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2181905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课程设置 (一) 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任务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基础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国家高级专门人才成长的奠基任务。因此,普通高中教育既要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基础性,还要满足具有不同发展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拓展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和自主规划人生的意识与能力。(二)普通高中的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目标完全一致,但有自己的具体内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了解人类科学发展历史、最新发展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2、; 继承丰富的人类文化遣产,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宽厚的人文素养; 为更高一级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必要的学术基础。基本技能: 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 了解从事学习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规范; 形成从事社会生活和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各项技能。理解学习过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虚心的接纳精神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批判性意识; 正确理解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多元平衡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识; 形成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主动学习,了解蕴含在知识形态中的人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自主选择的学习生活,理解学习

3、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理解生活的意义、个人的价值及社会与个人间的关系; 通过知识学习和积极的社会实践,对是非、善恶、美丑等现象能独立地做出价值判断。总之,通过普通高中教育,应能使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理解学习过程、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建树,形成人生的规划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并为更高级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改革目标 全面发掘课程的各种功能。使课程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能力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等方面有所作为,使普通高中课程承担起培养具有创造性、批判能力、合作精神及健康向上、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员的任务。 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改

4、变单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学习领域的、以基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要框架的、充分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 组织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广泛适应性和强的理论迁移能力,为学生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创造新文化奠定基础。 为教师和学生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基础。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增设拓展课程,鼓励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形成高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改变校际课程资源相互封闭和校内课程资源刻板化使用而造成的资源相对闲置或缺乏的现状,充分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建立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之间互动的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网络。 建构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规范而又有弹性的课程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学分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评估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三)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框架普通高中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 研究专题科目或模块(科目与模块应具有相同的地位,如果仅用科目来表示学习领域的下位构成的话,就无法说明学习领域不同于以单一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单元(由科目或模块下的具体内容组成,多以某个主题为单位)为什么要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 从课程结构来说,可以丰富课程形态,从单一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形态丰富

6、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多样形态并存的课程结构,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从课程内容而言,设置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既可以保证最具适应性和迁移力的基础知识成为普通高中课程的主体内容,又可使那些难以及时进入学科课程的最新内容,以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及时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达到更新、丰富课程内容的目的,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的设置,既体现国家在现时代对普通高中生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一般要求,又体现出对学生多样个性发展需求的满足。基础课程(学分配置仍来源于1月11日讨论结果)学习领域 最低学分科 目最低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6外语14数学数学10技术技术10艺

7、术艺术8音乐美术8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2人文与社会政治12历史6地理5科学物理5化学5生物6合计121学习与研究领域研究专题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研究环境、能源、土地使用、人类疾病社会研究法律、重大事件、国际关系、新闻传播、技术与应用应用软件、家电维修、农业生态技术商业与经济证券与股票、营销、电子商务、艺术与创作表演、编剧、音响(综合实践活动共12学分,从基础课程调整至拓展课程,作为拓展课程的必修部分之一,也作为拓展课程的一种必要的修习形态,当然,拓展课程的实施形态也可以是讲授、讲座或其他形式。因为,课程形态与课程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这种课程形态,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课程内容,它不仅

8、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与内容共存的。如果将综合实践活动放到拓展性课程中,则可将课程的修习形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这种课程修习形态与拓展课程的内容割裂开来,成为抽象的形式或内容。)关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由功能价值相同或相近的科目或内容整合模块组成。不同学习领域的设置反映对学生基本素质不同方面的要求;学习领域的设置较之单纯以学科科目为主的课程设置而言,更具综合性和选择性,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及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在基础课程中,设定的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规定的最低学分,而最低学分的获得可由各科目或模块的最低学分来保证。 学习领域中涉及到的相关科目或模块由国家制定

9、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并规定相应的学分。 每一科目或模块设计若干单元,单元的设计有不同的方式:() 单元分为必修和选修,其组合方式有二:第一,必修和选修平行安排;第二,按必修选修的顺序安排,例如,数学这一科目中,规定在必修“基础数学“的基础上,进行各项选修。() 科目或模块内的单元不分必修和选修,只要求获得一定的学分即可。 艺术、体育与健康、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要求在每学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其他学习领域只要求学生在三年内获得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关于拓展课程:拓展课程与基础课程共同构成完整的普通高中课程。拓展课程致力于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现时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以及学生的关注重点及时引

10、入教学领域,以快捷灵活的方式弥补基础课程的稳定性所带来的对社会生活关注相对滞后的缺点,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变化和发展,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与现时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规划能力。 拓展课程主要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地方和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拓展课程,建立相应的课程管理与评价制度,确保课程的质量。 每个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拓展课程的最低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设计,将国家对高中生的一般要求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既体现基础性,又要通过多样化的课程

11、设置体现选择性和个性化;将国家对学生的一般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来体现,转变国家单向为学生规定发展方向的做法,使课程成为每位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养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规划人生。课程既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也要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服务。 体现基础性和拓展性基础性和拓展性是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共同具有的两种属性,也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对课程功能要求。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重在养成一个普通高中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其选修内容则具有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术水平、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价值;拓展课程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学习生活与

12、社会生活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而拓展课程的内容则是基础课程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是学生基本素养进一步提升不可缺少的阶梯。 突出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具有选择性的前提。只有多样化的课程才可能有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拓展课程都应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四)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记录学生成长履历,规范学生学习过程,展示学生发展状况的一种课程及教学管理形式。为什么要实施学分制? 与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相匹配,实现学生个体对多样化课程的选择权; 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及发展状况;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

13、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在课程建设及课程管理方面的水平; 为高考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学分配置原则: 根据各学习领域对学生基本素质发展的必要性来配置学分。 学分配置到每个单元(指基础课程的单元)或专题(指拓展课程的专题),并明确哪些是必修,哪些必选,哪些是任选。 每个科目或模块都必须明确所有学生都必须获得的最低学分,学生获得最低学分所需要的课时数应低于现行相应科目的课时数。 学习领域的最低学分应高于本领域内各科目或模块的最低学分之和。 学生毕业必须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内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的80),

14、其学分按8:2的比例分配到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中作为相应的最低学分(基础课程最低学分大于各领域的最低学分之和)。学分设置的标准要统一,如果按学年学分制(实际上是学期学分制)计算,在高一、高二的教学时间为35周(学期为17或18周),高三的第二学期只有8周(如果考虑到高考时间提前,为保证复习时间,教学时间可能还会减少,如有人提出高三第二学期的教学时间为6周),这样,学年学分设置的标准就难以等值。为保证统一,是否以授课时数为学分的基本计算单位(为便于计算可以17课时或18课时作为一个学分);同时适当考虑对高三第二学期的课程设置,以便学分制管理。按照目前的考虑,周课时数由目前的34增加到35,按6 个学期计算,总学分应为210。如果学分设置标准统一,按照学时计算,则96个教学周,每周35学时,共3360学时,按35学时2学分计算,应为192个学分。一个学生高中毕业所需最低学分应是192080154学分。在154个学分中,应有80来自基础课程,其学分应为154080123学分,其余的20来自拓展课程,其学分约为15402031学分。一个高中生要具备基本素质所应达到的最低学分应为154080123学分,其中,在基础课程中应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2308098,在拓展课程中应达到的最低学分为31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词典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