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范本(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 录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技术要求1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21.3.1执行的规范、规程21.3.2参考的规范2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31.4.1勘察方法31.4.2勘探工作量41.4.3 工作质量评述42自然地理52.1地形地貌52.2气象62.3水文63区域地质概况63.1地层岩性63.2地质构造73.3地震93.4水文地质条件93.4.1地表水93.4.2地下水93.5物理地质现象104河堤工程地质条件104.1地形地貌104.2地层岩性114.3水文地质条件124.3.1地表水124.3.2地下水125场地地震效应1
2、36河堤岩土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146.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46.1.1河堤原位测试成果146.1.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146.1.3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指标176.2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176.3河堤工程地质评价186.4堤身堤基土的物质组成196.5岸坡稳定性评价196.6渗透系数206.7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206.8堤防及地基工程处理措施227天然建筑材料227.1土料227.2砂砾料237.3石料238结论及建议238.1结论238.2建议24附录:1.工程勘察技术要求NO.12.工程地质平面图NO. 2-13.工程地质剖面图NO.3-13-164.工程地质柱状图NO.4-14-165.土工试
3、验成果表NO.5-15-26.水质分析报告NO.6-16-27.颗分曲线NO.7-17-88.现场照片NO.8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我院受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的委托,进行了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岩土工程依据。1.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灞河蓝田县城3号橡胶坝下游,左岸从蓝田县灞河0+000到下游3+652.6处,长3.65km;右岸从蓝田县灞河0+650.6到下游3+652.6处,长3.0km。左右岸总计长为6.65km。规划河堤设计左岸堤顶宽度15.0m,右岸堤顶宽度24.0m,
4、预计堤顶高程462.0478.0,预计基础底埋深1.03.0m。在1+397.911+864.52段左岸外侧为黄土台塬,其边坡滑坡发育,滑坡群连环密布,层序错列紊乱,呈阶梯状,为先后连环滑动错落形成,层面前缘高后缘低,微倾坡内。新近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分布于规划河堤线上。根据确定的防洪标准,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的有关规定,灞河堤防工程级别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西安市水利建筑规划设计院提供的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的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见附录1),结合国家现行的规范、
5、规程,同时考虑河堤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1、查明堤防工程沿线各工程地质单元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提供堤防各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及渗透系数。2、预测规划河堤挡水后堤基及堤内相关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与建议。3、提供堤岸区工程地质平面图,两岸河堤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及工程地质柱状图。4、调查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范围、数量、质量等。5、对存在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层提出工程处理措施。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依据西安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1.3.1执行的规范、规程中小型
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T1889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2参考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勘察方法
7、及完成工作量1.4.1勘察方法工程地质测绘为查明规划河堤沿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1:2000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绘工作,调绘面积3.3km2;调绘点20余处;野外调绘路线顺河堤及河道外测布置,地层分界线用罗盘及经纬仪标定界线、皮尺量测距离。测绘范围:左岸从蓝田县灞河0+000到下游3+652.6处,长3.65km;右岸从蓝田县灞河0+652.6到下游3+652.6处,长3.0km。左右岸总计长为6.65km。宽为灞河河床向东西各外延500.00800.00m。工程地质钻探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规范中工作量布置原则,结合场地条件,灞河两岸河堤勘探测试点沿规划河堤轴线布置。从灞河上游
