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21942338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我国的诗歌浩如烟海,佳作如林,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至唐诗、宋词、元曲,其间有许多脍灸人口之作,其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抒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羁旅思乡之作其情感真挚动人,辞藻耐人百般琢磨。诗歌是语言艺术精髓所在,代表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代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说明诗歌在语文教材中潜在价值己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另有研究显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形

2、象生动的语言,诵读优美的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重视诗歌教学,而且要积极探索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诗歌教学效益,其实这也不失为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从理论上看,诗歌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诗歌教学实际而言,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与新课程教学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

3、面是教学观念问题。在诗歌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识记(充其量带点表层理解)的层次上。这无疑是对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它只是着眼于某种狭窄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而忽视了思维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其结果必然是乏味的、低效的。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陈旧性。教学观念的片面守旧,必然导致教学方法的失误。这失误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就教学方式单一化来说,主要是以教师一张嘴一支笔单调乏味的讲述和板书垄断课堂,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从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教学过程

4、的程式化而言,主要是无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那种既文意贯通、血肉交融,又开合迭起,灵活多变的表现特点,而一概实施“一解题,二释词,二译句,四总结(往往是一些空话套话的复述)之类的工艺化的切割肢解的拼搭组装”。另一方面学习诗歌兴趣淡漠,效率不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绝大多数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诗歌。学习诗歌只会死记硬背,不懂得欣赏诗歌,领略诗歌的魅力,久而久之,效率也会降低。当然目前诗歌教学不仅仅存在以上所列举的几方面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扭转当前诗歌教学不良局面,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关键。本文拟就

5、诗歌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浅见拙识,以求教于方家。1吟咏诵读法学习诗歌离不开诵读,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诵读诗歌,增加文学积淀,显得尤为重要。1.适当的诵读示范。教师(或教学媒体)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杜甫的春望,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仅可把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深刻忧虑和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表达出来,同时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教师在范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朗读,主要对朗读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

6、使学生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朗读技巧。如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读到“谁言”和“报得”之后略作停顿,要做到声断气连:声音停止,气息不断,这样既突出重音,又表现游子思亲之情。学生掌握诗歌朗读技巧,既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能感受到诗人流露出的那种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2知人读诗鉴赏法诗歌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鉴赏诗歌之前,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感情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如赏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多数同学未能真正掌握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

7、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囚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年轻时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并搜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北宋灭亡,李清照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赵明诚因病而故,她孤独一人,生活凄苦,加上金石书画散失殆尽,她愁肠百结。后因战乱只身辗转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肠中既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在其中。故于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作者人生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预习中对于诗歌作者、历史背景等进行详细了解,这样不仅增加了知识

8、的积累,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品词析句推敲法古诗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进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句之妙境。师生在探究研读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如:研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这里为什么要用“悠然见南山”而不用西山、东山和北山呢?在语音分析中我们要关注作为形式因素的音韵与文学所表达的情感与语义的关系,也就是说,要使声音与情感,意义达到某种和谐,甚至声音本身现出意义。据此,可做出以下分析:西山的西字以X音起,宜于写凄凉的感情;而东山二字都有发音洪亮之

9、声;北山的北以B音起,这种爆破音所表现的是迫切的急避情感。南山的南字以N音起,宜于表达沉郁迂缓之情调,才能更好的表达陶渊明的迟暮采菊的心境,且与文中的“悠然”也很协调。4意境想象再现法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提供了空间。如我曾听过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诗歌之前先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让学生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二千尺”的磅礴气势。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前,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

10、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接着,教师问:你在仙境中看到眼前的瀑布像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借助电教媒体启发学生思维,发挥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进而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以上所言,只是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诗歌教学方法做出的一些粗浅的论述,还有待于今后在这方面进一步作深入学习和探索。总之,诗歌教学是一门艺术,富有挑战性,诗歌教学方法的探索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及时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努力探索新颖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诗词积累,提高诗歌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