工业组团。10、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道路交通规划:(一)公路龙泉市城市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丽龙(庆)高速公路、51省道遂龙线(复线)、53省道丽浦线和54省道龙后线。与对外公路连接的城市出入口道路主要有龙南路、后沙路、剑川大道、环城东路等。基于龙泉城市用地发展需求及减少公路过境交通对城区交通的影响,规划丽龙高速公路向西南局部改道,
8、并于城区松溪弄设置“Y”型互通立交一座。(二)长途客运站规划在松溪弄新建市长途客运总站,并在该址建设公路主枢纽通信信息指挥中心;现剑池路汽车客运站改建为市域中巴车客运总站。城区规划道路系统为“五纵四横一绕”棋盘式道路网。五纵:由西向东依次为环城西路、公园路、剑川大道、环城东路和后沙路;四横:中山路(北山路至环城西路)凤凰路(环城西路至河宏路);剑池路(龙南路至外环东路);广济路金沙路横四路;河宏路(凤凰路至龙南路)龙南路(河宏路至公园南路)立新路;一绕:指规划的绕城公路。四、本轮市域总体规划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协调市域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实现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龙泉市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
9、屏障,因而在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点突出市域产业空间的整合和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开发,在容量框架下对空间资源进行有限开发、集约利用,为龙泉市的城镇发展明确区域统筹重点与区域关系,以适应龙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包括:空间发展模式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发展引导、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城乡空间结构优化与土地利用模式的整合等。(2)注重协调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整合市域城镇与产业空间。市域的协调发展需要重新整合市域各类优势资源,协调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提出经济合理的“适度开发量”和开发强度。按照不同地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
10、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类空间分区,分别实施相应的空间管制策略,以此来合理确定市域城乡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3)注重加强市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间设施共建共享,充分重视、处理好区域交通条件变化对市域内城镇用地开发的影响,预留基础设施廊道,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市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特别是供水水源、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设施廊道等用地布局的协调,实现区域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促进城镇建设的规范化,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4)深入研究市域行政区划合理布局对市域内一些发展空间狭小、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矛盾突出、不利于人口集聚的山区乡镇,要深入研究行政区划合理布局问题,慎重、稳妥、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乡镇撤并。龙泉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公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