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2版【考点阐述】所谓“常见实词”,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2)考查的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取其中“不正确的”或“正确的”一项。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技法接招】1、一词多义的考查。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
2、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如“举”,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中是“举行、发动”的意思;在“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中是“攻下,占领”的意思;在“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中是“举起、抬起”的意思;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出师表)是“推荐、推举”的意思;“举家庆贺”(促织)中是“全、尽”的意思。 在备考过程中,一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建立某个词的词义系统,全部了解其意义,并把握好其意义的运用环境。然后运用语境推断和语法推断,推求出每个词的正确义项。先看下面的试题: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 岁
3、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本文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 构:图谋 B先遣
4、人以书谕真 谕:上对下的文告 C. 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 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 诣:前往要完成这道题,可运用以下方法:一、联想迁移法。多年来高考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力求融会贯通。例题中A项“构”的常见义项有:架,如构木为巢。结成,如构成。结怨,如构怨。图谋,如构陷。B项“谕”的义项有: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告诉;明白、懂得。C项“籍”的义项有:书,书册;名册,户口册;登记。D
5、项“诣”的义项有:前往,去到;(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如“造诣”;拜见,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二、语境推断法。参考该词的义项,再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如我们把B项的解释放入句中就翻译成:事先派人送信文告给何真。这显然讲不通,因为“谕” 解释成“上对下的文告”讲不通。要是讲成动词“告诉”的意思就明白了,这句话译成:事先派人送信告诉何真。三、语法推断法。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其实这道题只凭词语的词性这一点就能推求该词词义。选项中的四个词语都处在动词的位置,可给出的解释只有B项不是动词,因此就确定B项解释错误。2、词类活用的考
6、查。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请看下面的试题: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
7、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 B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 C 密赞其谋 赞:辅助 D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答案:A。题中第一个选项就涉及了词类活用的问题,要想完成这类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弄清词类活用的类型及特点。(1)名词活用为动词。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作动词用。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此名词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如果
8、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3)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4)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和方位。时间名词作状语。(5)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6)意动用法。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和
9、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 (7)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二、代入验证法。也就是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否则是错误的。例题中的A项,“及善以父死事”中的“死”,解释为使动用法,我们把它代入句中去验证,翻译成:王及善因父亲使王事死而授朝散大夫。很别扭,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看来使动用法是不对的。正确的应是为动用法。即“为而死”,译成:王及善因父为王事而死授朝散大夫,或译成: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3、通假字的考查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者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分三种情况:一是完全同音,如“甚矣,汝之不惠”的“
10、惠”通“慧”;二是声母相同,如“当王知其所亡”的“亡”通“无”;三是韵母相同,如“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信”通“伸”。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到可能是通假字。请看下面的试题:太祖与袁相距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太祖遂自至汉中,刘备保高山
11、不敢战。太祖乃引出汉中诸军,郃还屯陈仓。(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与袁相距于官渡距:同“拒”,抗拒,抵御B又更谮郃曰谮:诬陷,中伤C昔子胥不早寤寤:觉醒D遣使假郃节假:假托答案:D(假:借给,送给。)做这类试题注意以下几点:一、联想推断法。我们可以联想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与题中义项相互比照,确定是否通假,或通假是否正确。例题中A项的“距”,我们可以联想到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一句,这里的“距”是“拒”的通假字,然后把它代入句中,翻译过来,看句子的意思是否清楚明白。二、整理归纳。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与对应的本字以及例句,要有系统地整理、记忆。考查
12、时根据语境就能够比较有把握地再现或推断了。三、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某一个字或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4、古今异义的考查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的意义,只有一些基本词和一些专有名词没有发生变化,其余大多数都发生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却大多是一个词组,意义往往相差很大,理解起来须作为重点来看待,如“祖父”“形容”“妻子”等。第3版【热身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塞侯直不疑者
13、,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柰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史记直不疑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疑谢有之谢:谢罪B文帝称举举:推荐、提拔C以此称为长者年纪大、辈份高的人D朝廷见,人或毁曰毁:诋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子厚,讳宗元。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
14、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谴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