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2193735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弓镇的山河古迹和传说.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弓镇的山 河 古迹和传说 石弓镇位于涡阳县城东北30公里处,东临濉溪县临涣镇,西靠马店集镇,南接青疃镇,北依丹城镇。辖区面积79.87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石弓集。 石弓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名胜古迹较多、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这里就是官商通行的必经之地。当时,有一蓝姓人家,在此开了一家过客店,招揽过往的客商与行人食宿和歇息。因姓蓝的是村中一大户,此地,就被称之为“蓝店子”。后来随着店铺的逐渐扩大和人口迁入的增多,这里就变成了集镇。现在的石弓集,已成为涡阳县北部较大的集镇之一。是其方圆几十里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又是石弓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石弓镇交通发达,境内有青永铁路穿

2、过,安徽省S202省道(公路)贯穿南北,以石弓集为中心通往四周的乡镇和村庄已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正在建设的济祁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经过该镇。石弓镇又是皖北亳州市境内少有的几个有山的乡镇之一。石弓镇在撤区设镇之前的石弓区时,其境内有石弓山、嵇山、齐山和华山。远古时期,石弓这一带人烟稀少,山上山下层林密布、花草丛生,植被茂盛,平原坡地沟壑纵横。到处是一派山清水秀,风光怡人的景象。据史书记载,这里曾是绿林贤士、佛门道教等名人隐居、云游之地。唐朝时期,石弓山上就建有神庙寺院。直到明清,这里的神庙寺院都保存的非常完好,香火旺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石弓镇境内仍遗存有诸多名胜古迹、庙观佛寺。奇闻轶事、民间

3、传说也十分动人有趣。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寻觅观看,一饱眼福。石 弓 山 据有关资料,石弓山原面积2.19平方公里,海拔68.3米。 石弓区志载:石弓山古名龟山,因此山有三峰。其中的中峰形状如龟,山顶平似龟盖,山前有一石鼓似龟头,山后尾稍长,似龟尾,四角有山涧,似龟腿。因形状得名,把此山叫“龟山”。石弓山又因山的中锋前有一巨石,呈鼓状,鼓面直径近二米,人称“石鼓”。据传说,那时可以擂响,响如战鼓声,可传三、四十里。所以当时又把此山称为“石鼓山”。秦朝时,石弓一带,归宿州所辖。据宿州志载,黄石公曾隐居于此,黄石公授予张良阴符兵法于此山。故此山的山名又叫“石公山”。又传,秦汉年间,当时的文人因对现实不满

4、,不愿为官,便三三、两两隐居深山。曾有十个老翁隐居此山,又把此山叫“十公山”。石弓山周边的地区,也有人把石弓山叫“石磙山”。因石弓山自古以来盛产石磙,远销方圆数百里。又因“石弓”与“石磙”谐音。故把“石弓山”称为“石磙山”。到了明清时期,石弓仍属宿州所辖。宿州知府巡视此山时,见山的三峰弯曲,颇似弓形,遂命之曰“石弓山”。山名沿用至今。石弓山山石石质坚硬细腻,色青有光,内含白色花纹,可做石板、石臼、石磙、石槽、石碑、石桌、石凳等物。若烧制石灰,粘性亦强。为当地一大宗财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有关部门鉴定,石弓山的山石为优质青色石灰岩大理石,驰名国内外。品种有稻香玉、彩云玉和灰云大理石等,是建材、

5、装修的好材料。储量可达150万立方米。可惜的是二十一世纪初,相关部门把石弓山整个卖给了企业。一座蕴藏着优质大理石的宝山,有着几千年传说的山,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山,被几百万元卖掉了。收买的企业,并非开发,全是开采。现在的石弓山,早已名不副实,不仅不见了“三峰弓”的形象,而且,整个山体被开采的千疮百孔,有的地方变成了深坑、水塘。山上的寺庙、古迹毁于一旦,现只能是传说而已了。嵇 山嵇山位于石弓山的东北约3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海拔54.3米。嵇山为石山戴土,独立之山丘。山上土层很厚,故称此山叫“土山”。山前有一村庄,名“郭黄楼村”,当地人又叫此山为“郭土山”。志载,晋代“竹林七贤”嵇康的祖上,因

