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有效性分析解题方法带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说有效性分析解题方法带例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说有效性分析解题方法管理类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是困扰考生的一个障碍,且是他们容易丢分的一个项目。从历年考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八大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 供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考生们学习。一、文章常见错误(一)以偏概全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而非必然的, 可靠的结论往往建立在数目、范围充 足的(取样对象的范围,包括时间、地点)、取样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够大。通常 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或者过于简单的方法称为“以偏概全”。常见问题有(1)只顾一点不及其余;(2)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3)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例:在针对巴黎市民对垃圾食品偏好度的调查中, 调查人员在巴黎的各
2、大麦 当劳餐厅随机抽取了 300人做调查,发现巴黎市民更喜欢程度高达 75%分析:该调查的样本仅仅来自于巴黎的快餐厅, 在巴黎快餐厅吃饭的人就餐 偏好不能代表巴黎市民的就餐偏好,犯了 以偏概全的错误。(二)类比不当作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 但也与所差别。于是从两个或两类 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 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相反, 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例:熊猫和棕熊是近亲,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牙齿额肠道结构,适应于肉食, 所以,
3、熊猫常用的食物是肉类。分析:该例中就用到了类比不当的错误,熊猫和棕熊虽然在很多地方具有相 似之处,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 这些是构成两者食物结构不 同的原因。类比除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类比还有同一个物体不同时间的类比, 在大部分情 况下这种类比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间发生了变化,物体所处的环境也可能发 生了变化,而且不能排除偶然性。例:上次我打得赢他,我这次一定也打得赢分析: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三)因果倒置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 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 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 起。但因果之间的共存性也容易引起人们
4、倒因为果, 或倒果为因,犯“倒置因果” 的错误。例: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在发达国 家中,大部分人都有 私家轿车。分析:这一论证就是因果倒置。应该说私人拥有轿车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结果, 而不是原因。(四)无关因果(强拉因果)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例:我在学校都很受人欢迎,因为我每天穿的都很漂亮分析:穿的漂亮和受人欢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成为直接的因果关系。 很多时候人们会用先后顺序来判断因果关系,这也是无关因果。例:我一坐到我的座位上,电脑就死机了,所以我一定是做错了什么。分析:电脑死机和我坐到座位上两者虽然有先后的关系,但
5、这两个关系并不具有因果联系。(五)单一因果(原因缺少)在科学实验中,判断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中往往要求使用单一变量法, 来保验 证某个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发生的很多事情是有很多 因素共同造成的,在没有办法将其他因素一一排除的前提下, 不能断然决定是某 一个或两个因素导致了结果的产生。例:张明很胖,他一定很少做运动。分析:张明的胖是多种原因一起构成的,不能断定是很少运动造成的。(六)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 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常见手段:(1) 把对方言论作出曲解,把它推翻,再假装已经推翻了对方真正的言论;(2) 断章
6、取义从对方真正的言论中选取有误导性的段落 ;(3)选取其他与对方拥有相同立场的人,把他们支持该立场的软弱论据推翻, 再假装已经辩倒“所有”拥有该立场的人,从以推翻该立场;(4)虚构一个行为和信念遭受批评的人物,再声称该人物为对方言论不可或缺 的一部份;例:小明:“我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往大街上乱跑。”大文:“我反对,把孩子 们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 ”分析:大文把不让孩子们在大街上跑,曲解为把孩子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 新鲜空气,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七)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在逻辑上是违反了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是:意为任何人不应同时 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必须
7、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 可”的错误。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个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例:“提高邮票价格,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减少邮件流量”。分析:论证者提高邮票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使邮政业景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又会减少邮件流量,就出现了目的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八)主观代替客观这个问题在论证有效性写作中出现相对较少。 顾名思义,就是用主观的看法 来代替客观的内容。例:一群孩子在谈论一只蛤蟆的雌雄,相持不下时一个人突然说:“我知
8、道怎么辨认了”老师很高兴,说:“请讲”。孩子说:“投票表决”。分析:这个例子不需要再解释什么了。二、主要行文结构(一)3段式第一段 上述论证认为(),而在论述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错误, 因此该论述并非 无懈可击的。第二段 第一(首先)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二(其次)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三(再次)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 第四(最后)原材料中存在着()的逻辑错误第三段 综上所述,由于题干的推理论述过程中存在诸多此类的逻辑问题,因此,上述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二)2+N式第一段 本题论证中存在以下漏洞:第二段(1)(2)(3)三、总结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
9、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 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 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以下为历年真题论证有效性分析的真题(2010-2016年),请读者自行打印 出来后,在每行间隙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2010-2016 )2016 年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 345万,这说明我 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 用工 慌现象,2015年第二季
10、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均为 1.06,表明劳动 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 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 再说大学生就业 难就没有道理了。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 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对大学生进 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 题将不复存在。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2015 年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
11、产过剩现象。 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 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 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化解。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 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 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 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 规律。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
12、了生产不足, 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 需,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 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 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不足或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 必干预。2014 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 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 使
13、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内。 既然任何人都不能滥用权力,而且所有 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运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同时,以制衡与监 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的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这一机制的制约而得纠正。再者,由于制衡原则的核心是权力的平衡, 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 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力的平衡就可以使整个企业运营保持平衡。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着平 等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由此可见
14、,如果权力的监督与制衡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 就可以使企业的 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的平衡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 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够成功2013 年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软实力是评判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要素之一,所以如果增强软实力就成了各国政府高 度关注的大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不难解决。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 示就好了。文化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普同性,一个是特异性,所谓普同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肯
15、定普行,否 定恶行。所谓特异性是指不同背景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而东方文化固守道德#意识,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 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 定会被他国所关注。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 也 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文化作品当今也是有文化的本质属性。一篇小说,一出歌剧,一部电影等等。 虽然一般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艺术要素取胜,但在这些作品中, 也往往锁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弘扬了一种道德观念,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 管是同一还是特异的,都会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都能产生文化影响的。由此可 知,只要创作更多的体现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 那么文化影响的扩大就是无 疑的,而且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2012 年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 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 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 性。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 法,如变换视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