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忧患中破局成势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创新发展的思考【内容摘要】:农村信用社如何进行改革发展,尤其是在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与农村金融市场改革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服务“三农”和自身发展的“双赢”。本文拟从当前形势入手,对农村信用社当前年处的优劣形势进行分析,对如何趋利避害,防控风险,创新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新形势 创新发展 对策建议在金融危机的发生、蔓延、直至波及全球,国内国外经济运行下行的大背景下,外于全球化的中国银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本身“体弱”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更不能坐观
2、云卷云舒。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将日渐激烈。新形势下,立足县域经济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信社如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如何趋利避害,破局成势,创新发展,提高自身发展承载能力,需要我们迫切的思考和在实践中探索。一、实体经济下行,整个银行业受挫就全国而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接轨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或繁荣或萧条的大环境,在分享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必将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风险和成本。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公众信心受挫,主要市场信用萎缩,中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比如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业绩下滑,还本付息的
3、能力严重下降;大量农发工返乡,就业、农民收入及社会治安能否平稳过渡,这有都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升高,影响业绩。另外,部分主要国家由于金融形势恶化出现资金需求上升供给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我国外资流入有可能减少,这对我国银行业也有负面影响,最近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权的抛售就是最好的佐证。二、农信社面临的形势及影响(一)业务经营方面首先,“三农”大环境不容乐观。受危机影响,沿海部分中小企业倒闭或裁员,出现压缩人力成本的迹象,成批量的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农村经济毕竟尚欠火候,就业容纳能力有限,将失去或减少务工性工资收入;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化程度低,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呈低迷徘徊趋势,化肥等农业生产成
4、本又在增长,由此将进一步降低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务农收入;农业产业化链条脱节,产前、中、后的加工、服务、销售等渠道不畅通,粗放型农业仍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物价的上涨,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将增大,农民的增收空间将更加狭窄。在大环境下,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信社的业务经营及风险防控势必受到影响。其次,小额农贷的发展空间受限。长期以来,小额农贷以其操作简便、额度小、风险小而分散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成为农信社的“金字招牌”。但在连续增加支农投入高基数上,加之当前不景气的市场新形势,市场有效需求主体趋于饱和,其利率也远远高于行业内其他贷款,成本较高,加之民间借贷盛行等因素,导致深度推广较困难,继续加
5、大“三农”投放难度加大,小额农贷的市场需求遭到“瓶颈”效应,形成挤压。第三,农村信贷市场供需不对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规模化种养、“公司+基地+农户”联合组织、专业合作社组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链条化生产和消费类的新兴产业的贷款需求逐步增长,小额农贷在量上不能满足其需求,农业专合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等新兴组织的发展又不成气候,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结构失衡、市场前景、经营效益等彼此问题目前尚不能定论,尚不成型,加之抵押物缺失、有效担保不足和需求大额化、风险不确定等,易形成贷款需求方的“贷款难”与农信社的“惜贷、惧贷”现象,造成借贷双方的较为突
6、出的供需矛盾。第四,市场竞争热化升温。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纵深化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及其小额农贷产品的推出,农业银行重返基层农村市场及其“惠农卡”的面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雨后春笋”般兴起,加之金融危机的催化,农信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群雄逐鹿,市场竞争“白热化”。同时,受贷款资金使用限于市内的监管政策影响,农信社内部竞争相互渗透交织,客户资源尤其是优质客户已十分稀缺。市场份额的差异折射出“渠道”策略,同杯“分羹”的生存风暴愈演愈烈,“竞合”时代全面来临。(二)风险管控方面一是外部金融环境趋于恶化。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失业人数增加带来治安案件的上升,部分返乡农民工、失业人
7、员无业可就,无事可干,少数人因生活无着而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铤而走险,这些都对金融资金的安全和案件事故的防范构成了威胁,对安防设施简陋、位置偏远的信用社挑战更大。二是既投信贷资金风险性增大。农民务工收入的减少,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停滞甚至下降,经营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受挤压,甚至出现亏损,还款资金来源难以保障,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系列的风险可能叠加并转移到农信社,案件“双降”及贷款收回不容乐观,大要案可能重新抬头,不良资产可能增加。三是由于小额农贷萎缩,县域优质中小企业短缺,加之近些年县域房地产业的旺盛融资需求,信用社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投资在房地产行业。而当前房地产行业不
8、甚景气,导致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农信社试图通过业务规则的调整刺激房地产需求,旨在将不良资产收回,不至于形成呆坏账;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问题。(三)盈利能力方面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下,农信社与客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降低。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双双”下调。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并且储蓄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自去年9月以来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累计下降幅度高于同期存款利率0.27个百分点,而且自10月22日起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30%,这些调整将直接对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实体经济运行下行,“惜贷”、“慎贷”现象难免