8、0+000至3+652.6处,左岸布孔9个,右岸布孔9个,垂直河堤轴线布置横剖面4条,钻孔8个,共计26个孔;现场试坑渗水试验9次,钻孔注水试验4段次。本次河堤勘察点间距为:钻孔间距9.0470.0m。钻孔深度为11.315.6m。(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录N0.2-1)。采用工程地质岩芯钻机,以孔径146mm开孔,110mm终孔。本次外业工作共投入GJ150型钻机3台。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孔内碎石土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cm,锤重63.5kg,记录击入10cm锤击数,以求得碎石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标准贯入试验:在孔内填土、砂土及粉质粘土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cm,锤重63.5kg,记
9、录击入30cm锤击数,以求得填土、砂土及粉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试坑渗水试验:主要在两岸河堤人工填筑层及河漫滩中做渗水试验,试验采用单环法,环高20cm,直径为37.75cm,面积为1000cm2,环内水柱高10cm,试坑深50cm。记录稳定渗入水量,求得各土层的渗透系数。钻孔注水试验:在钻孔卵石层中做注水试验,试验采用钻孔常水头注水法,由达西定律得出,试验土层渗透系数计算公式k=Q/FH其中,Q-注水量(单位:cm3/min)H-试验水头(单位:cm)F-形状系数(单位:cm),因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钻孔套管下到孔底,孔底进水,试验土层顶板为不透水层粉质粘土,取F=4r。室内土工试验:主要
10、进行了常规项目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相对密度试验等。并进行了快剪、慢剪及固结快剪。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简分析,以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4.2勘探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勘探工作量汇总表1。1.4.3 工作质量评述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工作量汇总表 表1序号工 作 内 容单 位工 作 量1工程地质测绘km24.02钻孔个263进尺米/孔330.1/264动力触探试验米6.15标准贯入试验次326试坑渗水试验次97钻孔注水试验段次48室内土工试验不扰动样组19扰动样组169快剪组610慢剪组611固结快剪组612水质简分析件2
11、2自然地理2.1地形地貌灞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箭峪岭南九道沟,总体向北西方向蜿蜒穿流,流经秦岭山地、穿越黄土台塬后进入工程区域。灞河在下游处与浐河交汇后流向折向正北、于水流乡兰家庄地段注入渭河。灞河全长104km,流城面积2581km2,灞河终年流水,山区段两岸山体雄浑,林木茂密,水体清澈透明,属渭河水系的秦岭山支流。灞河流经黄土台塬区的河谷长度46km,河谷断面呈不规则平缓“U”型,河谷左岸为白鹿塬,塬体宽厚,塬面平坦完整,呈二级黄土台塬地貌,塬面高程706780m,周边多以陡坎或滑坡群与其它地貌单元邻接。河谷右岸为铜人塬,塬面受冲沟冲刷破坏,塬面起伏,沟壑发育,“V”型谷深切80180m,呈
12、黄土丘陵地貌,塬面高程700900m。灞河河流沿白鹿塬坡角流过,河道宽度50.0230.0m不等,河床高程580450m,两岸发育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右岸广大河谷一四级阶地保存连续完整,呈带状分布。河漫滩高出河床13m,宽度0.51.5km,地面高程358390m;一级阶地高出河床48m,阶面宽度12km,地面高程360392m;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2025m,阶面宽度0.51km,地面高程383400m;三级阶地高出二级阶地1020m,阶面宽度12km,地面高程410562m;四级阶地高出三级阶地2040m,阶面宽度0.51.5km,地面高程480622m。地形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2.2气象
13、蓝田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有伏旱,秋凉气爽阴雨多。多年平均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43.3,极端最低气温-17.4;平均无霜期211天,冻土最大深度25cm。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20m/s。2.3水文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33.3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4%。灞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72m3/s,年径流量4.96亿m3,年平均含沙量4.43kg/m3。3区域地质概况3.1地层岩性区域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1、全新统上部冲积层(Q42al):主要由卵、砾石层,粉、细砂层组成,含少量泥质,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2、全新统下部冲
14、积层(Q41al):主要由卵、砾石层、砂层组成,夹有淤泥质薄层或透镜体,分布于一级阶地。3、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主要由浅棕红色粉质粘土层组成,含少量砂质及砾石,分布于全新统下部冲积层(Q41al)地层下部。4、上更新统滑坡体(Q3del):由(Q3eol)风积黄土及(Q2eol+pl)风洪积黄土状土组成,灰黄色浅棕红色,层序错列紊乱,分布于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5、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由三层灰黄色黄土及浅棕红色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二阶地及黄土台塬上部、三阶地上部。6、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由浅棕红色黄土状土及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三阶地下部及四阶地。7、中更新统风洪积层(Q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