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孩子是可爱的,每个孩子的心灵都象一张白纸一样纯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范例。因此,学前教育的重点,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把班务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儿习惯养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教育孩子。 学前班孩子年龄小,掌握的语言很有限,能懂的道理也很有限,却有着极强的模仿欲。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平时,我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如:在用完什么东西时,我总是把东西放回原处,看见地上有脏物,我随手拣起来放入垃圾箱,从来不指派。久而久之,孩子们也行动起来了,早上到校,能自
2、觉的扫地,看到地上有废纸能主动捡起。与幼儿的交往,我坚持使用礼貌用语,孩子乍听起来惊奇,久而久之,我们之间,孩子们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默契,使用礼貌用语,文明待人也成了孩子们之间很自然的一种习惯。二、注意第一次 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不容易改好。孩子的种种坏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没有去留意去指导,以致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由于学校里学习内容丰富多采,习惯的培养也很严格。所以,在每个行为规范训练的第一次,如:第一次上课和下课,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甚至第一次离开座位,老师都要把做事的具体步骤、每一步的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必要时给予演示,便于学习
3、操作。教师在培养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可以发挥孩子的个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这些“第一次”最密集的时间段。抓住了这一阶段,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学第一周,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听铃声上下课,下课的时候,都在操场上玩,根本就不知道要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了,还要老师一个一个去叫他们,回到教室以后,就开始喝水,拿书,甚至会有人说:“我要小便了。”我的做法是:利用入学教育时间进行了听铃声训练,先是在教室里简单的告诉他们课程表,然后进行练习。我对照课程表进行演练,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干什么?这时就会有个别的孩子起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了,孩子同伴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我再适当的
4、引导补充一下。听这是什么铃声?下课,可以干什么?一天的流程下来了,接着就是真实的训练了,每节课上课铃声响我都得到教室里去,并检查他们完成情况,及时表扬一些好的孩子!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就没有学生喝水、拿书了,都能在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了。三、习惯养成,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课堂中要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 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5、。当你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忍无可忍时可以不留余地地进行批评,但平静过后必须给学生讲道理。不能让学生因为怕老师发脾气而约束自己,应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慢慢的自觉地遵守纪律。要不断地给学生打气,过一段时间就要针对学生的一些进步,给予表扬,让学生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切忌贬低自己的学生。四、家校配合, 形成合力。 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许多教师感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大困难,在于父母、家庭成员身上有不少坏习惯,使校内外教育不一,孩子校内校外表现判若两人。因此,老师会不定期进行家校电话联系,指导和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我班有个小朋友刚来上学的时候经常不洗脸,洗澡,弄的小脸蛋跟小花猫似的,指甲又长又脏,身上散发出难闻的味道。经过我的调查发现原来他的父母对这方面也不注意,于是我经常和他父母联系沟通。过了不久,这些孩子的卫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小脸也不花了,小手也能勤洗了。 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学前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更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重视,为学生画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