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2190908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文档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研究性学习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时,对SO2与氯气的漂白性进行了对比,强调干燥氯气不具漂白性。由此有些思维活跃的同学提出问题:“干燥的SO2有漂白性吗?干燥的SO2可使品红褪色吗?SO2到底能使哪些有色物质褪色?”对这些问题,因没有把握,故没有当场回答。 课后翻阅人教版必修1第90页,有SO2的漂白原理的描述:“实验中,品红溶液被SO2漂白其漂白作用是由于其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笔者认为此段内容欠妥,值得商榷。于是我和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探讨,期间有同学提出:“既然知道SO2有毒,对人体伤害很大,为

2、何国家还允许用SO2对中药材进行处理呢?原理是什么?”(此间,新闻在报道银翘片SO2超标的事。对这些问题,我把它当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到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和收集信息。 经过讨论,我和学生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期望对学生的疑问能作出合理解释。 一、实验部分 二、问题与思考 1.关于SO2与品红的反应。 有色有机物的生色基团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原子团,可以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而表现其补色的颜色,而这些生色基团不少因具有不饱和性,大多数有机物的颜色是由其分子中所含的发色基产生的。发色基都含有不饱和键,还原漂白剂释放氢原子可使发色基所含的不饱和键变成单键,有机物便失去了颜色。 我们

3、实验所用的品红为(见右图),经过检测其水溶液呈弱酸性。SO2通入纯水中以后,经过光谱检测,认为其中主要是各种水合物SO2nH2O。根据不同的pH值,存在的有H3O+、HSO3-等,有少量的SO32-,但是H2SO3仍然没有检测出来。因此,在碱性品红溶液中,我们认为SO2在酸性溶液中产生HSO3-、SO32-的可能性更大,其再与品红发生加成反应,使得品红褪色,而不是生成的H2SO3直接和品红分子加成。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实验步骤1中,直接加入Na2SO3,溶液很快褪色,主要是反应物Na2SO3浓度变大,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机理如下: 因此,我们认为SO2在水溶液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从其本质上来说与

4、Na2SO3对品红作用的机理是一致的。SO2在没有水存在的情况下很难使品红褪色(实验3-6)。 2.关于亚硫酸钠。 亚硫酸钠是利用色素受还原作用而褪色,以达到漂白目的。而有些食品的褐变是由三价铁离子的存在引起的,加入还原漂白剂可使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铁离子以达到防止食品褐变。另一类是利用亚硫酸盐类加成反应而褪色,以达到漂白目的。可以对花青苷及糖类物质发生加成反应进行漂白使之褪色。此反应可逆,通过加热或酸化处理可去掉亚硫酸,使花青苷再生,重新恢复原来的红色。亚硫酸盐对花青苷的漂白反应如下: 3.关于SO2的漂白作用。 无机化学北师大第4版501页指出:“SO2能和一些有机色素结合成为无色的化合物,

5、故还可以漂白纸张等;它能杀灭细菌,可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其中包含品红色素。 那么SO2到底有没有漂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SO2不仅广泛应用于纸张的漂白而且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可利用还原性漂白剂使发色基团改变结构,使其脱色。由于不会造成纤维组分的损失,并可保持原浆料的特性,因此特别适用于磨木浆。查阅文献后可知SO2漂白纸浆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加成反应,木素中不饱和显色官能团还原的方法。漂白剂和有色物质内部的生色原子团加成化合,化合后的物质不再吸收可见光,所以有色物质的颜色消失了。 SO2在食品、药品行业中的漂白作用主要是基于其能够防止酶促的褐变作用。SO2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它

6、能够使得酚酶失活,硫粉熏蒸粉丝、银耳等均属此类情况。 综上所述可知,SO2有漂白性,在造纸工业和食品、药品工业都有广泛的用途,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SO2本身不能漂白品红溶液,必须在水的存在下,漂白机理与Na2SO3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正如“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才有漂白性”一样。 三、反思与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别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值得探究的问题,将有意义的问题以“有意思”的方式提出,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的可操作性则是保持学生探究欲望的保障。所以研究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在现有条件下能做到的,要“跳一跳,摘得到”。 当学生有一天不再学习化学了,我们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那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积极的态度、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综合能力。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原子能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