6、避怨,由会稽上虞徒居于此,以山名为姓,在山下的竹林以打铁为生。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也葬于此山。嵇山上发现的嵇康墓穴,常有游人参观。齐 山齐山位于石弓山的西北约5公里,面积0.1平方公里,海拔41.3米。齐山,原名“双凤山”。因双峰对峙,山之内坡有黑石两块,形如凤而得名。齐山两峰,一曰东齐,一曰西齐。东齐山顶有天齐祠,山北有齐王墓。据传,春秋期间,有齐姓人占此山称王。当时,有双凤自西南飞至,各落一峰,身化为石。齐王闻之,甚为惊异,乃驾临观看,果见有二石如凤凰状。旁有阿谀逢迎者曰:“昔日凤鸣岐山,周武王遂得天下,今双凤落于我境,乃我主得天下之先兆也。百年陛下归天,若殡于此,可应此兆。”齐王深以为然

7、,是年,齐王驾崩,果葬此山,故曰“齐山”。华 山石弓集内有一小山,古称华山。因经数年开采,久已夷为平地,中间反成巨坑。当地人称此地为“小山子窝了”。山窝之西岸上,有一块方丈凸石,光滑如砥,东高西低,稍倾斜,面上有巨人仰卧所压之痕。首颈、躯干、四肢清晰分明,旁有马躁时踢趴之蹄迹,四蹄之间,有马撒尿冲刷之凹坑,一切惟妙惟肖,穷形尽相,令人深信不疑。此地这一块凸石,便是传说中的“陈抟卧石”的遗迹。陈 抟陈抟,为五代宋初人士,字图南,号扶摇子,生于唐末。五代时,社会动乱,(自公元九O三年唐亡至公元九六年宋立,其五十余年,七易朝代),于是他不图仕进,在华山修道,称“华山处仕”,常一觉百余日不起,每闻改朝

8、换代,他即皱眉数日,及闻宋太祖登基乃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宋太祖赐其号曰:“希夷先生”。陈抟著有道经指元篇,被后人尊为道家老祖。石弓集内“小山子窝”西岸方丈凸石之上巨人仰卧所压之痕,传说为陈抟老祖卧息压成,老祖一觉睡了八百年,压小了此山。包 河淮河水系的浍河支流包河,自西北至东南经石弓镇境内中间地带穿过,流经石弓镇的十三个村,全长10公里,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是涡阳县的四大水系之一。也是石弓人民的母亲河。包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地区商丘县黄河故道南侧的张祠堂。向东南流经商丘市、虞城县、亳州市、永城市,于邢园附近喇叭口沟入口处进入涡阳县境,经丹城镇流入石弓镇,在石弓镇的刘浅附近出石弓镇入淮北市濉

9、溪县境,于濉溪县临涣集附近汇入浍河。传说,在宋代,包公到陈州放粮到此地,因运输有困难,非挖此河,不能以承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故开此河,以保运粮畅通无阻。后人感其大恩大德,故称此河为“包河”,以永志千秋不忘。石弓镇境内,包河的主要支流有涡包河、岭子沟、郗沟、义民沟、孙沟、梁沟、相沟、曹沟、西寺沟、东寺沟、许沟、郑沟等。其中涡包河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涡阳县实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231”工程时,组织万人民工开挖的人工河,涡包河的开挖将涡河水系与包河水系连通在一起。较好地增强了石弓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 山 庙石弓山中峰的山顶上,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保存着一处较为完好的寺庙。原名“太山庙

10、”,因石弓山的中峰叫“太山”,故太山顶上的寺庙就叫“太山庙”。后来,当地人俗称“太山”为“大山”,这座寺庙也随之易名为“大山庙”了。大山庙又称“上寺”,是对“下寺”而言。上寺主体建筑是前后两栋,分别为三大间,约为一般住房的十二间之广。配有东西厢房各三间,成为四合院。据碑文考证,该庙为唐朝贞观年间建造。东西厢房为长老及众僧住室,前后大殿供神。前大殿供“三霄娘娘”(即云霄、碧霄、琼霄)。后大殿供“太阳奶奶”。前后大殿所供之神两旁,均有因果报应故事的五彩泥塑和石雕衬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山庙还有两个僧人守在寺庙,两个僧人的法号,分别为“腾江”、“腾良”。大 山 庙 会据史书记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11、建国前,大山庙的香火非常旺盛,方圆几十里,乃至上百里的民众,都来大山庙烧香拜佛,求佛保佑平安、升官发财,求观音或送子娘娘送子等。后来这里便逐渐形成了一年两次的庙会。每一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和十月二十五日,是石弓山大山庙会的正会日。这一天,石弓山,山上山下便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庙会招来四面八方的商贾和各种形式的文艺团体聚集石弓集,繁荣了集市贸易,活跃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旧俗,树新风,石弓山大山庙断绝了烧香拜佛的迷信活动。当地人民政府把石弓山大山庙会,改办成物资、文化交流大会。并将会期延长到三天。即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和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现在当地