9、出现,信贷规模究竟有多大呈现出不确定性。整个银行业,又尤其是“以贷为本”,中间业务乏力的盈利途径单一的农信社,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和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力将直面拷问。三、对策建议(一)坚定信心是前提。在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在劣势中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主观方面,农信社因农而生,根植于农,网点多,辐射广,地域和人缘优势无可比拟;专项央行票据资金的兑付,大量的不良贷款和挂帐亏损得到置换,历史包袱得以减轻;农信银、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ATM等现代化科技的支付体系及设备的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力大有提升;县域性法人机制灵活运转,有一支熟悉农村金融业务的信合队伍,信贷审
10、批程序快捷、简便等,让农信社优势尤在。客观方面,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平衡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和基本条件没有变,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从“十个方面”调整“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监管政策,国家对 “三农”发展前年未有的重视,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这些在时间、空间、政策、市场上,都将给农信社带来大有可为的新天地。(二)致力创新是根本1.信贷产品的创新。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加大信贷产品的开发力度,逐步探索推出循环贷款、整贷零偿贷款、存货融资、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适宜性信贷业务新品种,同时积极推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和失地农民、返乡民工创业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开办城镇住房及农
11、民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积极探索、逐步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权益质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商家协会联保等担保形式,多渠道、多形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快金融工具创新,积极破解县域工业企业、城乡工商、个私经济、农村城镇化建设和中小集镇建设融资难题,帮助农民从传统农业耕作中分化出来,以支持农业的劲头推进农、工、商互促发展,一、二三产业齐步发展。在贷款期限和偿还方式上,结合农村企业、农户资金特点,采取分期定额、分期利随本清、按年还本付息、到期还本付息、附加必要宽限期等方式,增强贷款农户、企业还款的灵活性,用丰富全面的金融产品吸引客户,扩大市场。2.信贷结构的
12、创新。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支持,对他们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简便手续等多种优惠,帮助支持民工学习知识技能,为返乡民工打通创业致富的关节要道;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加大对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农户建房、改厕改灶、沼气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对市场硬件、供水设施、房屋等重点支持;加大对城镇周边经商办企的个体工商户的支持,突出商贸流通环节,将服务领域拓宽至农、工、商、科教、卫生等众多行业,将客户对象扩大到低、中、高不同层次客户;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经济组织、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现代种养业等有规模的现代农
13、业集群和涉农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行中小企业自助担保循环贷款,合理扩大授信额度,一次核贷,循环使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御寒过冬”。这样,在结构的优化中,既扩大贷款总量的突破,又优化资产结构,降低风险。3.中间业务的创新。在做好代发工资、代发粮农直补、代理保险等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发中间业务,逐步开办或扩大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学杂费和代发民政补助款、扶贫款、代理保险、委托、信息咨询等低风险、低成本业务,提升市场份额占比和金融服务影响力;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服务及基金、股票等业
14、务,并向品牌化、标准化、个性化、系统化推进,以适应农村各类经营者对结算票据流通、资金融通、金融中介、投资理财服务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尽可能为实会群众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经营收益。4.经营方式的创新。按照“一县一策,自下而上,上级指导,县级自主”方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效率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于一体的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调整经营战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再造高效、便捷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由支持小“三农”向支持“大农业”转变,由粗放的经营方
15、式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由以物理网点为基础向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并重的经营方式转变,由产品推销的经营方式向市场营销方式转变,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三)客户开发是关键。在客户资源紧缺,同杯分羹、竞争激烈的局势下,客户的开发和管理将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首先,要锁定客户对象,定位在农民、农业、农村以及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体私营企业。其次,推行客户经理制度,建立一支善于客户开发与管理、精于营销的专业队伍,主动深入企业和客户进行全面的访问调查,主动参加融资洽谈会和项目对接会,主动寻找项目,培育客户,宣传营销金融产品,最大可能的争取客户。第三,建立服务客户的专业中心,如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16、和个贷业务中心,着重抓好大客户、公司类客户、优质客户的经营管理,推进贷款运营专业化、精细化。第四,讲究服务质量,推行微笑服务、贴心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回访服务,充分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改变产品的零售方式,不仅对客户直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让客户了解更多、更优、更实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客户高兴而来、收获而归,用温馨的服务留住客户。第五,要加强客户档案资料的管理,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资料库,主动询问关心项目情况,定期回访,最大限度地巩固好老客户,维护好现有客户,激发潜在客户。(四)优化生态是基础。一方面,树立全新支农观,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相结合,严格信用评审程序,加快对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并认真落实对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优惠政策,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服务于农”,塑造起社农间互惠互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信用合作“双赢”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争取政府主导,组织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协助出重拳整肃信用环境,严厉打击惩戒逃废债行为,把“守信多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