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童年不同样,我的童年我做主” 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与指导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 力。会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 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是全家的小宝贝,是重 点保护对象,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脸等)都被家 长们好心地包办了。幼儿园作为孩子们学前教育的园地,要遵循和谐发展全面 培养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对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重任。因此,
2、教师 要对这些幼儿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等不良习惯,及时提出有效的方法 以及帮助家长寻找原因,要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与家庭配合,步调一致地对 幼儿进行教育,争取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一幼儿自理能力欠缺原因案例 1 :在古代,一些权贵子弟终日斗鸡玩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发生了战乱,奴仆们四散逃命,这些子弟什么都不会,只得坐着等死。如今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呢?幼儿园时,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长们包办,小学时,爸爸送,妈妈接,不用自己走一步路,就连书包都是由家长背;为了考上好一点的高中,每天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动手的事几乎都不会或不用做;终于上了大学,但他们不会挂蚊帐,不会洗衣服,上大学需要请保
3、姆、钟点工,甚至要父母陪伴,衣服裤子带回家“孝敬”父母或者直奔干洗店其实这样的例子其实比比皆是!就像古人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 下?”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力所能及的自理能力势在必行。“生活、卫生习惯 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纲要一再的强调“把保护幼 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强调“健康”第一。这正是纲要 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的诠释。案例 2 :4 岁的小波是今年中二班的新插班生,一来园,她就表现出非常活泼好 动,在陌生的新环境中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能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 可 每当午睡
4、时,其他小朋友都手脚麻利的脱好衣服裤子午睡了, 她却坐在那儿 “发 呆”,老师怎么鼓励、赞扬,希望她自己动手,可她就是不动。一开始,我们以 为她不想睡, 可是过了一会儿她坐着都要睡着了。 还有几次穿着厚厚的衣服裤子 直接睡了, 后来,我们终于知道原来她不会脱, 再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小波 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其实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脱袜子、衣服,后来爷爷奶 奶舍不得,包办了,才造成她在自理能力上现在什么都不会。其实像小波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班还有好多,这种家长也比比皆是,我们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发现造成幼儿自理能力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1. 重智力、轻能力的教育误区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比国外比较晚,这
5、也导致了上一辈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解的误区。(1)家庭教育的误区 分析我国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现状,家长往往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 从胎教到一两岁就教幼儿识字、唱歌、学琴、画画等等,家长往往重技能轻能 力,在自理能力上的培养存在“长大就会了”的教育误区。(2)幼儿园教育的误区在幼儿园,教师们虽然知道保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保教放 在了首位,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保教结合,在农村的幼儿园尤为明显。虽然在一 些活动中渗透了自我服务的内容,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更好的去强化,也没有 使幼儿形成习惯。2. 家长的溺爱从上面的案例 2 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在一定的年龄其实已经学会了或者有 兴趣去学一些基本的生
6、活自理能力,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导致孩子没 有坚持下来,在分析现在大部分的家庭情况,现在大多数孩子入学前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退休后的老人不但宠爱第二代孩子,对第三代更加的宠爱,他们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如果累坏了怎么办?自己 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因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3. 指导培养的策略不当案例 3 :两位老师指导孩子穿衣服。 当面对两位幼儿满头大汗的歪歪斜斜的穿进 去时,老师气冲冲地冲幼儿喊: “错了错了,给我重新穿! ”这位幼儿听后越学 越错。老师去欣喜地赞赏自己的孩子: “哟!不错哦,小手穿进去了,真能干。 来,让老师看看,领子应该在上面的哦。 ”这位幼儿
7、受到鼓励,不仅把衣服穿得 越来越整齐, 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 来越强了。类似的这种案例,老师的指导策略很重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中 有一条,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教师需要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要根据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和引导每一位幼儿的进步。如果 训练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耐心,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需要老师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才能提高,我们一定要让幼儿体验到独立完 成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案例 5 :学吃饭的儿歌: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 吃得干净真正好。学叠
8、衣的儿歌:衣服小宝宝,先来站站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再来弯个 腰。穿脱裤子的儿歌:小朋友,穿裤子,先把前后看仔细,再让两脚钻山洞,一脚钻 进左山洞,一脚钻进右山洞,比比哪只先出洞。穿衣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脱衣的儿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提出“活教育”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抓住这一特征, 我就把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 行能力培养。 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 “给玩具宝宝洗脸”, “给布娃娃扣纽扣” 等,这
9、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 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 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 收效较明显。二幼儿自理能力指导策略1. 因材施教,有效的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每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 区别,须因材施教。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 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对 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应肯定。我们可以开展“强帮弱”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 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服、鞋子、
10、叠被子等。使能力强的幼 儿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使能力弱的幼儿在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我 服务的意识并逐步学会掌握自理方法。2. 循序渐进,提高幼儿自理的要求。自理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 小朋友学习吃饭,我们首先应该让幼儿学习用勺,再要求幼儿做到“三净”, 最后才是要求幼儿注意速度和质量。因此,当幼儿初步掌握一个自理技能时, 我们应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逐步提出新要求,以便提高幼儿的自 理能力。教师切不可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以“一步登天”的思想高要求幼儿, 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3. 体验成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
11、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 忽视,应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幼儿获得成功的愉快感 是推动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 先肯定幼儿自理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 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 提高自信 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 成人的“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 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 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 的”,
12、“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 ,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 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4. 提供幼儿的自理机会 孩子虽小,但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幼儿提供 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 事情。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有管理自然角的,即早晨小值日生要早早入 园,给自然角的花、农作物浇水。还有餐前值日生,即餐前和老师一起擦桌子, 协助老师一起分小盘、分小勺。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每当这时,孩子总会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让我来分勺子吧。”“老师让我浇 水吧。”5. 巩固幼儿的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
13、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 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 为。(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 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和家长都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 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要求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要求幼儿 能自觉正确洗手,饭后要求幼儿正确漱口的习惯。(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 技巧、熟悉技巧。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在 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如供练习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给妹妹 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
14、;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使平时 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和条件。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们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 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 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 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 等待,相信我们的孩子有能力进行自我服务。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 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第 2版,第 107、113页.2胡杰容,马德峰 .独生子女社会化研究述评 .青年研究, 2000,(12) 3孙云晓.习惯决定命运 .新世纪出版社, 2006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