12、人把这两个会期称为“石弓古会”,“古会”仍是各地经商者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日期。“古会”期间,商品的交易量和人们的消费量是平时集日的数倍。极大地促进了石弓镇的经济发展。法 云 寺大山庙东去约五十步,又有一寺院,史书称“法云寺”,俗称“下寺”。此寺院主体建筑为两进,两边有东西厢房。法云寺前殿,供“观音大士”,坐于莲花台上,慈眉善目,眉间点有“吉祥痣”,唇红齿白。后大殿供“释迦如来”,两旁立有十八罗汉,一个个横眉立目,相貌威严。中大殿供有弥勒佛和韦驮佛象。黄 石 公 庙从法云寺东去约二十米,有三间独立小庙,谓“黄石公庙”。坐北朝南,靠西墙依山有一山洞,口之大小为一人能入内。人称“黄石公洞”。庙前有一方

13、平坦场地,约百米见方。 庙内曾有黄石公塑像,黄冠素裳,宽袍大袖,鹤发童颜,二目有神,大有仙风道骨之尊。身后并有道家故事的彩色壁画,绚丽多姿,古色古香。凡 人 误 入 仙 境据传,黄石公庙前的山坡上,有一块被山下村民开荒耕种的耕地。有一天,这位村民赶着耕牛来到这块地里耕地,干到半上午,人累牛乏,他就停止耕地,歇息一会。这时,他看到黄石公庙前的石凳上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下棋,他便走到跟前观看。在他观棋的过程中,就看到身旁的树叶,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变黄,一会儿又变绿。当这两位老人一局棋下完,抬头看到这位村民便说:“时候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此时,这位村民才恍然大悟,想起耕牛和耕地的农具还在地

14、里。就在他一转身要走的时候,不见了两位老人。他急忙来到田地里一看,早没有了耕牛和农具,他家的地里已生长着庄稼,他只好向家里走去。可是,当他来到村庄一看,他看到的村庄和房屋都变了样子。村庄里的人,他也不认识了,村里的人也不认识他了。当他来到自已家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也不知是几代子孙了。他向家人讲述了他当年上山耕地,看黄石公庙前两位老人下棋的事。家人才想起,曾听老人讲过,那一年,他到山上去耕地,到天黑的时候,还不见他回来,就去山上找他。但是,到了山上那块地里,只见耕牛和农具在地里,却找不到他。后来全家人又四处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多年之后,家人都以为他不在人世了。这个传说,有人说,他可能是误入了仙

15、境。大 寺(圣寿寺)大寺(圣寿寺),位于石弓集的东南约八华里,紧靠包河南岸。据碑文记载,这片寺院为唐朝武德六年(公元六二二年)建。该庙主体建筑是后大殿三间,造型巍峨雄壮,美观大方,约有民房十八间之广。正中间一间,又向后凸一间,使整个建筑呈“凸”子形。当地人称这一间为“倒坐观音”。据佛经上说:问观音为何倒坐,皆因劝世人不肯回头,怒而面北。临大殿迄东,有毗卢殿三间,东西厢房十二间,组成四合院。门楼稍高,约突出两边房尺余。门两边各有一石狮子把门,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出门下台阶五级,即是广场,约两千五百平方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该寺院还有一名僧人看护寺院,姓齐,名广云,法号“海龙”,时年八十高龄。当时

16、为涡阳县政协委员,每月由有关单位发生活补助金三十元。仰 前 寺仰前寺,位于石弓集南约九华里,原为一个空旷地带,是一个四合院。前后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香火也很旺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改作一所小学。相 庙石弓集东约七华里,有一个村庄以相姓人居住为主。这个村庄的西北角有一座庙,人称“相庙”,这个村庄也叫相庙。相庙是石弓这一带,除了大山庙、黄石公庙在乡村的小庙中,是一座较大的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被改作小学之用。美 姑 楼石弓山中峰古寺院后,曾有一楼,高约两丈余。世传该楼为三霄仙姑(即云霄、琼霄、碧霄)梳妆美容之所。三肖仙姑在此楼梳妆打扮之后,更加娇美,艳丽非常。故将此楼叫作“美姑楼”。嵇 康 墓嵇康墓位于石弓山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